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电子教材 第三章 血液:第三章血液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量: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即血液的总量.血细胞比容:细胞在血中所占容积百分比。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新生儿55%二、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水、血浆蛋白、低分子物质等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凝固血清:血小板释放物、激活的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的功能1.第三章 血液
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人体内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即血液的总量.
血细胞比容:细胞在血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成年男性:40%-50%,
成年女性:37%-48%,
新生儿55%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水、血浆蛋白、 低分子物质等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纤维蛋白原 凝固
血清:血小板释放物、激活的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的功能
1.营养功能
2.运输功能
3.缓冲功能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1.050-1.060 (RBC)
plasma:1.025-1.030 (Pr)
血液的粘滞性:4-5 (RBC)
plasma: 1.6-2.4 (Pr)
血浆渗透压:300mmol/L
晶体渗透压:770kPa
晶体物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3.3kPa
主要为白蛋白®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的pH值:
7.35~7.45 主要是NaHCO3/H2CO3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造血过程的调节:造血微环境
二、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
RBC: 男 5.0´1012/L 女4.2´1012/L
Hb: 120-160g/L 110-150g/L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 通透性:低温久贮血液血浆中K+浓度升高?
2. 可塑变形性
3. 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 ESR
4. 渗透脆性
(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原料
VitB12和叶酸:缺乏 ®巨幼红细胞贫血
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
铁:不足®缺铁性贫血;铁的再利用
2.调节:
爆式红系形成单位——爆式促进因子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
PO2 ¯ ®EPO ®红细胞
RBC破坏 120天
三、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名称 百分比 主要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
噬酸性粒细胞 2~4% 参与过敏反应
噬碱性粒细胞0.5~1% 参与变态反应
淋巴细胞 20~40% T细胞® 细胞免疫
B细胞 ® 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4~8% 吞噬、免疫
四、血小板生理(Platelets)
(一)数量:
150~350×109/L,¯ ®出血、紫癜
(二)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调节因子:
巨核系集落刺激因子(Meg-CSF)
作用:调节巨核系祖细胞增殖
(三)血小板的破坏 7-14天
(四)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粘附与聚集
ADP的作用:
物质®cAMP¯®Ca2+®ADP释放 ® ADP+ADP-R® (-)ATP酶活性
磷脂表面暴露 ® 粘附聚集
Ca2+搭桥
纤维蛋白原
胶原
凝血酶
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作用和生成: PGI2¯ 、TXA2
细胞膜磷脂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PGG2
¯
PGH2
前列腺环素合成酶 ¯血栓素合成酶
PGI2 TXA2 PGE2
¯ ¯ ¯
6-酮-PGF1aTXB2 PGF2
2.血小板与生理性止血:全程参与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即凝集成簇。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凝集原凝集素(IgM 完全型抗体)
A型 A 抗B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二)Rh血型
Rh血型 (C、c、D、E、e)
Rh阳性®有D抗原
Rh阴性®无D抗原
Rh血型特点及意义: 不存在天然抗体
不完全抗体IgG
三、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
HLA(A、B、C、D)
HLA意义:移植、输血、亲子鉴定和人类学研究
四、输血的原则: 配血相合
交叉配血试验 主侧 次侧(卢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