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生理学 > 正文: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丘脑,感觉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痛觉

 

  (二)体表感觉

  中央后回(3-12区)主要是全身体感觉的投射区域。通过在灵长类动物皮层诱发电位的引导研究,找出中央后回的感觉投射规律如下:①躯体感觉传入冲动向皮层投射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传入冲动向对侧皮层投射,但头而部感觉的投身是双侧性的;②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分辨愈精细有部位在中央后回的代表区也愈大,例如大拇指和食指的代表区面积比胸部十二根脊神经传入支配的代表区总面积大几倍,说明分辨精细有部位具有较大量的感受装置,皮层上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数量也必然较多,有利于精细的感觉分析;③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下肢代表区在顶部(膝部以下的代表区在皮层内侧面),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头面部代表区在底部,总的安排是倒置的,然而头而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人体脑外科手术过程中,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来刺激皮层,观察到刺激中央后回部顶部可以引致似乎来自下肢的主观感觉,刺激中央后回底部可以引致似乎来自面部的主观感觉(图10-26)。这种主观感觉属于麻木或麻电样感觉,而极少有温觉、冷觉或痛觉的主观感受;而且这种主观感觉并不清晰,与刺激一根感觉神经时的主观感受相似,而和由感受器发生的传入冲动所形成的主观感觉不同。

图10-26大脑皮层体表感觉与躯体运动功能代表区示意图

  用微电极来研究皮层3-21区细胞的体表感觉定位投射,还观察到各类感觉传入的投射也有一定的规律。中央沟底部前壁的3a区是运动区和体表感觉区的移行部分,是肌肉牵张感觉的投射区;3区主要是慢适应感觉的投射区;1区主要是快适应感觉的投射区;2区是关节、骨膜、筋膜等感觉的投射区。因此,中央后回从前到后,分别接受不同的躯体感觉投射;中央后回从上到下,分别接受不同躯体部位的投射。

  中央后回是第一感觉区所在部位,在人脑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还有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面积远比第一感觉区小,区内的投射也有一定的分布安排,安排属于正立而不倒置。刺激人脑第二感觉区可以引致体表一定部位产生主观上麻木感,这种感觉具有双侧性;但人类切除第二感觉区后,并不产生显著的感觉障碍。有人认为,第二感觉区与痛觉有较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接受痛觉传入的投射。

  (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

  中央前回(4区)是运动区。在较低等的哺乳类动物(如猫、等),体表感觉区与运动区基本重合在一起,称为感觉运动区。这区域即是体表感觉和肌肉本体感觉的代表区,又是运动区。在灵长类动物(如猴、猩猩),体表感觉区与运动区逐渐分离,前者位于中央后回,后者位于中央前回,但这种分化也是相对的。在人脑,刺激中央沟周围皮层时发现,产生运动反应的机会有20%发生在中央后回,而80%发生在中央前回,所以总的来说运动区主要是在中央前回,在灵长类动物,关节和肌梭感觉传入可投射到运动区。应该指出,运动区主要接受从小脑和基底神经传来的反馈投射。

  (四)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在皮层也有代表区。电生理研究指出,刺激来自内脏的传入神经可以在皮层一定区域内引出电位变化。例如,刺激内脏大神经的快速传入纤维可以在相应的躯水平体表感觉代表区引出皮层诱发电位。人脑电刺激的研究发现,第二感觉区和运动辅助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都与内脏感觉有关。刺激第二感觉区及其邻近部位会发生味觉、恶心或排便感等,刺激运动辅助区会产生心悸、脸发热感等。此外边缘系统的皮层部位也是内脏感觉的投射区域。

  (五)视觉

  枕叶皮层是视觉伯投射区域,左侧枕叶皮层接受左眼的颞侧视网膜和右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右侧枕叶皮层接受右眼的颞侧视网膜和左眼的鼻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枕叶皮层视觉代表区的具体部位在皮层内侧面的距状裂上下两缘,视网膜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的上缘,下半部投射到下缘;视网膜中央的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后部,视网膜边周区投射到距状裂的前部(图10-27)。电刺激人脑的距状裂上缘(17区),可以使受试者产生简单的主观光感觉,但不能引起完善的视觉形象。对视皮层单个神经元担忧生理研究指出,极少数神经元只对单眼视觉刺激发生反应,这些神经元集中在皮层第四层内,它们接受外膝体投射纤维的传入冲动;绝大多数神经元能对双侧眼球视觉刺激发生反应,这些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四层之外的层次中,它们与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功能有关。第四层中对单眼视觉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的感受野通常呈带状,一条光带刺激的朝向如果与该神经元的感受里的朝向一致时,则能够诱发它的最强反应;光带刺激的朝向如果与感受野的朝向垂直时,则几乎不能诱发反应。第四层以外对双眼视觉刺激发生反应的神经元的感受野也呈带状,它们对特定朝向的光带刺激有最佳的反应,并对光带运动的刺激相当敏感,即当特定朝向的光带刺激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可以诱发很强的反应,而反向的运动引起的反应经弱得多。

图10-27 视网膜各部分投射到大脑皮层枕叶

  (六)听觉

  颞叶皮层的一定区域中听觉的投射区域,听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即一侧皮层代表区与双侧耳蜗感受功能有关。在猕猴,听皮层在颞叶,位于脑岛和颞上回之间;而且耳蜗不同部位的感觉传入冲动投射到听皮层的一定部位,耳蜗底部(高频声感)投射到前部,耳蜗顶部(低频声感)投射到后部,说明不同音频感觉的投射有一定的分野。有人,听觉皮层代表区位于颞横回和颞上回(41、42区),电刺激上述区域能引致受试者产生铃声或吹风样的主观感觉。

  (七)嗅觉和味觉

  目前知道,嗅觉在大脑皮层的投射区随着进化而愈益缩小,在高等动物只有边缘叶的前底部区域与嗅觉功能有关(包括梨状区皮层的前部、杏仁核的一部分等)。在人脑的刺激研究中观察到,刺激这些相应的结构可以引致特殊的主观嗅觉,如焦橡胶气味等。此外,味觉投射区在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之下侧。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往往产生痛觉。痛觉是一咱复杂的感觉,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卫反应,这对于保护机体是重要的。疼痛又常是许多疾病的一种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引起很大注意。

  (一)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可先后出现两种性质不同的痛觉,即快痛和慢痛。快痛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它在刺激时很快发生,撤除刺激后很快消失。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它在刺激后过0.5-1.0s才能被感觉到,痛感强烈而难以忍受,撤除刺激后还持续几秒钟,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

  一般认为痛觉的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引起痛觉不需要特殊的适宜刺激,任何形式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有可能或已造成组织损伤时,都能引起痛觉,但其机制还不清楚。有人认为,这种游离神经末梢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当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时首先引致组织内释放某引起致痛物质(例如K+、H+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然后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传入冲动,进入中枢引起痛觉。

  疼痛的二重性质说明在痛觉伟存在着不同传导速度的神经纤维。实验证明,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有髓鞘的Aδ类纤维,其兴奋阈较低;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无髓鞘的C类纤维,其兴奋阈较高。

  痛觉的中枢传导通路比较复杂。前文已述及,痛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在后角更换神经元并发出纤维交叉到双侧,再经脊髓丘脑侧束上行抵达丘脑的体感觉核,转而向皮层体表感觉区投射。此外,痛觉传入冲动还在脊髓内弥散上行,沿脊髓网状纤维、脊髓中脑纤维和脊髓丘脑内侧部纤维,抵达脑干网大辩论结构、丘脑内侧部和边缘系统,引起痛的情绪反应。

  (二)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内脏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内脏痛有与皮肤痛相比较有下列特征:①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例如,腹痛时常不易明确分清疼痛发生的部位。②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烧灼等),作用于内脏一般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则能产生疼痛。例如,内脏器官发生管道梗阻而出现异常运动、循环障碍、炎症时,往往使内脏的感觉上升致意意识并引起剧烈的疼痛。和躯体痛一样,内脏痛也可能是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的;例如,HCI是导致溃疡痛的主要因素,政治家5-羟色胺、组胺和缓激肽等也与溃疡痛有关。

  内脏痛的传入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干内的传入纤维;它通过后根进入脊髓,然后和躯体神经基本上走着同一上行途径。但食管、气管的痛觉是通过迷走神经干内的传入纤维进入中枢而上传的;部分盆腔器官(如直肠、膀胱三角区、前列腺、子宫颈等)的痛觉传入神经纤维是沿盆神经进入骶髓的(图10-28)。

图10-28 内脏痛觉的神经支配

位于胸痛觉线和骨盆痛觉线之间的器官,其痛觉传入纤维通过交感神经;

在胸痛觉线以上和骨盆痛觉以上的器官,其痛觉传入纤维通过副交感神经

  上述的内脏痛是指内脏本身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疼痛,还有一种内脏痛是由于体腔壁浆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疼痛,称为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例如,胸膜或腹膜受到炎症、压力、磨擦或牵拉等刺激时,也会产生疼痛。这种疼痛与躯体痛相类似,也是由躯体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和腰上部脊神经)传入的。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胆囊病变时,右肩区会出现疼痛;阑尾炎时,常感上腹部或脐区有疼痛(表10-4)。发生牵涉痛的部位与真正发生痛觉的患病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它们都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根神经所支配,即患病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和被牵涉皮肤部位的传入神经纤维由同一后根进入脊髓。因此可以设想由某一内脏传入的神经和由某一皮肤区域传入的神经是在脊髓灰质内同一区域替换神经元的,亦即它们的脊髓中枢是同区域的。假如这两个中枢甚为接近,则由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将会提高相应的脊髓中枢的兴奋性。从而也影响邻近的中枢,以致由皮肤传入的冲动能使相应的脊髓中枢发生更大的兴奋,由此上传的冲动也可能增强,这可能是痛觉过敏的原因。假如,由患病内脏和内皮肤区域进入脊髓的神经末梢投射到同一脊髓神经元,由同一上行纤维传入脑,则在人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意识到的是来自皮肤的刺激,因此此时的痛觉传入冲动虽然发源于患病内脏,但仍认为系来自皮肤。这可能是牵涉痛的原因(图10-24)。

表10-4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和压痛区

患病器官

胃、胰

肝、胆囊

肾结石

阑尾炎

体表疼痛部位

心前区
左臂尺侧

左上腹
肩胛间

右肩胛

腹股沟区

上腹部或脐区

图10-29 牵涉痛产生机制示意图

1:传导体表感觉的后角细胞 2:传导体表和内脏感觉共用的后角细胞

3:传导内脏感觉的后角细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