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病理学 > 正文:第十一节 心肌病
    

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克山病 )

 

  (二)肥厚性心肌病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oiomyopathy)的特点是室间隔不匀称肥厚,心肌细胞异常肥大,排列方向紊乱以及收缩期二尖瓣帆向前移动等。肥厚的肌壁顺应性降低,致使心室充盈阻力增加。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室排空受阻而非充盈受限。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现象可将其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两型。右心室流出道或两心室流出道均受阻者少见。常导致猝死,亦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变

  肉眼观,两侧心室显著肥大,心脏重量增加,为正常平均心重的1~2倍(成人患者平均心重582g,少数可达1000g)。绝大多数病例的室间隔厚度大于左室游离壁(图8-34,图8-35),肥厚可为局限性,可累及心基底部(主动脉瓣下)、室间隔中部或心尖区。收缩期二尖瓣向前移动与室间隔接触的结果,可导致二尖瓣增厚和主动脉瓣下心内膜纤维化。在心力衰竭发生之前,左心室一般不扩张。

图8-34 肥厚性心肌病

图示心脏横切面(上面观),不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采自Becker和Anderson)

图8-35 肥厚性心肌病

心室横断面(上面观),左心室腔缩小,心室壁均匀增厚,整个心肌布满白色纤维化区,室间隔与后壁厚度之比仅稍大于正常值(1.4)

  镜下,心肌细胞显著肥大,核大而浓染(图8-36),核周有亮区包围,组织化学染色证明为糖原堆积,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较其它型心肌病为甚,而且常呈旋涡状或缠绕呈簇状排列(图8-37),细胞内肌原纤维不呈平行排列,而是向各个方向、互相交错排列。常有间质纤维化灶形成,但以内膜纤维化,尤其位于主动脉瓣下区的内膜纤维化为突出。位于肥厚的室间隔内的冠状动脉分支管壁常有增厚现象。

图8-36 肥厚性心肌病

心肌细胞肥大,核大浓染 ×360 (采自Edwards)

图8-37 肥厚性心肌病

心肌细胞排列紊乱 ×180(原放大)(采自Edwards)

  电子显微镜观察,主要表现为相邻细胞的侧面出现细胞间连接的闰盘;发自某一肌原纤维Z带的肌丝可以不同角度插入另一肌原纤维的Z带,形成交织状排列。有时还可见肌丝从增宽的Z带向各个方向放射。但是,肌细胞侧对侧联接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并非肥厚性心肌病所独有的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