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免疫细胞与核酸分子杂交 > 正文:各种肾脏疾病的病变以及免疫荧光(酶标)表现特征
    

各种肾脏疾病的病理病变以及相应免疫荧光(酶标)表现特征

 

  六、某些特殊疾病时的肾脏损害

  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临床表现为轻度蛋白尿,镜下血尿。光镜可见膜性肾小球肾炎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电镜可见上皮下、内皮下、基底膜内及系膜区沉积物。荧光可见IgA、IgG、IgM、C及HBsAg、HBeA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

  2.肝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见于肝硬变病人,临床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及血尿。光镜可见肾小球系膜区增宽、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基底膜呈不规则增厚。电镜可见系膜区沉积物,基底膜增厚,内皮下出现电子密度稀疏区。荧光可见IgA及C于系膜区呈颗粒状沉积(有人称之为继发性IgA肾病)。

  3.镰状细胞贫血性肾病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血尿。光镜可见局灶性节 段性肾小球厚化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电镜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及插入,系膜区及内皮下沉积物。荧光可见IgG及C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呈颗粒状沉积。医学 全在.线提供

  七、遗传性和先天性肾病

  包括Alport综合征、良性复发性血尿(薄基底膜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Finish type)、婴儿肾病综合征(French type)、甲一髌综合征、Fabry’s病等,荧光显微镜观察皆为阳性。

  八、杂病

  1.妊娠毒血症性肾病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或有镜下血尿。光镜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高度肿胀,使毛细血管腔变狭窄。电镜可见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肿胀,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物。荧光可见纤维素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可伴有IgG、IgM及C

  2.放射性肾炎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及肾衰。光镜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及皱曲,节 段性坏死及硬化。电镜可见内皮细胞剥离,内皮下沉积物。荧光为阴性或有IgM呈节 段性沉积。

  九、肾移植

  1.超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于移植后几分钟至几小时,临床表现为高热、腰痛、无尿。光镜可见肾小球和间质的毛细血管内大量中性白细胞集聚,继而形成血栓并有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电镜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有纤维素,内皮细胞剥落,基底膜疏松肿胀。荧光可见lgG、lgM、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线形沉积,间质小动脉壁有纤维素沉积。

  2.加速性排斥反应(严重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于移植后一个月内,临床表现为高热、腰痛、血尿、少尿并发展为无尿。光镜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及肾小动脉壁有纤维素样坏死及广泛微血栓形成,常继发出血及梗死。电镜所见与前大致相同。荧光可见血管壁有纤维素沉积。

  3.急性排斥反应 发生于移植后二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腰痛、少尿及血压升高。光镜可见肾间质水肿及小圆形细胞湿润,人球小动脉及小叶间动脉管壁水肿、内皮细胞剥脱,甚至管壁纤维素性坏死。电镜所见与前大致相同。荧光可见IgG、IgM、C3及纤维素在小动脉壁沉积。

  4.慢性排斥反应 发生于移植后数月至数年,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光镜可见细动脉及小动脉的闭塞性血管内膜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皱缩,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并有局灶性和弥漫性肾间质纤维化。电镜可见内皮下电子密度疏松区。荧光可见IgG、IgM及C于肾小球系膜区和动脉壁有颗粒状沉积。

  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主要介绍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多由磺胺、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引起。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少尿甚至无尿。光镜可见肾间质水肿,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性白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灶状坏死,管腔内有蛋白管型。发展至慢性时,肾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荧光可见IgG及C于肾小管基底膜呈线形沉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