新闻背景:北京大学7月8日公布了2008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在所有招生名额中,学校招收推荐免试生(保送生)的数量占到计划数的50至80,这一政策让很多来自普通高校想报考北大研究生的学生感觉“很不公平”。北大则表示,这么做是依照导师的意见,希望招收更高水平的学生。(7月9日《北京晨报》)
有损公平的“单兵突进”应缓行
-石子砚
保送有益于“招收更高水平的学生”?这显然是“看起来很美”的借口。学生水平高不高、合不合意,只能由导师说了算。但是,“保送”制度并没有给陈丹青、贺卫方们任何“自由裁量权”,无论是“保送”还是考试的研究生,陈丹青、贺卫方们的选择是一样的,那就是“照单全收”,而依然没有任何话语权、主导权。也就是说,“保送”所产生的“增量民主”在推荐方,而不在导师的一方。长期以来为导师和众多公共知识分子所抱怨的僵化招生体制,并没有因为“保送”而得到改善。“希望招收更高水平的学生”也只不过是校方的自话自说而已。
但是,研究生超半数保送对于研究生招生制度潜在的公平戕害却是巨大的。“保送”的最短处在于难以保证“程序正义”。北交大教授研招涉嫌泄题、性交易被认为只是被爆出的冰山一角。而研究生超半数保送无疑为这种腐败、权钱交易、人情因素等,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与空间,从而加剧这种腐败进而损害研招的公平公正。研究生考试及其“保送”招生,在一个尚缺乏必要的硬性标准以及考核、监督配套机制的情况下,就单枪匹马单兵突进地盲目扩大“保送”,无疑具有很大的风险,其合情合理性也值得怀疑与推敲。
再就是,北大招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自利倾向也值得警惕。北京大学招收的推荐生,这些名额并不完全向所有报考者开放,而是有一半来自北大自身。这种“圈内转换”和“近亲繁殖”的自利行为,对于其他想报考北大研究生的高校学生来说,显然是很不公平的。
在一个研究生招生体制尚缺乏必要的硬性标准以及考核、监督配套机制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这种既无效率又损害社会公正的单兵突进式的不公平应该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