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针灸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二节 灸法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针灸学:授课教案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二节 灸法:教案首页第 次课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大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二节 灸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针灸学

年级

专业、层次

授课教师

王鸿度

职称

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第二节 灸法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注明页数)

教材《针灸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155-161。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灸法定义、作用、分类。
2.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操作。
3.掌握艾灸注意事项。
4.熟悉其它灸法。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内容及时间安排:

1.灸法作用(20分钟)

2.种类(80分钟)

3.灸法注意事项(20分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穿插课堂提问。教学采用多媒体及照片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教授灸法理论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对灸法理论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

重点:

1.掌握灸法定义、作用、分类。
2.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操作。
3.掌握艾灸注意事项。
4.熟悉其它灸法。

难点:瘢痕灸操作

突破:视频图片讲解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教学手段

课堂设计和时间安排

第二节   灸法 P155
(moxibustion)

泸州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一、概述

灸:灼烧之意。艾火烧灼谓之灸焫。

灸法: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或)某种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或贴敷,借助火的温和性以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温通血气,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灸疗学:灸法不断发展完善,形成的具有基础理论、适应症、禁忌症、补泻方法及施灸用量等内容的治疗体系。 

二、施灸原料

分类

火热灸法: 艾叶为主(硫磺、黄蜡烟草、灯心草桑枝枝等)

非火热灸法: 毛茛叶、吴茱萸斑蝥白芥子、甘遂等。

艾叶

艾叶: 

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中,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我国之艾有二。一为祈艾,又称大叶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质优。一为小叶艾,又称野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香不如大叶者,质差。

  春天抽芽生长,茎高60-120厘米,秋季在茎梢上开淡褐色花,有圆桶状花冠,其中并列着小头花序。

  艾叶当在农历四五月间花未开时采收。

《本草》释艾

艾叶的特点

产于各地,取材方便,价廉。

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少,用时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故易燃。

加工后的艾绒,细软易于撮捏成型制成艾炷、艾条。

燃烧时火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普通火热使表层灼痛,无温煦散寒之用)

 

艾叶的功用

  艾叶归肝、脾、肾经。《本草从新》:“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内服: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

外用:灸治百病,无论虚实寒热皆可,尤适用于阳虚寒盛或风寒湿邪所致者。

现代研究:

&nbs医学全.在线p; 含0.2%~0.4%挥发油,由20余种成分组成,其中30%为桉油素,其次为萜品烯醇、β-石竹烯等。还含有苦艾醇、苦艾酮、鞣酸、胆素钾盐及多种维生素。其中苦艾醇、苦艾酮有中枢兴奋作用,钾盐有解热止血、镇痛功能。

最近的药理研究证实,艾烟熏剂对细菌和真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可用于空气消毒,对腺病毒、腮腺炎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与民间用艾叶烟熏辟邪祛邪及治痢等经验相符。

艾绒的制法与保藏

制法:

   每年五月中旬(农历四五月间)采集肥厚艾叶日晒夜露,充分晒干后放入石臼中反复捣椿使之细碎如棉絮状,除去灰尘粗梗及杂质,以25目(cm2/目)筛子去叶质,留纤维质,如此反复晒、捣、筛多次即成淡黄色柔软纯艾绒。

粗艾:500g得300g

细艾:500g得100g

保藏:易潮湿,虫蚀。干燥密闭容器内,时时暴晒。(陈久)

《本草》: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肤。

《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一、灸法的作用
(功效及实用范围)

功效显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各科之急慢性疾病。

   明·龚居中《炭火点雪》:“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

温经散寒(温散寒邪,活血止痛)

扶阳固脱(温阳补虚,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拔毒邪热,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调摄冲任,回转胎位

   补中益气,升阳益气

  降逆下气,平肝潜阳

温经散寒

1.温中: 中焦虚寒之呕吐、腹痛泻

《素问¡¤异法方宜论》 ¡°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

---中脘、关元

2.温经: 寒湿痹痛

¡°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阿是

扶阳固脱

1.脾肾阳虚:---肾俞、命门;太溪、太白

中气下陷之久泻痢;

肾气不固遗精、尿,阳萎早泄

2.元气暴脱:虚脱,休克---关元、气海;神阙

   《扁心书》 ¡°如伤寒疽、中风等症,若灸迟,真气已脱,虽灸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固¡±。

消瘀散结---阳性反应点

1.外科疮疡初起,疔疮未化脓者。(仙方活命饮)

2.疮疡久溃不愈。(阳合汤)

防病保健

1.儿童

食欲不振、疳积(足三里、天枢。温灸膏)

感冒、易过敏,原因不明低热( 大椎、风池。灯心灸)

易惊、眠不安(百会。线香点灸)

多动症(风池。1号艾炷一度损伤灸)

2.老人

延寿(关元、气海、中极、肾俞)

背痛(大椎、身柱、膏肓)

腰痛(命门、阳关)

3、运动员

(足三里、曲池)提高运动持久性、增强爆发力、促进疲劳恢复

其它

二、灸法的分类

分类方法

使用的材料

操作方法

灸法分类

(一)艾灸:艾炷、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艾炷灸

艾炷是指艾绒经揉搓,挤捏成上尖下圆底平的圆锥状小团。

艾炷用量单位:“壮”

艾炷规格:(见下)

艾炷制法:手制、机器制。(实验课详)

艾炷大小规格:

附:关于“壮”  

1.为依据患者身体强壮程度所定的灸法,有增加强壮作用之意。

《本草纲目》:以灼为一壮,以壮人之法也。

《东医宝鉴》:着艾一壮如人壮之力,故谓之壮。

《梦溪笔谈》: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壮人当依此数。

2.为灸伤之数。

《广雅·释诂》:壮,创,伤也。

《易·大壮》:壮于五趾。(马融:壮,伤也。)

《汉书·叙传下》:安国壮趾。(颜注:壮,伤也。)

《淮南·俶真》:形苑而痛壮。(高注:壮,伤也。)

  结合古代灸疗多以发疱,出现灸疮瘢痕的事实,“壮”之意似以后者为主。

艾炷灸

直接灸
直接灸  一

(1) 瘢痕灸: 2~4 号艾炷(黄豆至蒜瓣大)

 粘附:大蒜汁涂敷施灸部位,

充分燃烧:忍痛燃尽每壮艾炷,除去灰烬后,方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

痛感:灼痛

镇痛:在施灸部位的周围手轻轻拍打。

后期情况:灸后1周左右,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

护理:   注意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病种:某些慢性疾患(哮喘、肺痨、顽固性痛症等。 )

瘢痕灸三个阶段

灸疮初期

灸疮中期
灸疤不断增厚或周围发红加宽,可在疤上继续施灸

灸疮后期: 灸疤自然脱落

三种水泡

水泡

血泡

混合型

直接灸   二

(2)无瘢痕灸   1号艾炷(米粒、粪大)

 温和燃烧:烧到2/3左右,即将烧剩的艾炷去掉,另换一炷继续再灸。连续灸3—17壮,以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而不起水泡为度。

 痛感:热痛

病种:多用于虚寒性疾患(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全身冷痛等。)

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施灸的方法。因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和疮疡。因衬隔物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灸法。常用有以下4种。

间接灸   一

灸:

厚度:2~4mm

操作:燃尽再灸,潮红为度

治疗:外感证和虚寒性疾病

   温胃止呕,温脾止泻“干姜,守而不走”

   散寒止痛(面瘫,关节痛)“生姜,走而不守”

现代研究:姜中含有姜辣素,挥发油中含姜醇、姜烯、樟烯、水芹烯、龙脑、枸橼醛、桉油等。可扩血管,加强循环,加强艾之温热效果。

铺灸

隔蒜灸

厚度:1~3mm

操作:同前

治疗:①解毒杀虫(痈、、疽)

  ②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特点:紫皮大蒜较好,含有较多挥发性大蒜素,较多粘液性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但温热可使之刺激减弱。因其粘性常用作斜面施灸隔垫。

隔盐灸

操作:脐中填盐,隔姜置艾;反复施灸,回阳为止

治疗: ①中风虚脱,四肢厥冷;

   ②急性腹痛、吐泻、痢疾

附子(饼)灸:

   制饼:乌头肥大块根,捣碎,碾粉加入白及粉,水调至泥状,用即取出制成3-6mm厚饼,扎孔。

   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及外科疮疡窦道管等。(含乌头碱,可镇痛。)

隔豆豉饼灸:疮疽发背、恶疮肿硬不溃不敛,可促使疮口愈合。

胡椒饼灸: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面部麻木等症。

艾条灸

艾条灸是用特制艾条在穴位上薰灸或灼烫的方法。如在艾绒中加入辛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药艾条施灸,则称为药条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百发神针)

持艾条法

拇食中三指“持笔状”,腕部靠近穴位旁皮肤,固定艾条火焰与皮肤距离。根据艾条号数及无损伤

灸等级要求掌握火焰与皮肤距离。

艾条灸分类

一、悬起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灸法

运动悬灸:回旋灸、雀啄灸

静止悬灸:温和灸

二、实按灸:

  实按灸:将点燃的艾条趁热按于施灸部位的灸法,因艾条中掺入的药物不同功效有所区别。(太、雷区别?;民间改进疗法?)

   如:太乙神针  重于补正,强筋健骨。

雷火神针  重于去邪,祛风散寒。

各家医籍药艾条比较

温针灸

   留针时在针柄着艾施灸的针法。艾绒燃烧时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针与灸的协同作用,适用于既需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于适当深度,针柄上穿置长约1.5cm的艾卷点燃施灸;或在针尾搓捏少许艾绒点燃,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注意事项:治疗时患者勿移动体位,并在施灸下

方垫一纸片,以防艾火掉落灼伤皮肤或烧伤衣物。

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将纯艾绒或加有药物的艾绒装入灸盒或灸筒中点燃后对体表进行灸治。

功用:调和气血、温中散寒

对象:小儿、妇女或惧灸者。

(二)其他灸法

灯火灸:

滴油灸:以铜钱定穴,灯心草浸油后点燃,其草心油浸出,滴入铜钱内。

明火灸:燃烧之灯心草炭火对准皮肤,直接点灼,动作迅速,有“啪”声。

天灸:药物发疱(符文彬天灸规范)

芥子  关节痛口眼喎斜(去皮里膜外之痰)

蒜泥  扁桃体炎(合谷,“面口合谷收”)

三、灸法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先阳后阴: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

 先上后下:取其循序不乱; 

 先少后多:艾灸火力由弱增强,艾炷由少逐次增多(或分次灸),艾炷由小炷灸起,每壮递增(或用小炷多壮法代之)。 

   特殊情况:气虚下陷病症宜从下而上施灸;脱肛症,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

(二)操作 :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灼损皮肤及衣物。 灸疗过程中随时了解患者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距离,以免施灸太过引起灸伤。

(三)体位:要求平正舒适,有利于准确选穴,也利于安放艾炷、顺利施灸。

(四)……补泻方法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

(五)……禁忌

  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慎用灸法。

   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

   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选用禁灸穴位还须从实际出发,不必拘泥。(《针灸大成》)

(六)……后的处理

   灸后休息片刻,不宜立即离开诊室。

 化脓灸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严防感染。

 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沿边缘刺破,排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药水。

 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

附:关于热症禁灸的争论

关于实热、阴虚忌灸的争议

张仲景  “忌灸”

阴虚不可灸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医学三基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伤寒杂病论》19条

阳盛更不可灸 :“脉浮热盛,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之……”可致火邪上越,热伤阳络。“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伤寒杂病论》118条。

刘完素    “可灸”

灸可引热外出 :“ 疮疡已微漫肿硬,皮血不变色,脉沉不痛者,当外灸之,引邪气出方止” ( “疮疡者,火之属” ,故邪气当为火热)

寒热格拒者可引热下行 :“ 热厥心痛,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知为热也,其脉洪大,当灸太溪及昆仑…… 引热下行”(上有阳热,下有阴寒,为阴寒格拒,阳热上扰之证,故意足上穴灸之,引阳热下移,以去阴寒,阴阳交通,格拒可除。)

临床举例

1.火热灸

2.天灸

脑瘫:经治可行走

脑瘫:经治上肢功能改善

多媒体、实物讲解

见幻灯

实验课讲解

重点

举例

举例

图片、实物

参考文献

图片

实物

分析

实物

分析比较

示教

重点

理解

课后参考

10分钟

5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教学要求:

1.掌握灸法定义、作用、分类。
2.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操作。
3.掌握艾灸注意事项。
4.熟悉其它灸法。

1.灸法定义、作用、分类有哪些?。
2.艾炷灸、艾条灸操作方法有哪些?。
3.艾灸注意事项里补泻是如何进行的?
4.其它灸法有哪些?。

预习下次课内容:

头针、拔罐、其他针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