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医学院校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卫生资格
医学图谱资源下载医学英语临床技能理论教学药学理论
论坛网校博客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主站精华
论坛精华
...
药学首页 |药界风云 研究进展 药学理论 政策法规 药品说明书 中草药图谱 中草药 OTC手册 药物数据 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药物数据 >> 药品说明书 >>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 正文:萘普生口服混悬液
    

萘普生口服混悬液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8-11-10 药学论坛
通用名萘普生口服混悬液
曾用名 
英文名NAPROXEN ORAL SUSPENSION
拼音名NAIPUSHENG KOUFUHUNXUANYE
药品类别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性状本品为细微颗粒的混悬水溶液,振摇后成均匀的白色混悬液,味酸甜。
药理毒理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具其镇痛、抗炎、解热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吸收较快,食物降低其吸收。给药后1~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本品99%以上都与血浆蛋白结合,表观分布容积为0.16L/Kg。代谢主要在肝脏, 95%以原形药和代谢产物由尿中排出。T1/2约为13小时。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幼年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 性痛风性关节炎、腱鞘炎。亦可用于缓解肌肉骨骼扭伤、挫伤、损伤以及痛经等 所致的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1)成人常用量 ①抗风湿:一次0.25~0.5g,每天早晚各1次,或早 晨服0.25g,晚上服0.5g;②镇痛:首次0.5g,以后一次0.25g,必要时每6~8 小时1次;③痛风性关节炎:首次0.75g,以后一次0.25g,每8小时1次,直到 急性发作停止;(4)痛经:首次0.5g,以后必要时0.25g,每6~8小时1次。 (2)儿童常用量 抗风湿:每日按体重10mg/kg,分2次服。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皮肤瘙痒、呼吸短促、呼吸困难、哮喘、耳鸣、下肢水肿、胃烧灼感、消 化不良、胃痛或不适、便秘、头晕、嗜睡、头痛、恶心及呕吐等。 (2)视力模糊或视觉障碍、听力减退、腹泻、口腔刺激或痛感、心慌及多汗等。 (3)胃肠出血、肾脏损害(过敏性肾炎、肾病、肾乳头坏死及肾功能衰竭等、 荨麻疹、过敏性皮疹、精神抑郁、肌肉无力、出血或粒细胞减少及肝功损害等较少见。
禁忌症对本品或同类药有过敏史,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过哮喘、鼻炎及 鼻息肉综合征者,均应禁用;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对本品也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可影响尿5-羟吲哚醋酸(5-HIAA)及17-酮类固醇的测 定值。 (3)下列情况应慎用:有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时、哮喘、心功能不全 或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 (4)长期用药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象及眼科检查,须根据患者对药物 的反应而调整剂量,一般应用最低的有效量。 (5)饮酒同时服用本品,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增多。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用 ① 本品对胎儿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由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可使胎儿 动脉导管早闭,又因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难产或产程延长。② 本品分泌入 乳汁中的浓度相当于血药浓度的l%,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2岁以下儿童禁用。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应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l)与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同用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增多,并有溃疡发生 的危险。 (2)与肝素及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同用,出血时间延长,可出现出血倾向,并 有导致胃肠道溃疡的可能。 (3)本品可降低呋塞米的排钠和降压作用。 (4)本品可抑制锂随尿排泄.使锂的血药浓度升高。 (5)与丙磺舒同用时,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 T1/2延长.可增加疗效,但毒 性反应也相应加大。
药物过量超量中毒时应予以紧急处理,包括催吐或洗胃,口服活性炭及抗酸药,给予 对症及支持疗法,并合理使用利尿药。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1)10ml:0.25g (2)100ml:2.5g
有效期 
主要成分
通用名萘普生
化学名(+)α-甲基-6-甲氧基-2-萘乙酸
拼音名NAIPUSHENG
英文名NAPROXEN
CAS No.22204-53-1
结构式
分子式C14H14O3
分子量230.26
规  格 
相关说明书
萘普生缓释胶囊萘普生胶囊萘普生颗粒萘普生片萘普生栓萘普生注射液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08,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做学术交流考试咨询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