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护理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护理学基础讲义:第八章
    

护理学基础讲义-中文讲义:第八章

护理学基础讲义中文讲义:第八章:◎<第八章 舒适与安全>※<第八章 舒适与安全>第八章 舒适与安全第一节 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一、舒适与不舒适(讲授、举例www.med126.com/zhicheng/ 10min)(一)舒适1、定义:舒适是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一种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2、与舒适有关的因素为:(1)身体因素:机体的感觉和知觉良好;(2)社会因素: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融洽;(
 <第八章 舒适与安全> 
 ※<第八章 舒适与安全>

 第八章 舒适与安全

第一节   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

一、舒适与不舒适(讲授、举例www.med126.com/zhicheng/ 10min)

(一)舒适

1、定义:舒适是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一种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

2、与舒适有关的因素为:

(1)身体因素:机体的感觉和知觉良好;

(2)社会因素: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融洽;

(3)心理精神因素:内在的自我意识,包括尊重、性欲和生命的意义;

(4)环境因素:光线、噪音、温度、颜色、湿度和自然环境适宜。

(二)不舒适:是指来自身体、心理、精神、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不良刺激。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紧张、精神不振、入睡困难、消极、乏力、甚至然以坚持日常工作和生活。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形式。

二、不舒适的原因(讲授、举例 10min)

(一)身体方面

1、个人卫生:因活动受限不能进行个人卫生而导致不适;

2、姿势和体位不正确:使肌肉、关节疲劳和疼痛,影响其他生理功能;

3、压力和摩擦:不能随意翻身或绷带过紧等使局部皮肤和肌肉受压,引起疼痛;

4、机体内部原因:由于疾病原因导致机体不适,如恶心、咳嗽、疼痛等。

(二)社会方面的原因

1、缺乏支持系统;

2、住院后对经济、工作的忧虑;

3、生活习惯改变;

4、缺乏安全感。

(三)心理精神方面的原因

1、对疾病感到害怕,担心疾病造成伤害;

2、对别人照顾感到焦虑;

3、担心不受尊重和关心;

4、面对压力,如担心手术及治疗等。

(四)环境方面的原因

1、通风不良

2、陌生的环境

3、异味

4、噪音及干扰

三、疼痛(讲授、举例 25min)

(一)概述:

1、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大多是由局部特定的神经末梢刺激所引起。

2、特点:

(1)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

(2)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综合现象;

(3)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常伴有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

(4)是个体的防御功能或整体性受到侵害;

(5)是一种对身心有危险的警告;

(6)是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二)机制

1、疼痛刺激→痛觉感受器→痛觉冲动迅速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脊髓丘脑束和脊髓网状束→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的感觉区→疼痛。

疼痛程度顺序:皮肤→动脉管、肌肉、关节、肌腱、筋膜等→内脏和深部器官。

2、牵涉痛:病人感觉到身体体表某处有明显痛感,而该出并无实际损伤。由于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出的神经纤维合于同一脊髓段所致。多见于内脏缺血、牵拉、痉挛和炎症。

(三)疼痛的原因

1、温度

2、化学物质损伤

3、物理损伤

4、病理改变

5、心理因素

(四)影响疼痛的因素

1、年龄

2、社会文化背景

3、个人经历

4、注意力

5、情绪

6、疲乏

7、个人差异

8、病人的支持系统

9、护理人员因素:

 A、许多治疗和护理可给病人带来疼痛的感觉,如注射、输液等

 B、护士掌握疼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影响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处理

 C、缺少必要的药理知识,过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和成隐性,从而影响疼痛的处理

 D、评估疼痛方法不当

(五)疼痛病人的评估

1、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时间、规律、部位、性质、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

2、观察:观察病人的表情、身体的动作。常见的身体动作有四种:

A、静止不动

B、无目的的乱动

C、保护动作

D、规律性的按摩动作

3、声音

4、病人控制疼痛的方式

5、评分法测量疼痛程度:

(1)数字评分法 用数字代替文字表示疼痛的程度

(2)文字描述评分法

(六)疼痛病人的护理诊断

(七)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

1、止痛措施:

(1)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

A、外伤引起的疼痛,应酌情给予止血、包扎、固定、伤口处理等;

B、胸腹部手术病人,术前教会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术后协助病人按压伤口。

(2)药物止痛   使用止痛药的注意事项:

A、护理人员应掌握止痛药的药理知识,正确使用止痛药;

B、诊断不明的急腹症禁止应用止痛药;

C、对慢性疼痛最好在疼痛发作前给止痛药;

D、病人的治疗应尽量安排在药物有效时间内;

E、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F、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性质的止痛药

(3)物理止痛

(4)针灸止痛

2、心理护理

(1)护患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2)尊重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3)告知病人有关疼痛的知识

(4)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5)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A、鼓励病人参加有趣的活动

  B、听音乐

  C、有节律地按摩

  D、深呼吸

  E、想象

  F、松弛法

3、促进舒适:

A、帮助病人取舒适的姿势和体位;

B、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和舒适;

C、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D、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八)疼痛病人的护理评价

1、病人接受疼痛护理后,能重新建立起一种行为方式,轻松的参与日常生活,与人群正常交往。

2、疼痛感觉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自我感觉舒适,食欲增加。

3、焦虑程度缓解,休息和睡眠质量较好。

4、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5、适应能力有所增强。

四、增进舒适的方法(讲授、举例 45min)

(一)卧位

1、卧位的性质

(1)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分

A、主动卧位

B、被动卧位

C、强迫卧位

(2)根据卧位的平衡性分为

A、稳定卧位:支撑面大、重心低、重力线在支撑面内。

B、不稳定卧位:支撑面小、重心高、重力线在支撑面外。

2、卧位的重要性与功能

(1)增加病人舒适,达到完全休息的目的;

(2)降低关节压力,减少活动受限,维持正常的功能位置,避免关节及肌肉萎缩;

(3)促进体位引流;

(4)扩张胸部,改善呼吸;

(5)减轻组织受压,预防压疮。

(二)常用卧位

1、仰卧位

(1)去国家医学考试网枕仰卧位  

[ 适用于]:

A、全麻未醒或昏迷病人,可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并发症;

B、腰麻或腰穿病人,预防颅内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实施]

协助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旁,枕头立于床头。

(2)仰卧中凹位

[适应症] 休克病人,抬高胸部,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实施] 抬高头胸部约10~2 0o ,抬高下肢约20~3 0o 。

(3)屈膝仰卧位

[适应症] 腹部检查、导尿、会阴充洗等。

[实施] 病人仰卧,头下垫枕,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脚平踏于床上,两膝屈起,并稍微向外分开。

2、侧卧位

[适应症] 灌肠、肛门检查、胃镜检查、预防压疮等。

[实施] 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在枕旁,一手放在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可放软枕作支撑。

3、半坐卧位  

   [适应症]

  A、某些面部及颈部术后病人

  B、慢性右心衰竭和急性左心衰竭

  C、心肺疾病所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

  D、腹腔、盆腔术后或炎症病人

  E、腹部术后病人

  F、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

[实施]  

(1)摇床 先摇床头支架成30 ~5 0o ,再摇起膝下支架,垫一枕头于病人足底;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

(2)靠背架   将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褥下放一靠背架,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中单两端固定床缘,床尾足底垫软枕。放平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

4、端坐位

[适应症] 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

[实施]

(1)病人坐在床上,放好床上桌,桌上放一软枕,病人身体稍向前倾,可伏桌休息.

  (2)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 ~8 0o

5、俯卧位

[适应症]  

   腰背部检查的病人;脊椎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病人;

胃肠胀气所致腹痛的病人。

6、头低足高位

   [适应症]  需要行肺部及十二指肠引流的病人;胎膜早破及下肢骨折牵引的病人。

   [实施]   床尾抬高20~30CM;病人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

   [注意事项]   时间不宜过长;颅内压增高患者禁止使用。

(三)  护理评价

返回顶部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