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临床专科 > 眼科学 > 正文:第二节 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二)治疗

  1.散瞳:散瞳为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首要措施,对预后至关重要。瞳孔散大可使痉挛的瞳孔括约肌、睫状肌麻痹,改善循环,减轻疼痛,防止虹膜后粘连,利于病情恢复。常用1%阿托品点眼,每日三次:1%阿托品眼膏涂眼,每晚一次,维持瞳孔散大直至炎症消退,滴眼药后须压迫泪囊区5分钟,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吸收中毒(小儿尤应注意)。若瞳孔散大不充分,可于球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含1%阿托品、4%可卡因、0.1%肾上腺素等量)0.2-0.3毫升,双眼同时注药总量不超过0.5毫升。对阿托品过敏者可用0.5~1%东莨菪碱或2.5~10%苯甲肾上腺素或0.5%托品酰胺点眼。遇老年人、浅前房者须排除青光眼。

  2.皮质类固醇: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轻症者多局部用药。用0.5%醋酸考地松、醋酸氢化可地松、强地松龙或0.1%地塞米松眼液点眼,每日4~6次。亦可球结膜下注射其混悬液,每次0.2~0.3毫升,7~10天后可依病情重复注射。重症者采用全身给药,强地松10-15毫克或地塞米松0.75-1.5毫克口服,每6-8小时一次5至7天递减,静脉滴注常用ACTH25-5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中6-8小时滴完,每日一次,7-9天后减半量,后用口服药维持。

  3.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常用消炎痛25毫克口服,每日三次;水杨酸钠1.0g口服,每日三次,利用其抗炎作用。注意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www.med126.com

  4.免疫抑制剂:重症或炎症向后部葡萄膜蔓延时,用环磷酰胺能较强的抑制抗体产生,每次口服50-100毫克,每日2-3次;胸腺嘧啶、氮芥口服或静注射均可,每日1-2毫克;乙双吗啉为我国近年来自行研制的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小,对交感性眼炎疗效较好,每次0.4g,每日三次口服,连服2-3周停服一周;重复此法1-2次后,若病情稳定减量口服,每日一次0.4g,服一个月后停药。用药期注意副作用及血象变化,白细胞<4000者停药。转移因子、干扰素、左旋咪唑、环胞霉素A亦较常用。

  5.抗生素:常用0.25%氯霉素、0.4%庆大霉素、复方新霉素点眼,每日4-6次,针对致病菌选药,亦可口服或肌注。

  6.理疗:热敷,每日二次;1%狄奥宁点眼,超短波考地松离子导入均可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疼痛。

  7.遮光:戴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瞳孔,减少疼痛。

  8.选择性使用安妥碘、碘化钾、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可能促进炎症吸收。

  二、脉络膜炎(后部葡萄膜炎)(choroiditis)

  脉络膜与视网膜相互紧帖,脉络膜发炎时累及视网膜,故常诊为脉络膜视网膜炎

  (一)分类:按病变范围分

  1.弥漫性脉络膜炎。(dffuse chorioiditis) 为多个渗出性病灶融合成片,晚期显示大块萎缩斑、病灶间组织正常。

  2.播散性脉络膜炎:(disseminated chorioiditis)病灶区分散,大小不一。

  3.局限性脉络膜炎:(circumseribed chorioiditis)病变局限于眼底某部分,黄斑区较常见。

  (二)症状:脉络膜因无感觉神经,病人无痛感。炎症初期因视网膜的光感觉器细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闪光感。炎性产物进入玻璃体时,表现为玻璃体混浊,诉眼前有黑点飘动,视力呈不同程度下降,玻璃体混浊程度随炎症发展而加重。

  当黄斑部受累水肿时,光感受器细胞排列改变,主觉视物变形,视物显大、显小征,视力锐减。当周边视网膜广泛受损时可表现夜征。视野检查有实性或虚性暗点。

  (三)体征:外眼正常,检眼镜下可查见玻璃体内点状、絮状物悬浮,逆眼球转动方向运动。急性期有黄白色、斑片状渗出,部分融合。病灶微隆起,这是由于脉络膜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引起局限性水肿和细胞浸润所致。病变相应处视网膜亦可受累,病变吸收后,轻症者不显痕迹,重症者因色素上皮病变产生色素脱失或繁殖;脉络膜中、小血管层萎缩,大血管裸露;若全层萎缩则巩膜暴露,形成黑白相间的典型萎缩斑。

  (四)治疗:

  1.查找病因:对原发病治疗,去除病因。

  2.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0.75-1.5毫克,口服,每6-8小时一次;ACTH25-50毫克或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若要加强局部药物浓度可并用地塞米松2.0毫克和妥拉苏林12.5毫克球后注射,每周一次。

  3.免疫抑制剂和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及抗生素;参照虹膜睫状体炎治疗方法。

  4.全身用药,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