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中医学 > 泸州医学院 > 正文:中医骨科学电子教材:第三节 创伤后感染
    

中医骨科学-电子教材第十四章 创伤急救:

中医骨科学:电子教材第十四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 创伤后感染:创伤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伤口,如裂伤、割伤、刺伤、管伤、穿通伤等;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其感染的程度与伤口的大小、深浅、污染程度等密切相关。轻度感染的伤口仅出现红、肿、热、痛的局部症状。感染较严重者除伤口出现明显的局部症状外,还会出现高热、昏迷等全身性中毒症状。创伤后感染可发生在软组织,也可发生在肺、泌尿系等内脏和骨骼;可以是非特异性的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形成特异性的细菌感染,如伤风气性坏疽

创伤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伤口,如裂伤、割伤、刺伤、管伤、穿通伤等;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其感染的程度与伤口的大小、深浅、污染程度等密切相关。轻度感染的伤口仅出现红、肿、热、痛的局部症状。感染较严重者除伤口出现明显的局部症状外,还会出现高热、昏迷等全身性中毒症状。
创伤后感染可发生在软组织,也可发生在肺、泌尿系等内脏和骨骼;可以是非特异性的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形成特异性的细菌感染,如伤风气性坏疽。祖国医学对创伤后感染的形成、预防、治疗早就有深刻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对防治创伤后感染十分重视,在《肘后方》中描写了各种创伤的病症,认为这些外伤的伤口,可因"毒气"而导致红、肿、痛、化脓,甚至中毒死亡。伤口若进入异物或见风、着水,也可导致"肿、痛、烦、热",根据这一认识,葛洪应用了药水或盐水冲洗创口以除毒。隋代医学家元方《诸病源候论》"中风候"和"金疮中风痉候"对破伤风的症状描写非常透彻,并指出这是创伤的并发症。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对开放性骨折,主张用煮沸消毒的水冲洗污染的伤口和骨片,并提出皮肉破损须用清洁的"绢片包之"、"不可见风着水"等观点。
一、化脓性感染
创伤后化脓性感染是创伤感染中较为常见的病证。其中创伤由伤口引起软组织和骨关节的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创伤卧床时间较长而引起的并发感染,如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感染影响了组织的修复、伤口的愈合和骨的连接,甚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应予以控制和积极的预防。
(一)、病因病机
1.伤口污染 创伤形成伤口,皮损肉破,或骨端外露与外界相通,污染从外界带进伤口内,如清创不彻底或处理不及时,邪热蕴结于伤口,热甚则成毒化脓引起感染。
2.正气虚弱 创伤不仅在局部造成伤口,使皮肉卫外不固,外邪乘伤处而入,而且创伤往往造成失血,发生气血的病理变化和脏腑功能的改变,机体正气下降,邪毒乘虚而入。
3.瘀血化热蕴毒成脓 创伤可形成伤口,造成失血,亦有不形成伤口,而在组织或脏腑内形成瘀血,大量的瘀血积滞,久而化热,热甚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4.邪毒内陷 创伤形成伤口,当火毒之邪炽盛,蕴毒成脓,正气虚弱时,毒邪可内陷脏腑,入于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痉厥,入于脾则腹痛,入于肺则咳喘,入于肾则目暗、手足冷,入于六腑亦皆各有变象。
(二)、辨证与诊断
1.诊断要点
(1)病史:创伤感染一般都有创伤病史,由创伤形成伤口,伤口被外界异物所污染;或有伤口清创处理不当、不彻底、不及时而发生感染的病史。
(2)临床表现:创伤后伤口感染均有明显的局部表现,严重者还可出现较明显的全身症状。肺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则会出现相应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症状。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局部表现:凡伤口感染均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出现分泌物或流脓。深部感染的伤口,虽开始肿胀不甚明显,但疼痛症状仍在早期可以出现,继而局部灼热、肿胀。
全身表现:伤口感染后,患者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全身症状,多数有较明显的发热、口渴、心烦、食欲不振、尿黄、便秘、苔黄腻、脉弦数或细数等。若属较严重感染还可出现高热、寒战、神昏、谵语,甚则昏迷等中毒症状。
(3)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计数:总数明显升高,且中性白血球增多。②血培养:当感染引起菌血症时,可培养出细菌。
2.辨证分型 感染性伤口的辨证主要区分感染的程度。轻度感染,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而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中度感染有较明显的局部症状,并出现全身症状;重度感染不仅局部症状明显,组织坏死严重,脓性分泌物多,且全身反应亦严重。祖国医学对感染的伤口主要根据早、中、后三期并结合红、肿、热、痛及全身表现,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
(1)卫分证:伤口感染初期,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口微渴、无汗或少汗。伤口局部疼痛,肿胀并有灼热。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气分证:伤口感染日趋严重,患者全身表现为大热、大渴、大汗,烦躁不安,尿黄,便秘。伤口疼痛较剧烈,灼热,肿胀较甚,有较多量脓性分泌物。苔黄或黄腻,脉沉数。
(3)营分证:伤口感染严重,患者出现高热口渴,烦躁不安,不能入睡,表情淡漠,甚则神志昏迷或躁扰谵语。伤口疼痛剧烈,创面溃烂,脓液臭秽,肢体肿胀,伤口周围皮肤变紫暗色。苔黄腻或黑,脉沉数。
(4)血分证:严重感染伤口晚期,全身表现为寒战、高热,头身剧痛,呼吸窘迫,谵妄狂躁,甚则神志昏迷,四肢抽搐。伤口溃烂,脓液臭秽,肢体肿胀严重,伤口周围皮肤坏死,紫暗或紫黑。舌绛紫苔焦黄起芒刺,脉洪数。
(三)治疗方法
1.一般处理 感染伤口的处理,一方面根据伤口的感染程度和全身反应情况作全身治疗;另一方www.med126.com/jianyan/面要进行伤口的清理和换药。其目的是充分清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排除脓液,防止炎症扩散,使肉芽组织顺利生长,以争取二期愈合,或为以后的二期缝合、www.med126.com植皮作准备。尽管伤口已发生感染,但换药一般也要求按常规无菌操作。
2.局部伤口处理
(1)感染轻而又较小的伤口:可用四黄散煎水外洗或湿敷,亦可用生理盐水或0。2%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或湿敷。
(2)感染重而又较深的伤口:化脓趋势较明显,多因引流不畅所致,首先应充分引流,用四黄散加白芥子、王不留行半枝莲等清热解毒、化腐排脓的中药煎水泡洗伤口。或将胶管置入伤口内冲洗,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伤口充分清洗后,置入化腐药条,如九一丹,外贴红油膏。当脓液排尽,伤口内生长出鲜红健康肉芽组织,触之易出血,此时创面可掺生肌八宝丹,外敷生肌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肉芽高出创面时,可用剪刀剔除,再用生理盐水湿敷。若肉芽组织水肿呈现淡红色,可用3%~5%的高渗盐水湿敷,直至肉芽组织正常生长。
(3)创面大且肉芽生长好的伤口:为了缩短愈合时间,应考虑及时植皮。
(4)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伤口:除按感染性伤口的处理原则外,还要兼顾骨折的治疗,用夹板或开窗石膏对骨折进行适当固定,或进行适当的牵引,并注意抬高患肢,引流通畅,控制感染蔓延,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
3.中医治疗
(1)感染初期的卫分证:宜清热解毒,常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热重加黄连;口渴加淡竹叶;便秘加生大黄。伤口红肿灼热严重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
(2)感染中期气分证,热毒炽盛,宜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常用黄莲解毒饮,或白虎汤合清瘟败毒散加减。伤口溃烂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便秘加生大黄
(3)感染营、血分证,邪毒内陷,宜清营凉血解毒,常选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伤口感染重可加用紫花地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神昏谵语加服紫雪丹;昏迷高热加服安宫牛黄丸等。
(4)感染后期伤口经久不愈,系因气血受损,肌肤失濡,治宜益气生血,选用人参营汤、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4.其他疗法 对严重感染的伤口,全身症状较为严重者,应配合输液、输血,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或其他抑菌药。
二、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祖国医学称之为"金创痉",由金属创伤引起;如果发生在产后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脐风撮口。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有较详细的记载。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破伤风的发生系由皮肉破伤,风毒之邪乘虚而入所致。《太平圣惠方》说:"……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也。"《诸病源候论·金疮中风痉候》曰:"荣卫伤穿,风气得入,五脏受寒则痉。"简要地说明了发病具有创伤和感受风邪两个因素。创伤后,伤口有感染病灶,失于调治或营卫空虚,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风邪从伤口侵袭人体,由外达里而发生本病。正如《外科秘录·疮疡内外论》说"此所以六气之伤,伤于气血之亏,而七情之伤,亦伤于气血之乏也。"还须指出,肝具有调节血液的功能,主全身筋脉,如风邪入里传肝,肝血不调,不能滋养筋脉,就会出现筋脉失去濡养的病理变化。本病表现为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等症,此属外风引起肝风内动的征象。如不能及时控制,必导致脏腑功能严重失调,筋脉拘急不止,甚则造成呼吸、循环衰竭的严重后果。
(二)辨证与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一般根据病史、局部和全身表现即能作出诊断。
(1)病史:创口感染所引起的破伤风,必有创伤病史,尤其是有创口污染或生锈金属致伤史,创口封闭或末及时处理者。伤口感染后可干陷无脓,周围皮色暗红,创口疼痛并有紧张牵拉感。
(2)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潜伏期:一般为4~14天,但亦有少数患者短于24小时和长达几个月或数年。潜伏期越短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老幼体弱者症状严重,预后亦差。
前驱期:为时甚短,一般为1~2日,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晕,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等全身反应,其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肌肉牵拉感,抽搐及强直,并感下颌紧张,张口不便,咀嚼肌和颈项部肌肉紧张或酸痛等,症状较轻微者常不引起注意。
发作期:表现为肌肉持续性的痉挛,因为毒素随血流布散,故血流越丰富,活动越频繁的肌肉先受到侵犯。患者受到轻微刺激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痉挛,发作时患者全身大汗淋漓,面唇紫绀,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口角流涎或口吐白沫,牙齿有磨擦声,头频繁后仰,手足抽搐不止,并出现角弓反张。发作数秒或数分钟,间隙期长短不一。其症状严重者死亡率高。本病发作性抽搐但神志始终清醒,若过度剧烈的抽搐可造成肌肉撕裂或骨折。由于全身肌肉的频繁抽搐,大量体力消耗,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致全身衰竭而死亡,有时亦可死于吸入性肺炎、窒息、心肌麻痹等并发症。
2、辨证分型 为方便治疗和推测预后,临床一般须辨明轻型与重型。
(1)轻型:有轻度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仅出现某一肌群痉挛,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苔黄,舌质红,脉细数。
(2)重型:有角弓反张,频繁而间歇期短的全身肌肉痉挛,高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腹壁板硬,大汗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质红绛,苔黄浊而糙,脉弦数而无力。
(三)、治疗方法
破伤风的发生发展较为迅速,必须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应以熄风、解毒、镇痉为原则,并注意加强护理,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防止并发症发生。
1.一般处理 患者应隔离在安静而弱光的病室,尽量避免光、风、声、震动等外界刺激,并注意口腔清洁和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伤口有脓或引流不畅者,将伤口扩大,除去坏死组织和异物,并用3%的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伤口。
2.中和毒素 如破伤风抗毒素试验阴性者,可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中和毒素。
(1)破伤风抗毒血清:一般第一日用2~5万国际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中缓慢静滴,以后每日肌注1~2万单位,连续使用4~6日。
(2)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通常只使用一次,剂量为3000~10 000单位,作深部肌注。
3.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以熄风镇痉和清热解毒为主,用玉真散五虎追风散加减,高热加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生石膏;痉挛频繁加蜈蚣地龙、红蓖麻根;痰涎壅盛加竹沥汁、天竺黄;伤津口烦渴加北沙参石斛麦冬玉竹;便秘加大黄、玄明粉厚朴枳实;尿少者加车前草、白茅根、金钱草
4.其他疗法
(1)镇静药物:①10%水合氯醛:每次口服10~15ml。或用30~40ml灌肠,每4~6小时一次。②2.5%硫喷妥钠:每次0.5~1g,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1000ml中以每分钟20~25滴的速度静滴,以防发生呼吸抑制.
(2)冬眠疗法:疗效较好,常用哌替啶(度冷丁)100mg,氯丙嗪(冬眠灵)、异丙嗪(非那根)各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缓慢滴注,或用以上剂量分2~4次肌内注射。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鼻、咽腔分泌物。如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应及早行气管切开。
(4)全身支持疗法:①应给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等高热量高营养饮食,大量维生素,以及足够水分和电解质,并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可输血或输血浆。②兼有高热和昏迷重症患者,有肾上腺功能衰竭的可能,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增强抵抗力。
(5)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对破伤风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青霉素每日160~240万单位分次肌内注射;四环素每次0.5g口服,每日4次,并可预防其他感染和肺炎.
三、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软组织感染,多见于软组织严重开放性损伤。祖国医学将其归属"疽"的范畴。本病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肌肉丰富部位的严重创伤后,潜伏期一般为1~4日,也有短至6小时者。
(一)病因病机
气性坏疽发病于严重开放性损伤。祖国医学认为,伤后筋肉受损,气血虚弱,火毒之邪乘虚而入,导致火毒蕴结,筋脉阻塞,气血凝滞而成本病。
1.皮肉受损邪毒入侵 由于皮肉破损,邪毒乘虚而入,经络阻隔,患肢麻木,间歇疼痛,全身有烦燥、发热、口渴表现。
2.邪阻筋脉 邪毒损脉,致气血虚弱,瘀血凝滞,使创伤周围组织皮肤苍白,紧张和发亮,后转为紫暗色,肢体疼痛,入夜更甚。
3.热毒蕴结 火毒之邪与瘀血互结,腐肉败筋,甚则热毒入侵营血,使创伤周围皮肤及组织变成黑色,并出现内有暗红色液体的水疱,伤口可流出带有恶臭气味浆液或血性液体。
(二)辨证与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依据病史、局部和全身表现以及有关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1)病史:气性坏疽必有创伤及伤口污染病史,见于严重软组织开放性损伤。
(2)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伤口呈"胀裂样"剧烈疼痛,甚则止痛剂也不能缓解。伤口周围水肿,初起皮肤苍白、紧张和发亮,随后转为紫暗色,最后变为灰黑色,并出现有暗红色液体水疱,伤口内可流出带有恶臭的浆液性或浆血性液体;伤口周围皮肤可触及捻发音,并见有气泡随同渗液流出;肌肉呈暗红色、柔软、肿胀;肢体厥冷、变色、水肿、坏死。
全身表现:患者初、中期表现为发热,口渴,烦躁,全身不适感;后期则表现出极度虚弱,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高热,出冷汗,脉数,呼吸急促,以后可出现谵妄,甚至昏迷,亦可出现黄疸和明显贫血,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脉象多为频数或细数,舌质红,苔黄腻。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有明显贫血;白细胞增加,但不超过12 000~15000/㎜ ;渗出液涂片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杆菌;细菌厌氧培养可确定诊断,但2~3日才能有结果.
(4)病理检查:可见坏死肌肉,肌间有气泡,并可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粗大杆菌.
(5)X线检查:X线照片可见肌肉间隙内有气体存在.
2.辨证分型
(1)热侵肌肤型(初期): 热毒之邪乘虚而入,致肌肤麻木不仁,疼痛,伤口内有渗液、味臭,全身烦燥,发热,口渴,苔黄,舌质红,脉弦数或细数。
(2)邪阻筋脉型(中期): 热毒之邪,损筋阻脉,瘀血凝滞,致肢体疼痛加剧,伤口周围皮肤由苍白转为紫黑色,分泌物味臭量增多。亦同时伴初期全身症状。
(3)热盛肉腐型(后期):火毒之邪炽盛并与瘀血互结,腐肉败筋,伤口周围肌肤变成灰黑色,伤口内流出恶臭浆液或血性液体。全身表现出极度虚弱,出冷汗,烦燥不安,高热,脉数,呼吸急促,甚则出现神昏谵语等热毒入营血之象。
(三)治疗方法
本病一经确诊,可作以下处理:
1.清创术 清除变色肌肉、异物,病变区作广泛多次的纵切开,直达颜色正常、有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伤口敞开,用大量3%过氧化氢或1:5 000高锰酸钾冲洗或湿敷。术后可选用抗生素:四环素每日2g,静脉滴注;青霉素1000万单位,分4~6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2.中医治疗
(1)初、中期:热侵肌肤,邪阻筋脉,宜滋阴降火,和营解毒,方用解毒济生汤、顾步汤加减。
(2)后期:热盛肉腐,宜补益气血,托毒消肿,方以托里消毒散加减。
3.其他疗法
(1)全身支持疗法:高蛋白、高热量和富有维生素食物,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多次少量输血。
(2)高压氧舱疗法:有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的作用。治疗方案,第一日3次,第二、三日各2次,每次2小时,间隙6~8小时。清创术在第一次高压氧舱治疗后进行。
(3)截肢术:本病后期,肢体整个筋膜腔的肌肉都已累及,或者伤肢毁损严重,有粉碎骨折和大血管损伤,动脉搏动已消失,并有严重毒血症时,应考虑作高位截肢术,残端开放,不予缝合。
对气性坏疽患者还应严格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当发生毒血症时,可使用气性坏疽抗病毒血清,但本品只能起到暂时缓解毒血症的作用,且有对马血清过敏的危险,故临床要慎重选用。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