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内科学 > 传染病学 > 正文:登革热(dengue fever)
    

登革热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登革热流行季节中,凡是疫区或有外地传入可能的港口和旅游地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

  二、临床表现凡遇发热、皮疹、骨及关节剧痛和淋巴结肿大者应考虑本病;有明显出血倾向,如出血点,紫斑、鼻衄、便血等,束臂试验阳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者应考虑登革出血热;在本病过程中或退热后,病情加重,明显出血倾向,同时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考虑登革休克综合征。但首例或首批患者确疹和新疫区的确定,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

  (二)血清学检查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中和试验特异性高,但操作困难,中和指数超过50者为阳性。

  (三)病毒分类 将急性期患者血清接种于新生(1~3日龄)小白鼠脑内、猴肾细胞株或白纹伊蚊胸肌内分离病毒,第1病日阳性率可达40%,以后逐渐减低,在病程第12d仍可分离出病毒。最近采用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70%。用C6/36细胞培养第2代分离材料作为病毒红细胞凝集素进行病毒分型的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或做为补体结合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分型,可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

  [鉴别诊断] 登革热应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药疹相鉴别;登革出血热的登革休克综合征应与黄疸出血型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黄热病等相鉴别。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二、对症治疗(一)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二)维持水电平衡 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三)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五)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预防]

  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

  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