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物理诊断学 > 正文:14-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三)容积导电与电偶学说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在临床心电图上通常用电偶学说来说明。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总体,称为电偶。正电荷称做电偶的电源,负电荷称为电偶的电穴,其连线称为电偶轴,电偶轴的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两极间连线的中点称为电偶中心。当一个心肌细胞的甲端受刺激而首先除极,由于Na+的内流使此处膜内变为正电位,膜外变为负电位(图14-1-4 B),乙端仍保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极化状态,使同一个细胞膜外的甲乙两端出现了电位的差别。甲端为负电荷(电穴),乙端为正电荷(电源),二者形成电偶,产生电流。电流的方向由电源流向电穴。若在乙端(面对电源)置一探查电极,即可描记出向上的波,反之,在甲端则描记出向下的波。随着除极波的扩展,整个心肌细胞全部除极,细胞膜内外分别均匀地聚集正、负电荷,细胞膜外的电位差消失,无电流存在,则记录为一平线(图14-1-4 C)。心肌细胞复极时,先除极的甲端首先复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偶,产生电流,电流方向仍为电源流向电穴,与除极时方向相反,甲端电极描记为正波,乙端描记为负波(图14-1-4 C)。整个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后,电偶消失,无电流产生,再次描记为一平线(图14-1-4 E)。

  心肌细胞在除极与复极的过程中,形成电偶,产生电流,在每一瞬间都将传播到整个体液内(图14-1-5)。这种现象和一束肌纤维放在巨盆盐水内,不断产生电偶作用于周围的情况完全相似,这种导电的方式称为容积导电。人体亦可看作是容积导体,心脏处于这一导体之中。

图14-1-4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时电偶的形成

图14-1-5 电位在容积导电体内的正负电场示意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