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色尔玛
|
汉语拼音 | LUBIANQING
|
拉丁名 | Geum aleppicum Jacq.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蔷薇科植物路边青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须根呈粗条状簇生,茎直立,被开展粗硬毛。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2~6对,小叶大小极不相等,顶端裂片特大,菱状广卵形或宽扁圆形,长4~8cm,宽5~10cm,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宽心形至宽扁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粗大锯齿,两面疏生粗硬毛,背面突出明显;叶柄粗壮,被粗硬毛。茎生叶为羽状复叶,向上部小叶逐渐减小,顶生小叶披针形或倒卵披针形,顶端常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茎生托叶大型叶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粗大锯齿。花顶生,直径10~17mm;花梗被短柔毛或微硬毛;萼片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背具稀长柔毛,边缘有密生短柔毛或组成白色条带;副萼片狭小,披针形,比萼片短一倍多,被稀疏长柔毛;花瓣黄色,近圆形,比萼片长;雄蕊多数,着生在凸出的花托上;花柱丝状,在上部1/4处扭曲,有明显关节和羽状毛, 聚合果倒卵球形,瘦果果喙顶端具钩和长硬毛,果托被短硬毛,长约1mm。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东北、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山东、河南、湖北及贵州等地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500~3600m的沟边,阴湿林下以及路边草地。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花期6~7月,果期7~9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6~7月采全草,切段,晒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以全草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碎段长短不一。主根短,有多数条状细根,褐棕色。茎圆柱形具棱,密被短硬毛。基生叶有长柄,羽状复叶,顶裂片特大,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大锯齿,两面被毛;侧裂片小,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茎生叶互生,卵形,3浅裂或羽状分裂。花顶生,黄色,常脱落。聚合瘦果近球形,瘦果顶端宿存扭曲的花柱和长硬毛。气微,味辛,微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散剂。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对沙门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宋内氏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温,
|
归经 | |
功效 |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脾胃虚弱、虚痨咳嗽、肺痿声嘶,热极惊风。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9~30g。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方一:路边青、佛手参、党参各等量。研细粉。治虚弱,困倦无力。一次2~3g,一日2~3次;或20~30g燉鸡或羊、牛肉共食。 方二:路边青、泡参、黄精、百合各等量。研细粉。用于肺痿声嘶。一次2~3g,一日3次。 方三:本品鲜叶榨汁。治小儿惊风。以白糖水为引,白糖水20ml加汁液10ml,兑服,一日2~3次。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本品在藏医药文献中未见记载。但在四川诺尔盖地区的民间医生,习以本品为清热化痰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除正文路边青可做色尔玛入药外,还有柔毛路边青,大萼路边青,狭叶路边青,它们主要的形态特征,见下检索表:
1. 花柱顶端扭曲,有钩,有关节,果期自关节处上部脱落;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2.
1.花柱顶端直,不扭曲,不具关节,在果期不脱落。--3.
2.果托具短硬毛,毛长约1mm;茎生叶变化大,3~5小叶,有时重复羽裂,小叶披针形或菱状椭圆形,顶端通常渐尖,稀急尖。--路边青G. aleppicum
2.果托具长硬毛,毛长2~3mm,茎生叶通常单叶,不裂或3浅裂,小叶或顶端裂片卵形,顶端圆钝,稀急尖--柔毛路边青G.japonicum Thunb,var.chinensie F.Bolle
3.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有小叶5~10对;萼片比副萼长3~4倍,宽5~6倍,花瓣外面被疏柔毛;花柱除顶端外全部被长硬毛。--大萼路边青G.macrosepalum Ludlow
3.基生叶不为大头羽状复叶,呈长带形,有小叶9~12对,萼片比副萼片长1~2倍;花瓣外面无毛;花柱仅基被有疏毛。--狭叶路边青G.elatum Wall ex Hook.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