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其它 > 中药学 > 正文:中药学电子教材: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电子教材: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电子教材 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目的要求】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及其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利水渗湿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的共性,以及常用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归属。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关木通金钱草虎杖茵陈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熟悉猪苓滑石石韦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及其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掌握利水渗湿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的共性,以及常用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关木通金钱草虎杖茵陈的性能、功效、应用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猪苓滑石石韦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加皮萆薢海金沙瞿麦地肤子的功效、特殊的使用注意;以及木通的品种,香加皮与五加皮的区别。

 概述

1.含义

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水之与湿,异名同类,弥漫散在者为湿,凝聚停蓄者为水,但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也难截然划分,故常以水湿并提。能使水湿之邪,缓缓渗透,进入水道,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称此作用为渗湿;而使水道通利,排尿流畅,尿量增多,称此作用为利水。二者仍无明显差异,故常以利水渗湿合称。本类药物服用后,能使小便通利,尿量增多,故又称为利尿药,或利水药,或渗湿药,或利小便药。

利水渗湿药在功效主治上各有差异,一般将其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

2.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一般具有淡味,药性多平,或偏于寒凉,主要归肾、膀胱、小药肠经。肾为水脏,主津液,肾的气化功能正常,水湿才能形成尿液。小肠受盛化物,接纳胃中水谷,使清者由脾转输到全身,浊者经阑门下入大肠,其无用水液渗入膀胱,起分别清浊的作用,与尿液生成也有一定联系。而膀胱为州都之官,是贮尿、排尿的器官。故利水渗湿药内服以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从而使体内的水湿邪气通过小便排除体外。

3.功效与主治

功效:通利小便,排除水湿邪气。因其作用特点不同,其功效又可分为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药性寒凉的利尿药,通利小便而兼能清热,使湿热邪气从小便而出,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

主治:广泛用于水湿为患的多种病证。常见的病证有: 水肿,淋证,黄疸泄泻,痰饮,白带过多,湿痹,湿温,暑湿,湿疹,湿疮等。

前人倡导:“治湿不利小使,非其治也。”强调了利水渗湿在治疗水湿病证中的重要性

4.配伍应用

利尿渗湿药的使用,除应针对水湿病证分别选用相适应的药物外,还应针对病机进行适当配伍。

⑴如治湿热淋证,应选用利尿通淋药,并与清热解毒药配伍;

⑵治湿热黄疸,应选用利湿退黄药,并与清热疏肝或芳香化湿药配伍;

⑶治湿温、湿热疮疹,除选用寒凉的利尿渗湿药外,并应分别与清热燥湿药、芳香化湿药、清热解毒药配伍;

⑷治寒湿证,在选用利水渗湿药时应随证与温里药、苦温燥湿药配伍。

⑸若水湿内停而肺气不宣者,宜与开宣肺气药配伍;

⑹水湿之证而兼脾虚者,当与补气健脾药配伍;

⑺水湿停滞而因肾虚不足者,应与补肾之药配伍。

⑻因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易阻遏气机,出现胀满之证者,应与行气药配伍;

⑼湿与风寒邪气相搏,留滞关节,出现风湿痹痛者,应与祛风湿药配伍;

⑽若湿聚为痰,痰饮壅滞者,宜与化痰药配伍。

5.使用注意

⑴本类药物为渗利之品,易耗伤津液,故凡阴液亏虚者,当慎用。

⑵本类药物又具降泄滑利之性,故对于肾气不固的滑精,遗尿,小便量多者,也不宜用。

⑶水湿为阴邪,粘滞重浊,易郁遏阳气,故治水湿之证,不可过用清利之品,以免重伤其阳,变生他证。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1.含义:

以通利小便,消除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肿及其他多种水湿病证的药物,称为利水消肿药。

2.性能特点和适应证:

本类药性味多甘淡而平,或为寒性。故主要归肾、膀胱、小肠经。内服后能使小便排泄畅利,尿量增多,排出停蓄体内的水湿,以消退水肿,从而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湿为患的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带下等证。而其他各种与水湿有关的病证也可选用。

所谓利水消肿,就是通利水道,使小便排泄畅利,尿量增多,排出停蓄体内的水湿,以消退水肿的作用。

3.使用注意:

使用本类药应根据病证的病因病机适当配伍。如水肿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故本类药治疗水肿常与宣肺药,或补气健脾药,或温补肾阳药配伍;水湿泄泻多因水湿伤及脾胃,运化受阻,清浊不分而成,故本类药治疗水湿泄泻,常与化湿运脾药配伍同用。

茯苓《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主产于云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野生或人工培植。野生茯苓常在7月至次年3月采挖,人工种植于7~9月采挖。去皮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脾、心经。

【功效应用】

一、利水渗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痰饮、带下等水湿所致的多种病证。凡水湿为患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实为利水渗湿的要药。

本品甘淡,淡能渗湿,甘能补脾,既能祛邪,又能扶正,使其利而不伤,补而不滞,且药性平和,不偏寒热,作用和缓,故凡水湿为患,无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⑴若水湿壅滞,水肿、小便不利,常与猪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配伍,以增强利水消肿作用,如《伤寒论》五苓散

⑵若寒湿停滞,脾肾阳虚水肿,宜与附子、干桂枝等温里助阳药配伍,以温阳利水;

⑶治湿热带下,宜与黄柏车前仁、泽泻等清热利湿药配伍,以清利湿热;

⑷对脾虚湿盛的泄泻、水肿、带下等,本品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补中,可收标本兼治之功,宜与健脾渗湿药人参白术薏苡仁配伍,如《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⑸若治湿痰咳嗽,宜与半夏橘皮等燥湿化痰药配伍,如《和剂局方》二陈汤。

二、健脾补虚

用于脾虚证。

⑴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差,倦怠乏力,常与补气健脾药人参、白术等配伍,如《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⑵若脾阳不运,水湿停蓄,痰饮咳嗽,常与桂枝、白术等助阳、健脾之品配伍,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

⑶若脾胃虚弱,食不消化,腹胀便溏,常与人参、白术、山楂神曲等健脾消食药配伍,如《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三、宁心安神

用于心神不宁证。

⑴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不宁,心悸健忘,多与人参、当归枣仁等药配伍。

⑵若心肝血虚,虚烦不寐,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⑼

本品既能宁心安神,又能补中健脾。故多用于气血亏虚,心神失其所养的失眠、心悸、多梦、健忘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猪苓《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根上。主产于陕西、河北、云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利水渗湿

用于水湿停滞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脚气、黄疸等证  本品功专通水道,利小便,祛水湿,其作用较茯苓为强,主要用于水肿实证。故凡水湿停滞之证均可选用。

⑴若脾虚水肿,小便不利,常与黄芪、茯苓等补气利水药配伍;

⑵若阴虚有热的淋浊,亦可与滑石、泽泻、阿胶等清热养阴药配伍;

⑶若湿热蕴结,小便淋涩,常与竹叶、木通、滑石等清热利尿药配伍;⑷若寒湿带下,应与桂枝等温阳利水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泽泻《神农本草经》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麸炒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水渗湿

用于水湿停滞的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带下、痰饮等证。

本品甘淡,入膀胱经,善于渗泄水湿,通利小便,其作用较茯苓为强,主要用于水肿实证。

⑴若水湿停蓄,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常与利水消肿之茯苓、猪苓等药配伍,如《伤寒论》五苓散;

⑵治水湿停滞,清浊相混,大便清稀,常与通利小便、化湿醒脾之茯苓、猪苓苍术厚朴等药配伍,如《丹溪心法》胃苓汤;

⑶若治痰饮内停,头目昏眩者,常与健脾利水之白术同用,如《金匮要略》泽泻汤

2.泄热

本品药性寒凉,既能渗湿,又能泄肾与膀胱之热,尤宜于下焦湿热证;若湿热淋浊、带下,常与清热燥湿利水之龙胆草、黄芩、木通等药配伍,如《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汤

此外,对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或肾阴不足,相火偏亢的遗精,本品可发挥渗湿泄热和泻相火的作用,常与清热燥湿、利湿或滋肾阴、泻相火之黄柏、知母等同用,如《医宗金鉴》知柏地黄丸。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肾、肺经。

【功效应用】

1.利水渗湿

⑴用于水湿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带下等多种病证。可与茯苓、泽泻等同用。

⑵若治湿热淋浊,可单用,或与金钱草、车前子、滑石等利尿通淋药配伍,如《杨氏经验方》单用本品煎服。

⑶若治湿温,常与竹叶、滑石、通草等清热利湿之品同用,如《温病条辨》薏苡竹叶散。

其性偏凉,更宜用于湿热证。

2.健脾

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利水健脾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

3.舒筋

用于风湿痹证。对湿痹的肢体重着疼痛,筋脉拘急之证,尤为常用。本品既能除湿,又能利关节,舒筋脉,有缓和筋脉挛急的作用。

⑴用于风湿痹证,风湿在表,身痛发热,常与麻黄等解表药配伍,如《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⑵若湿郁热蒸,蕴于经络,骨节烦痛,常与防己、蚕砂等祛风湿及清热通络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宣痹汤;

⑶如风湿痹痛,日久不愈,或筋脉拘急,可单用本品常服,如《本草纲目》薏苡仁粥,以本品与粳米煮粥,日日服用,缓缓起效;也可与独活防风、苍术等祛风湿药配伍,如《类证治裁》薏苡仁汤。

4.清热排脓

⑴治肺,咳吐脓痰,常与苇茎仁等清肺祛痰、化瘀之药配伍,如《千金要方》苇茎汤

⑵治肠痈,发热腹痛,常与牡丹皮、瓜蒌仁、桃仁等清热、活血、通便之药配伍,如《医宗金鉴》薏苡汤。

本品性寒,清肺与大肠热,并能排脓消痈,故为治肺痈、肠痈的常用药。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丸、散剂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香加皮《中药志》

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医学全.在线,微温。有毒。归肾、肝、心经。

【功效应用】

1.利尿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可单用,亦可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利尿消肿药配伍同用,以增强利尿消肿之功。

2.风湿

用于风湿痹证

本品芳香,能祛风湿,可用于风湿痹证,关节拘急疼痛。常与祛风湿、强筋骨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多用;酒剂宜作外用。

冬瓜《开宝本草》

葫芦科草本植物冬瓜的果皮。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肾、肺、小肠经 。

【功效应用】

1.利水消肿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甘淡,渗利水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其性质平和,药力较弱,故治水肿,小便不利,多与泽泻、猪苓等利水消肿药同用。

2.清解暑热

用于暑热证。

本品微寒,能清解暑热。治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常与西瓜翠衣、结豆等清解暑热之品同用。若治暑湿泄泻,多与滑石、薏苡仁、扁豆荷叶等清暑利尿化湿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附药

冬瓜仁  为冬瓜的种子。又称白瓜子、冬瓜子。性味与冬瓜皮相同。功能清肺化痰,利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白浊等。用法用量:煎服,10~15g。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1.含义:

以利尿通淋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淋证的药物,称为利尿通淋药。

2.性能特点和适应证: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味多甘淡,或苦。主要归膀胱经,善于清利下焦的湿热以利水通淋。主要适用于湿热淋证。

3.使用注意:

使用本类药治疗淋证,应根据不同证候而进行适当配伍。若热邪偏盛的热淋,当与清热解毒药配伍;热伤血络的血淋,应与清热凉血或止血药配伍;结石阻塞的石淋,宜与排石药配伍;湿浊偏盛的膏淋,宜与化湿药配伍;若其他湿热证,应与相应的清热药配伍。

车前子《神农本草经》

为车前科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前者分布于全国各地,后者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等地。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肝、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尿通淋

⑴用于湿热淋证。为治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所致的小便淋沥涩痛的要药。

①治热淋,常与清利湿热,利尿通淋之木通、滑石、瞿麦等药配伍, 如《和剂局方》八正散;

⑵治血淋,常与小蓟白茅根、蒲黄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⑶治石淋,常与金钱草、海金沙、滑石等通淋排石药同用;

⑷治膏淋,可单用,如《肘后备急方》以本品煎服;

⑸治小便白浊,常与与萆薢、石菖蒲、茯苓等药同用,如《医学心悟 》萆薢分清饮。

⑵治水湿停蓄的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药配伍。

2.渗湿止泻

用于水湿泄泻,能分别清浊而止泻,可单用本品为末,米饮送服, 或与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利水渗湿药配伍。

3.清肝明目

⑴治肝热目赤肿痛,常与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清肝明目药配伍;

⑵若治肝肾阴亏,两目昏花,或生翳膜,常与菟丝子、熟地黄等滋补肝肾药配伍,如《和剂局方》驻景丸。

4清肺化痰

用治肺热咳嗽,痰多黄稠,常与瓜蒌、浙贝母、黄芩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宜布包煎。

【使用注意】车前子包煎时,布不宜包得过紧,以免车前子在煎煮膨胀后,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降低疗效。

附药

车前草  为车前的全草。性味功用同车前子,且能清热解毒。除用治淋证、水肿、泻痢、目疾、咳嗽外,还适用于热毒痈肿。治热毒疮痈,内服或用鲜品捣烂外敷。煎服,10~30g 。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神农本草经》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产于山东、江西、山西等地。研粉或水飞用。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胃经。

【功效应用】

1.利水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甘淡而寒,善于开通下窍,清利膀胱湿热,有利尿通淋之功。治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的热淋,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闭,常与清利湿热,利尿通淋之车前子、木通等药配伍,如《和剂局方》八正散;若治石淋,常与金钱草、海金沙等利尿通淋排石药配伍, 如二金排石汤

2.清解暑热

用于暑湿,湿温。

本品甘淡性寒,既能利水,又能解暑热,是为治暑湿、湿温的常用药。治暑湿证见身热烦渴,小便短赤者,可与甘草配伍,即《伤寒标本》六一散;治湿 温,发热身重,胸闷不饥,常与黄芩、通草等清热利湿药配伍,如《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若治湿热、暑湿泄泻,与车前子、薏苡仁、茯苓等清热利湿药同用。

3.外用收湿敛疮

用于湿疹,湿疮。

本品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作用,为治湿疹、湿疮的常用外用药。可单用,或与黄柏、煅石膏枯矾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药配伍,外敷或撒布于患处;若治 痱子,可配制成痱子粉使用,常与薄荷、甘草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宜布包。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通草《本草拾遗》

为五加科灌木植物通脱木的茎髓。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秋季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利湿

⑴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具有清利湿热,利尿通淋之功。适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常与利尿通淋药滑石、石韦、冬葵子等配伍, 如《普济方》通草饮子。

⑵用于湿温  本品甘淡而寒, 能清热利湿。适用于湿温, 发热身重,胸脘痞闷,小便短赤之证。常与薏苡仁、滑石、白豆蔻等清利湿热药同用。

⑶用于水肿  本品淡渗,利水而消肿。因气淡力弱,治水肿,常与猪苓、泽泻、木通等利水消肿药配伍,以增强利水消肿之效。

2.通乳

用于产后乳汁不通。

本品有通乳之功,可用于乳汁不下或不畅。常与猪蹄、穿山甲等扶正通乳之品配伍,如《杂病源流犀烛》通乳汤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石韦《神农本草经》

为水龙骨科草本植物庐山石韦和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叶片。各地普遍野生。主产于浙江、湖北、河北等地。四季均可采收。切碎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水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味苦微寒,上能清泄肺金,下能清利膀胱,故对湿热蕴结,小便淋沥涩痛之证,具有良好的清热利尿通淋之功,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药。若湿热蕴结,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滑石、木通等利尿通淋药配伍,如《普济方》石韦散;本品又有凉血止血之功,故治血淋涩痛尤宜,常与白茅根、小蓟等止血通淋药同用。

2清肺止咳

用于肺热咳喘。本品入肺,能清肺化痰,并能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偏盛,咳嗽喘息者。可单用本品或与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同用。

3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可单用,如《本草纲目》以本品为末,温酒服,治崩中漏下;也可与凉血止血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海金沙《嘉祐本草》

为海金沙科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秋季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应用】利尿通淋

1.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甘淡而寒,其性下降,善通水道,清泄膀胱、小肠湿热,功专利尿通淋,为治小便淋涩疼痛的常用药 。

⑴治石淋,常与金钱草等利尿通淋排石之品同用;

⑵治血淋,常与石韦、小蓟等利尿通淋、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⑶治膏淋,常与利尿通淋、祛湿浊之滑石等药配伍, 如《世医得效方》海金沙散;

⑷治热淋,常与车前草、栀子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之品配伍。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利尿之功,亦可排除水湿邪气而消除肿胀,但本品性寒,以治湿热肿满,小便不利者为宜。多与泽泻、猪苓、防己、木通等利水消肿之品同用,以加强利水消肿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 宜布包煎。

附药

海金沙藤  为海金沙的全草。性味功效与海金沙同,而更长于清热解毒。多用治热淋、石淋等证,其次亦可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和黄疸。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萆薢《神农本草经》

薯蓣科草本植物绵萆薢和粉背薯蓣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广西等地。春秋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应用】

1利尿通淋

用于膏淋。

本品味苦,其性下降,能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小便混浊,或尿如米泔之膏淋要药。常与利湿化浊药茯苓、车前子、石韦等配伍,如《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

对于妇女湿热下注的带下证,本品有清利下焦湿热之功, 常与薏苡仁、黄柏等清热除湿之品同用。

2.祛风湿

用于风湿痹证,腰膝酸痛,筋脉屈伸不利。

⑴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肉桂牛膝等温里散寒、活血之药配伍;

⑵若属湿热者,常与防己、薏苡仁、银花藤等清热除湿通络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利湿,易伤阴,故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瞿麦《神农本草经》

石竹科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带花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等地。夏秋季花果期采割。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具苦寒降泄之性,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下行,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证常用药,尤以热淋、血淋为宜。

⑴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木通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药配伍,如《和剂局方》八正散;

⑵治血淋,常与小蓟、白茅根等利尿通淋、凉血止血药同用;

⑶治石淋,常与金钱草、冬葵子、滑石等利尿通淋排石药配伍。

2活血通经

用于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经闭。而本品药性苦寒,又能泄热,故血热者尤宜,多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活血调经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性降,活血通经,孕妇忌服。

《神农本草经》

为蓼科草本植物萹蓄的全草,全国各地均产。夏季茎叶生长茂盛时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

1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本品味苦性寒,善于下行,能清泄下焦湿热,有利尿通淋之功。用于湿热蕴结膀胱,小便频数短赤,少腹拘急,淋涩刺痛之证。可单用本品煎汤频服,也可与车前子、木通、滑石等利尿通淋药配伍,如《和剂局方》八正散;若治血淋,常与小蓟、白茅根、石韦等利尿通淋,凉血止血药同用。

2驱虫

用于虫积腹痛。本品对蛔虫、蛲虫、钩虫有驱杀作用。

⑴治蛔虫腹痛,可单用,如《药性论》以本品浓煎服用;也可与苦楝皮槟榔等驱虫药同用;

⑵治蛲虫病肛门瘙痒,可单用,如《食医心镜》以本品煎汤空腹服,或用其汁煮粥服,或以之煎汤熏洗肛门,也可与榧子、槟榔等驱虫药配伍服用;

⑶治钩虫,常与苦楝皮等驱虫药配伍服用。

3外用杀虫止痒

用于湿疹,湿疮,阴痒。可单用,或与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等杀虫止痒药同用,煎水洗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地肤子  《神农本草经》

科草本植物地肤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利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苦寒降泄,入膀胱经,能清利下焦湿热,通利尿道淋涩。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常与木通、瞿麦等利尿通淋之品配伍。

2.止痒

用于皮肤瘙痒。

本品能清利湿热,又善于外达,去皮肤中邪气而止痒。适用于湿疹、湿疮、风疹、皮肤瘙痒。内服或外用均可。治湿热疮疹瘙痒,常与黄柏、白鲜皮、苦参等清 热燥湿止痒药配伍内服;治风疹皮肤瘙痒,常与蝉蜕荆芥、防风等祛风止痒药配伍内服;治下焦湿热,阴部瘙痒,可与苦参、白矾、龙胆草等清热除湿止痒药同用,煎水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心草《开宝本草》

灯心草科草本植物灯心草的茎髓。全国各地均户,而主产于江苏、四川、云南等地。夏秋季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功效应用】

1.利尿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

本品甘淡微寒,甘淡渗湿,寒以清热, 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适用于湿热淋证,小便不利,短赤涩痛。常与滑石、木通、冬葵子等利尿通淋药配伍,如《丹溪心法》宣气散。

⑵用于水肿。

本品通利小便,能消水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消肿药同用,以增强利水消肿之效。

2.清心除烦

用于心烦不眠,小儿夜啼

本品善入心经,有清心除烦之功。适用于心热烦躁,失眠不安,及小儿夜啼、惊痫之证。可单用,如《集验方》以本品煎服;也可与栀子、淡竹叶、蝉蜕、钩藤等清心除烦及熄风止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5~2.5g。或入丸散。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含义:

以清泄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热黄疸的药物,称为利湿退黄药。

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主症的病证。多由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邪内阻中焦,影响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所致。若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身目呈橘黄色,小便黄如浓茶汁,发热口渴者,为阳黄;若寒湿内侵,脾阳不振,胆汁外溢而发黄,身目萎黄晦暗,口淡不渴,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大便不实者,为阴黄。

2.性能特点和适应证:

本类药性味多为苦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热。主要归脾、胃、肝、胆经。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主要适用于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此外,还可用于湿温、湿热疮疹等。

所谓利湿退黄,就是通过清利湿热,消除壅滞,使胆汁排泄畅利,循其常道,而消退黄疸的治疗作用。

3.使用注意:

使用本类药应根据黄疸的病机而进行配伍。若湿热阳黄而里热偏盛者,应与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配伍;其湿浊偏盛者,应与化湿和利湿药配伍;若寒湿阴黄,宜与温里药配伍;若湿温、湿热疮疹,当与清热解毒药、清利湿热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茵陈《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等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秋季采收。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脾、胃经。

功效应用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1.用于黄疸。本品苦寒降泄,长于利胆退黄,为治黄疸要药。又因本品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更以治湿热阳黄,发热、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者见长。

治湿热黄疸其热偏盛者,常与清热泻火药栀子、大黄等配伍,如《伤寒论》茵陈蒿汤;其湿偏重者,常与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等药配伍,如《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

若治寒湿阴黄,黄色晦暗,畏寒腹胀,常与温里药附子、干姜等药配伍,如《张氏医通》茵陈四逆汤

2.用于湿温,湿疹,湿疮。治湿温邪在气分,发热困倦、胸闷腹胀、小便短赤,常与黄芩、滑石、木通、藿香等清热燥湿及清热利湿药配伍,如《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治湿热疮疹,常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清热燥湿或杀虫止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宜。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

 

金钱草《本草纲目拾遗》

报春花科草本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江南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除湿退黄

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甘淡微寒,长于利胆退黄,并能清利肝胆湿热,为治湿热黄疸常用之药。又因本品有排石作用,故治肝胆结石所致的黄疸尤宜。常与茵陈、大黄、郁金等利湿退黄、疏肝利胆之品配伍。

2利尿通淋

用于石淋,热淋。

本品能清泄膀胱湿热,通利下窍,消除小便淋涩,有利尿通淋之功。而又善于排石,故治石淋尤为多用。

⑴治石淋,可单用本品大剂量煎汤代茶饮,或与海金沙、内金、滑石等利尿通淋排石药配伍;

⑵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木通等利尿通淋药配伍。

3解毒消肿

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

本品内服和外用均有清热解毒作用。疮痈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取汁内服,或捣烂外敷;亦可与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同用,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30~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虎杖《名医别录》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西、江苏、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应用】

1利胆退黄

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苦寒,善于清泄肝胆湿热,祛除肝胆瘀滞,有利胆退黄之功,为治湿热黄疸良药。治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或与茵陈、金钱草、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药配伍,以增强疗效。

本品苦寒之性,亦能清泄下焦湿热,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之证。治湿热蕴结膀胱,小便淋沥涩痛,可单用本品,如《姚僧坦集验方》以此为末,米饮下,治五淋,亦可与车前子、木通、瞿麦等利尿通淋中国卫生人才网药同用;治湿热白浊、带下,多与黄柏、薏苡仁、芡实、萆薢等清热除湿之品配伍。

2清热解毒

用于水火烫伤,热毒疮痈,毒蛇咬伤。

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并入血分,凉血泄热,活血定痛,内服外用皆宜。

⑴治水火烫伤所致肌肤灼痛,或溃破流黄水者,可单用本品研末,香油调敷,亦可与清热解毒敛疮之品配伍,调油敷患处;

⑵治热毒窒滞所致的疮痈肿毒,可用鲜品捣汁外敷,或煎汤洗患处,或与清热解毒药配伍,煎汤内服;

⑶治毒蛇咬伤,可取鲜品捣烂敷肿胀处,或煎浓汤内服。

3活血祛瘀

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

本品入肝经,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的作用。

⑴治瘀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常与桃仁、红花、益母草延胡索等活血通经药同用。

⑵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当归、三七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药配伍。

4清肺祛痰

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入肺经,能清泄肺热,并能化痰止咳。治邪热内盛,肺失宣降之咳嗽、咯痰者,常与浙贝母枇杷叶、杏仁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活血祛瘀,孕妇忌服。因略有泻下通便作用,脾虚便溏者不宜。

垂盆草《本草纲目拾遗》

景天科肉质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全国各地均产。夏秋季采集。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酸,凉。归心、肝、胆、小肠经。

【功效应用】

1.利湿退黄

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既能利湿退黄,又能清热解毒。治湿热黄疸,可单用,也可与茵陈蒿、金钱草、虎杖等利湿退黄药同用。

2.清热解毒

用于痈疮肿毒,毒蛇咬伤,烫火伤等。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痈肿之功。治痈疮肿毒,可单用,或与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配伍,内服外敷均可;治毒蛇咬伤,烫火伤,可单用鲜品洗净捣烂取汁服,并以汁外涂或以渣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小  结

1.利水消肿药

(1)在性能方面  本节药物的药性不一,如茯苓、猪苓为平性,薏苡仁微寒而炒后微温,泽泻性寒,香加皮偏温。除香加皮以外,均为甘淡之味,此与五味理论中淡味能渗能利有关。故茯苓等功效为利水渗湿之药,当为淡味,又淡为甘之余味,故又附于甘味之后,而致其甘与淡味并列。其归经历来不尽一致,因肾为主水之脏,故俱可主归肾经,教材中有的药物未列此经。此外,亦入膀胱。

(2)在功效方面  本节药物虽统称利水消肿药,但各药的主要功效,并不都是利水消肿。仅将利水作用局限,一般常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的药物,才将其功效称为利水消肿。而茯苓等利水作用应用广泛,且味为甘淡之药,则习惯将其相应的功效定称利水渗湿。在兼有功效中,泽泻能泄热,清泄下焦肾与膀胱之热,或称清湿热、泻相火。薏苡仁之清热,主要为清肺热与清大肠热,亦可清湿热。

(3)在应用(或主治)方面 因茯苓药性平和,不偏寒热, 既利水渗湿,又可健脾,利水而不易伤正气,补中而不致碍湿邪,故用于水湿病证,不论寒热虚实,均常选用。猪苓虽无健脾作用,但利水作用强于茯苓。泽泻利水之力强于茯苓,还能清肾与膀胱之热,故尤宜下焦湿热诸证。薏苡仁利水的应用与茯苓相似,但功力稍逊,其性微寒,善治湿热证(如湿温与淋证等)。

(4)在配伍方面  茯苓与猪苓、泽泻相须配伍,增强利水渗湿作用,常用于水肿等水湿内盛之证。

(5)药物比较方面  比较茯苓与薏苡仁,茯苓与猪苓在性能、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香加皮与五加皮在功效与药材方面的异同。

2.利水通淋药

(1)在性能方面  本节药物既是利湿药,又是清热药,故药性均偏于寒,教材各药虽有寒与微寒之分,但实际意义均不大,故不必逐药细分。在药味标定时,以利水渗湿而言,宜为甘淡;若以清泄而言,则宜为苦味。本节各药之味,二者皆有,实与滋味有关。其中车前子与关木通为掌握药,一标以甘淡,一标以味苦,各有其代表性。其归经应以膀胱为主,车前子因清泄肝肺,又归此二经;关木通清心利小肠,亦兼归此二经。

(2)功效方面  均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实际上包括了利湿和清泄湿热两方面的作用,应注意理解。车前子渗湿止泻的功效,颇为特殊,是通过利小便而实大便;关木通能清心火与小肠之热,与通淋有一定关系,教材于功效项下未予专列,但均应加以注意。

(3)在主治应用方面  均可主治湿热淋证,症见小便频数、尿赤涩痛、滴沥难尽等。应注意关木通长于清心利小肠,宜于心火下移小肠,小便淋涩而有心烦或口舌生疮者;石韦因可凉血止血,治血淋尤宜;金钱草长于排石,善治砂(石)淋;萆薢长于利湿浊,多用于膏淋;车前子、关木通还可主治水肿等证;车前子既治肝热目疾,又治肝虚目暗。

(4)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方面  车前子、滑石、海金沙入汤剂均应包煎,但意义各不相同:车前子含较多粘液质,包煎是避免粘液质大量溶出,致使煎液粘稠而难与药渣分离;滑石为矿石粉末,其包煎是为了防止滑石粉末混悬于煎液之中;海金沙为蕨类植物的孢子,其体轻浮,其包煎是防止浮散,利于煎煮。本节药物中不宜于孕妇者较多,其中滑石、关木通等因其性滑利,又利尿伤津,故不宜用。瞿麦兼能活血通经,故孕妇尤应忌用。木通的品种有关木通、川木通白木通之分,对肾功能有损害者是关木通。

3.利湿退黄药

(1)在性能方面  本节药亦有利湿和清热双重作用,故药性为寒。与利尿通淋药之味的标定相似,茵陈、虎杖为苦味,金钱草则味甘淡,均与滋味有一定关系;虎杖活血,亦可有辛味。各药相同的归经是肝胆;黄疸的发生,与脾胃亦有关,茵陈为退黄要药,习惯亦强调归脾胃经;金钱草又为利尿通淋药,故又归肾与膀胱经;虎杖清肺祛痰,可归肺经,以其活血,亦可谓其归心经。

(2)在功效方面  本节药物的相同功效是利湿退黄,均可书为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教材中因茵陈功效单一,故将其分写;金钱草与虎杖功效较多,又合二为一,其实并无区别。虎杖功效尤多,但与大黄相联系,则容易记忆。此二药均可清泄湿热(或除湿退黄)、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泻下通便(强弱不同),只是虎杖可祛痰,大黄可止血不同而已。

 (3)在应用方面  茵陈为治黄疸之要药,应用广泛,要注意其治热盛、湿盛及寒湿黄疸的配伍差异。金钱草又治肝胆结石,故结石引起的黄疸尤宜;虎杖治黄疸,既可除湿退黄,又能除肝胆瘀滞,亦可利尿通淋而治淋证。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茯苓为利水渗湿要药?

2.简述滑石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3.简述茵陈主治黄疸的配伍应用。

4.简述金钱草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5.简述猪苓与泽泻的功用异同。

6.试述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各类药物的功效主治以及配伍应用原则。

7.泽泻、车前子、滑石均为寒性的利尿药,其应用有何异同?

8.比较茯苓与薏苡仁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