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电子教材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SENSORYORGAN&www.med126.comnbsp;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觉器官定义和分类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感觉器官:感受细胞与它们的非神经性附属结构构成分类分布部位:内感受器、外感受器接受刺激的性质:光、机械、温度、化学等感受器刺激物+感觉或效应二、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ADE第九章 感觉器官
SENSORY ORGAN
&www.med126.comnbsp;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定义和分类
•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
装置
• 感觉器官:感受细胞与它们的非神经性附属结构构成
• 分类
分布部位:内感受器、外感受器
接受刺激的性质:光、机械、温度、化学等感受器
刺激物+感觉或效应
二、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
1.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用某种能量 形式的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相应的感觉,这一刺激形式或种类,称为该感受器的-。换句话:感受器对某种特殊能量形式变化最敏感。
2. 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梢或特殊的感受细胞的电反应,称-。
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类似于终板电位:与刺激强度有关,总和、电紧张性扩布。
3. 编码作用 ENCODING:感受器在把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同时也把刺激所包涵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即-。
质:决定于刺激的性质、感受器、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专一线路)
量:单一神经纤维冲动频率、参与信息传输神经纤维数目
4. 适应 ADAPTATION: 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刺激仍继续作用,但传入神经冲动频率开开始下降,这一现象称-。
快适应 皮肤触觉感受器
慢适应 肌梭、颈动脉窦、痛觉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适宜刺激为370-740nm电磁波。人脑所获信息95%来自视觉
一、 眼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1. N2R/N2-N1=F2
R 单球面折光体曲率半径
N2 折光体折光指数
N1 空气折光指数
F2 后主焦距:由折射面至后主焦点距离
1/a+1/b=1/F2 a 物距 b 像距
据(2)可算出物体形成折射像位置
当a → 无限大 1/a → 0
则1/b →1/F2 b→F2
¬物体距凸透镜无限远,成像将在后主焦点上
物距<无限远,像距b> F2 ,成像在F2 后
主焦点位置是平行光线经折射后聚焦成一点的位置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眼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曲率半径、折光指数不同)
简化眼 REDUCED EYE:与正常眼在折光效果上相同,但更为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或模型。
模型: 前后径20mm, 曲率半径=5mm,单球面折光体折光指数=1.333,后主焦点相当于折光体后极
可以计算物象大小
(三) 眼调节
1. 晶状体调节:
视网膜上模糊物象→大脑皮层→中脑→动眼神经→睫状神经→睫状肌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水晶体依自身弹性向前、后凸出(前凸明显)→眼折光能力→辅散光线提前聚焦→成像视网膜上
近点 : 人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2. 瞳孔调节
瞳孔近反射:近物时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扩大(直www.med126.com接和间接瞳孔对光反射)
中枢:中脑
意义:了解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麻醉深度。
3. 双眼会聚
(四)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
1. 近视:
原因:折光能力过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纠正:凹透镜
2. 远视:
原因: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径过短
纠正:凸透镜
3. 散光:
原因:眼的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纠正:柱面镜
二、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视网膜结构特点
厚0.1-0.5mm 四层:
色素细胞层:含黑色素颗粒、V-A 起保护作用
感光细胞层:分外段、内段、胞体、终足 作用:感光
双极细胞层
节细胞层
2、视网膜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晚光觉(视杆)系统:光敏感度高,视物无色觉,只有较粗略轮廓,精确性差
(2)昼光觉(视锥)系统: 在类似白昼强光下才能被刺激,有色觉,对物体表面细节和轮廓能看清,有高度分辨力
(3)依据:
①视网膜上视杆、视锥空间分布不均匀:中央凹视锥细胞,周边部视杆细胞较多
②视杆、视锥与双极、节细胞会聚程度不同:视锥细胞一对一,视杆细胞多对一
③白昼活动动物:爬虫类、鸡等,仅有视锥,夜间活动动物:地松鼠、猫头鹰等仅有视杆
三、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1. 视紫红质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
暗处 视蛋白光
11-顺视黄醛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醛
2. 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
外段膜没有光照RP: -30mV--40mV 机制:一定数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所致
光照:超级化型慢电位(感受器电位)
光量子→视蛋白分子变构→激活视盘→膜中传递蛋白Gt → 磷酸二酯酶激活→外段胞奖中cGMP分解→结合于外段膜上的cGMP(外段膜上cGMP是化学门控通道开放的条件)→Na通道开放→超级化型感受器电位
四、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YOUNG、HELMHOLTZ视觉三原色学说:在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并且设想当光谱上波长介于这三者之间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这些光线可对敏感波长与之相近的两种视锥细胞或感光色素起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于是在中枢引起介于二原色之间的其它颜色的感觉
实验
1、视锥细胞光谱吸收曲线
430nM 530nM560nM
蓝 绿 红
2、不同单色光引起的感受器电位大小分三类视锥细胞:视红锥、视绿锥、视蓝锥细胞、
三种细胞按不同比率兴奋,分辨不同颜色。
五、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双节细胞:去极化电位、超极化电位
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
六、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一) 暗适应与明适应
(二) 视野
视野:白色、黄蓝、红、绿
(三) 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16-2000HZ
一、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外耳的功能: 集音、共鸣
充气管道可与波长4倍于管长的声波产生最大共振作用
外耳道长2.5cm, 最佳共振频率3500Hz, 增强约10倍
(二)中耳的功能
1. 鼓膜 椭圆形 S 50~90mm2 厚0.1mm
2. 听骨链 锤-砧-镫
3. 中耳增压效应
①鼓膜振动S 55mm2 卵圆窗膜 S 3.2mm2 压强增大55/3.2=17倍
②杠杆长臂(锤骨柄):短臂(砧骨长突)
1.3:1=1.3倍 17 X 1.3=22倍
4. 咽鼓管 平衡鼓室内空气与大气之间压力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2.骨传导
三、内耳的功能
(一)耳蜗结构要点
(二)基底膜振动和行波理论
基底膜振动以TRAVELING WAVE
波频率的不同,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
低频: 顶部
高频: 基底膜底部
(三)耳蜗生物电现象
(1)内淋巴电位:+80mV
(2)微音器电位:是由多个毛细胞产生的感受器电位 的复合。
特点: 无不应期;无阈值;潜伏期短;对缺氧及深麻不敏感。
(3)听神经电位:
最后电变化;换能、编码的总结果;存在最佳频率 其高低取决于其在基底膜上的分布位置(最大振幅行波的位置)。
第四节、内耳的平衡感觉功能
一、 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前庭器官: 半规管、椭圆囊、球囊
适宜刺激:半规管:角加速运动; 椭圆囊、球囊:直线变速运动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第五节嗅觉、味觉和皮肤感受器的功能
一、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一般性质
二、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三、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
(一) 触、压觉
(二) 温度感觉
(三) 痛觉
(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