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糸统解剖学 | 授课题目(章节或主题) | 前庭蜗器 |
授课教师 | 王富强 | 所属二级学院 | 基础医学院 | 所属教研室 |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 职称 | 副教授 |
授课时间 | 2008年5月11日第12周星五第7—8节第Ⅱ次课 | 授课时数 | 1.5学时 |
授课班级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专科□)2007 级Ⅰ班 |
教学课型 | 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习(践)课□ 其它□ |
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 系统解剖学、柏树令、人卫出版社、2004。7 |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功能。 2了解外耳的分部,掌握外耳道的走向,鼓膜的位置、形态结构。 3熟悉中耳的分部,掌握鼓室位置、各壁的结构、内容、毗邻及连通,熟悉咽鼓管走向、小儿咽鼓管结构特点。乳突小房位置、结构特点。 4掌握内耳的位置、分部,掌握骨、膜迷路分部及各部主要形态结功能。 5掌握声波传导途径。 |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1鼓室位置、各壁的结构、内容、毗邻及连通。 2内耳的位置、分部,骨、膜迷路分部及各部主要形态结和功能。 3声波传导途径。 |
教学方法(请打√选择):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自学辅导法□ 练习法(习题或操作) 读书指导法□ 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案例法□ 其他□ |
教学媒体(请打√选择): 教材□ 板书√ 实物□ 标本□ 挂图□ 模型□ 投影√ 幻灯□ 录像□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时间分配、媒体选用、板书设计等): 1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功能(5分) 2外耳的分部,外耳道的走向,鼓膜的位置、形态结构(10分) 3中耳的分部,鼓室位置、各壁的结构、内容、毗邻及连通,咽鼓管走向、小儿咽鼓管结构特点。 乳突小房位置、结构特点。(20分) 4内耳的位置、分部,骨、膜迷路分部及各部主要形态结构功能。(20分) 5声波传导途径(5分) |
提问、课堂讨论等师生互动的设计: 1乘坐飞机时的咀嚼运动及暴炸瞬间的张嘴运动对鼓膜作用。 2鼓室的毗邻与中耳炎漫延。 3前庭蜗器结构的缺损与声波传导障碍。 |
教学小结、复习思考及作业题布置: 1试述鼓室位置、各壁的结构、内容、毗邻及连通。 2试述骨、膜迷路分部及各部主要形态结构功能。 3试述声波传导途径。 |
教学中的创新点(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外语运用、启发学生思维、指导学生自学、介绍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1利用中耳炎病例,结合中耳结构、毗邻特点,启发学生思考该病因及并发症。 2简述助听器功能,结合声波传导的结构特点加深对声波传导途理解。 |
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1格氏解剖学 |
教研室 意 见 | 教研室主任签章: 年 月 日 |
教学后记(即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填写) 1前庭蜗器结构杂、微观要加强实课指导。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