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解释疼痛阈?
答:人体所能感觉到的最小疼痛称为疼痛阈。
102.解释疼痛的耐受力?
答: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称为疼痛耐受力(pain tolerance)。
103.哪些因素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
答:(1)年龄 随年龄的增长,对疼痛的敏感性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又逐渐下降.
(2)社会文化背景 若患者生活在鼓励忍耐和推崇勇敢的文化背景中往往更能忍耐疼痛.
(3)个人经历 过去疼痛的经验可影响患者对现存疼痛的反应.
(4)个性心理特征 自控力和自尊心较强的人表现出的耐受性较高.
(5)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减轻疼痛,消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加剧.
(6)注意力 当个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其他事物时,疼痛会减轻或消失.
(7)疲乏 患者疲乏时对疼痛的感觉加剧,忍耐性降低;当得到充足的睡眠时疼痛感觉减轻.。
104.如何使用疼痛评估工具评估疼痛?
答:数字评分法:将一条直线等分10段,一端“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极度疼痛。
文字描述评分法:将一条直线等分5段,每个点均有相应的描述疼痛的文字,其中一端表示 “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耐的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用一条直线,不作任何划分,仅在直线的两端分别注明不痛和剧痛。患者根据自己对疼痛的实际感觉在线上标记疼痛的程度。
面部表情测量图:适用于3岁以下的儿童。
105.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1)止痛措施:首先应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刺激原。
A 药物止痛:三阶梯疗法
第一阶段:主要针对轻度疼痛的病人选用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第二阶段:主要适用于中度疼痛的病人若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无效,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曲马多等。
第三阶段:主要用于重度和剧烈性癌痛的病人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
辅助用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类。弱安定类,如艾司唑仑和地西泮等;强安定类,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B 物理止痛:应用冷、热疗法,如冰袋、冷水浸泡等。此外按摩、推拿等也是常用物理止痛方法。
C 针灸止痛:针灸对神经性疼痛的效果优于药物疗法
D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采用电脉冲刺激仪,在疼痛部位或附近置2~4个电极,以微量电流对皮肤进行温和的刺激,使患者有刺痛、颤动和蜂鸣的感觉,达到提高痛阈,缓解疼痛的目的。
(2)心理护理
A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B 分散注意力组织患者参加活动;选听音乐:运用音乐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有节律的按摩:嘱患者双眼凝视一个定点,引导患者想象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同时在患者疼痛的部位或身体某一部分皮肤上作环行按摩;深呼吸: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深呼吸,用鼻深吸气,然后慢慢从口将气呼出,反复进行。松弛疗法:指导想象
(3)促进舒适
(4)健康教育
106.什么是休息?
答:在一定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
107.休息的意义有哪些?
答:(1)促进健康:减轻或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维持机体生理调节规律;促进机体正常生长发育。
(2)促进康复:减少消耗,促进蛋白合成及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康复。
108.休息的先决条件有哪些?
答:(1)生理舒适:最大限度降低不适程度;提供舒适服务。
(2)心理放松 减轻紧张、焦虑,保持情绪稳定
(3)充足的睡眠 最基本的先决条件
109.什么是睡眠?
答:睡眠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虽然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降低,但并未完全消失。
110.非快速动眼期睡眠各期的特征?
答:第一期:过渡期,最浅,持续数分钟,生理活动逐渐变慢。很易唤醒
第二期:睡眠逐渐加深,持续约10~20分钟,肌肉逐渐放松仍易唤醒
第三期:熟睡期,约持续15~30分钟,肌肉完全放松,心跳缓慢,血压下降。难以唤醒
第四期:深睡期,约持续10分钟全身放松,无任何活动,体内激素大量分泌,人体组织愈合加快,遗尿和梦游。极难唤醒
111.快速动眼期睡眠的特点有哪些?
答:眼球快速转动、脑电图活跃、肌电图示肌张力极低、躯干呈松弛状态、T、血流、脑耗氧量增加、HR、BP增加接近清醒状态
112.部分睡眠时相对人体有何特殊的特殊意义?
答:NREMⅣ(+Ⅲ)期:大量生长激素分泌,促进合成作用,减少蛋白分解,加速受损组织愈合
REM期:与幼儿生理成熟有关,利于精力恢复梦境可减轻、缓解压力,维持情绪平衡。
113.人的睡眠时相周期有何特点?
答:(1)睡眠由几个周期组成
(2)每个周期含60~120’不等的有序时相 成人平均每晚出现4~6个睡眠时相周期
(3)在时相周期任一阶段醒而复睡时,均须从头开始依次经过各期.
(4)大部分NREM发生在上半夜,REM睡眠多在下半夜
114.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生理因素:
A 年龄:睡眠的需要量与其年龄成反比,婴儿期 16 ~20h 幼儿期 10 ~14h
学龄前11~ 12h 青少年9 ~10h 成年期7 ~ 8h 老年期6 ~7h
B 疲劳 :适度的疲劳有助于睡眠
C 昼夜节律性:节律的破坏会影响睡眠,需3 ~5天才能恢复正常
D 寝前习惯:不少人睡前有例行的活动
E 内分泌变化:妇女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会出现嗜睡现象
(2)病理因素
A 疾病:许多疾病及其症状可影响睡眠
B 身体不适:身体的舒适是获得休息与安睡的先决条件
C 心理因素:任何强烈的情绪都可能造成失眠
D 环境因素:睡眠环境的变化可以改变睡眠状况
E 其它:食物、酒、兴奋剂、药物等
115.什么是失眠?
答:是睡眠形态紊乱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
116.什么是发作性睡眠?
答:是一种特殊的睡眠失调,特点是控制不住的短时间的嗜睡。
117.什么是睡眠性呼吸暂停?
答:睡眠性呼吸暂停是一种在睡眠间发生自我抑制、没有呼吸的现象,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118.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1)健康教育
(2)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3)解除身体不适
(4)尊重睡眠习惯
(5)解决睡眠中的特殊问题 失眠、心理障碍、发作性睡眠、睡眠型呼吸暂停、梦游、遗尿。
119.活动的意义有哪些?
答:维持呼吸、循环、消化、排泄、骨骼肌肉正常功能,维持健康,降低肥胖发生率,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
120.什么是活动受限?
答:又称制动,指身体活动力或任何一部分活动由于某些原因而受到限制。
执业护士导航 | ||||||
考试动态 | 考试大纲 | 政策解析 | 报名时间 | 成绩查询 | 准考证 | 分数线 |
考试时间 | 成绩单 | 注册查询 | 考试查分 | 报名时间 | 成绩单 | 护士注册 |
初级护师 | 主管护师 | 考试题库 | 内科护理 | 外科护理 | 妇科护理 | 儿科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