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寨芒
|
汉语拼音 | ZONGXIONG
|
拉丁名 | Ursus arctos Linnaeus,
|
英文译名 | |
销售地区 | |
保护品种 | |
中药材基原 | 为食肉目熊科棕熊的胆、油脂、骨、肉。
|
动植物形态 | 体型较大,体长1.8~2m,体重200~300kg左右。头圆而宽,吻部较黑熊长,鼻也阔,鼻端裸出,耳朵明显,内外都被有长而柔软的毛。肩部隆起。四肢粗壮,具5趾。尾短。前足爪较后足的长,爪侧扁而弯曲,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头部灰棕色或棕褐色,鼻面部的毛短呈粟棕色,耳朵黑棕色,下颌暗栗棕色。腹面色淡,四肢色较深为黑褐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
动植物资源分布 | 西藏、青海、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均有分布。
|
动植物生态环境 | 棕熊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或混交林中,夏冬两季有垂直迁移现象。多在白天活动。能爬树和游泳。视觉弱,听觉与嗅觉灵敏。有冬眠习性,这期间偶见其活动,并非完全的休眠。
|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 杂食性,以野菜、野果及植物幼嫩部分等食物为主,喜食蜂蜜,亦捕食鸟、昆虫及小兽。平时单独栖居,夏季交配期间雌雄在一起,交配后即分开。一般为隔年生育一次,妊娠期约半年。每胎产仔1~2个。初生幼仔眼闭,约1个月后开眼。哺乳期约4个月。
|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 捕获棕熊后,剖腹取胆。割时先将胆囊口扎紧,以免胆汁流失,然后剥去附着的油脂,置通风处阴干。也可在晾几天后,用竹片或木板夹起,边晾边收紧夹板,使之扁平至全干。熊脂以秋末冬初猎取者最为肥满,将油脂熬炼去渣即得。熊骨为猎捕后,剥去皮肉,留存四脚的皮毛与爪,再剔除残留的筋肉,阴干。
|
药用部位 | 以胆、油脂、骨、肉等入药。
|
生药材鉴定 | 附黑熊: 性状鉴别: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cm,宽5~8cm,厚0.5~1.5cm。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晶珠本草》述“本品分为两种:金胆,黄色;玉胆,青色。由于季节不同,夏季为玉胆,冬季为金胆”。接着又述“熊胆好坏,滴入水中便知,有‘虹柱’直立者佳。此法不确切。胆皮柔软不破,色灰黑、虚松者,为黑熊胆;胆皮鼓起,破裂者,为棕熊胆。”。 熊油脂色白微黄,似猪油,寒冷时呈膏状,遇热则呈液状。气微香。以纯净无渣、气香者为佳。熊骨一般多用四肢骨。四肢骨与虎骨相似,但较细长,肱骨有喙粗隆三条,下端靠近骨环处无小孔(即无“凤眼”,可资与虎骨鉴别)。胫骨扁圆形,有纵棱;膝盖骨长圆形,带有舌状筋;前后肢掌部宽大,均具5爪。骨的表面白色或灰白色,断面白色,粗糙不显油性,骨髓不明显,暗淡无光泽。 |
中药化学成分 | 附黑熊:黑熊胆含胆汁酸类碱金属盐,胆汁酸主要为去氧熊甘胆酸(glykoursode- soxycholic acid,C(26)H(42)O(5)N),水解则生成牛磺酸(taurine)及熊去氧胆酸(ursodesoxycho-lic acid C(24)H(40)O(4)),此外,尚有立体异构体鹅去氧胆酸(chenodesoxycholic acid)及胆酸(cholic acid,C(24)H(40)O(5)),其中熊去氧胆酸为熊胆的特殊成分,熔点202℃,旋光度+57.07,可供鉴别,与其他兽胆区别。还含有胆甾醇、胆汁色素。 对来源不同的10种熊胆样本的胆汁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熊胆大体可分为琥珀胆(赤褐色透明)、青茶胆(青褐色透明)和黑胆(黑褐色)3种类型。根据气相色谱和薄层自动检验装置仪的分析结果,前两种类型的熊胆含有大量的牛磺熊胆脱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及次要成分牛磺鹅胆脱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而黑胆型则含有以胆酸和脱氧胆酸为主的甘氨酸和牛磺酸络合物,而不含熊胆脱氧胆酸。证明熊胆所含氨基酸的类型与猪胆、牛胆及野猪胆所含者迥然不同。 熊骨含有大量碳酸钙,也含镁、磷、钠、柠檬酸盐、乳酸盐、已糖胺等。熊肉( 罐头装,品种不详)含水分63.85%,粗蛋白质7.27%,粗脂肪26.79%,灰分1.09%。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药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附黑熊: 1.促进维生素吸收作用:去氧熊胆酸具有促使疲劳物质的分解与排泄,增加维生素B(1)、B(2)、D及钙的吸收作用。 2.抑菌作用:胆酸、去氧胆酸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在0.0625%浓度下对四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3.利胆作用:采用各种用量(0~20.0mg/kg)的熊去氧胆酸(UDCA)对狗进行静脉注射,确认对狗肝胆汁有促进分泌的作用。实验亦证明UDCA能增强胆囊平滑肌收缩力并可使奥蒂氏括约肌松弛,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4.肝血流量增加作用:选用健康成年狗,静脉注射UDCA10mg/kg,证实UDCA对肝血流量有增加作用。 5.促进脂肪活性的作用:UDCA与胰液中的脂酶可逆地形成复合物,在增强脂酶的酶活性的同时,将其最适宜的PH 转变为在小肠消化脂肪时适宜的6~7。 6.对胃液分泌的促进作用:对小鼠采用肌肉注射UDCA3mg/kg,与对照组相比较,证明UDCA对小鼠胃液分泌量增加68.3%,另外确认胃液酸性有所增加。 7.对胰液分泌的促进作用:将UDCA向小鼠和狗的十二指肠内给药,结果发现胰液量、酶活性、碳酸氢盐浓度均比基础流出量有所增加。 8.促进脂肪吸收的作用:经(131)I-三油酸甘油酯试验显示脂肪吸收降低了的人,口服UDCA100mg,可以看到(131)I向血液中转移有所增加,大便中排泄有所降低。 9.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在饲料中加入0.5%UDCA给小白鼠喂食,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中胆固醇、肝胆固醇均显著下降。 10.对胆汁的胆石形成指数的改善作用及溶解胆石的作用;胆石患者,每天服用UDCA150~600mg,连服6~12个月,使胆汁中的胆石形成指数改善成为1以下。服用大剂量的UDCA(熊去氧胆酸)对小的胆结石的疗效更佳;但服用UDCA时,不论剂量大小,对胆固醇系胆结石的大小均有效。且服用UDCA生效时间要比CDCA为早。前者经6个月治疗中,42例胆结石患者中有31例胆结石全部溶解,占74%;但后者在同样治疗时间,33例胆结石患者中,有14例胆结石全部溶解,占40%,UDCA对较大型的胆结石疗效更佳,生效快,治疗时间也可缩短,更有效益。 11.对肝/HMG-COA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给红毛猴服用UDCA40~100mg/日,连服6个月,测定控制胆固醇合成速率的HMG-COA还原酶,酶的活性被抑制30%。 12.对胃肠运动的作用:5×l0-(5)熊胆粉溶液对乙酰胆碱所致小鼠离体小肠痉挛有解痉作用。采用同样方法,比较熊胆中所含胆汁酸盐类的解痉效果,以LD(50)为评定标准,则其强弱顺序为:去氧胆酸钠> 熊去氧胆酸钠> 牛磺熊去氧胆酸钠> 鹅去氧胆酸钠> 胆酸钠。实验分析表明,其解痉原理与罂粟碱相似。有人将胆酸、去氧胆酸等胆汁酸用于离体豚鼠回肠与结肠的粘膜面,发现小剂量可刺激肠蠕动,较大剂量则产生痉挛。用兔离体与在位的胃、小肠、大肠进行实验,发现将胆酸盐用于粘膜面出现运动兴奋作用,但用于浆膜面则有抑制效果。 13.对心脏的作用:0.1%熊胆水溶液可使离体蛙心或蟾蜍心脏紧张度增加,振幅略增大;2.5%以上浓度则有抑制作用或最初出现短暂兴奋随后即转入抑制状态,继而出现舒张期心脏停搏。胆酸与胆酸钙在10-(3)浓度时对离体蟾蜍心脏有兴奋作用,而同样浓度的去氧胆酸及其钠盐和钙盐、鹅去氧胆酸、牛磺胆酸钠、牛磺去氧胆酸钠与胆红素则有明显抑制作用。胆酸钙在低浓度时(3.33×l0-(5))对离体豚鼠心脏有兴奋作用。并能轻度减少冠脉流量。 14.降压作用:胆酸钙3.2×l0-(4)与去氧胆酸钙3.1×l0-(4)能扩张离体兔耳血管,前者作用较强。胆酸钙、去氧胆酸及其钠盐和钙盐、鹅去氧胆酸与胆红素皆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一般持续数分钟后恢复。胆酸钙与去氧胆酸钙对肾上腺素所致升压反应有一定的对抗作用。胆酸钙与去氧胆酸钙对正常不麻醉大鼠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15.解毒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熊去氧胆酸钠200mg/kg,可使硝酸士的宁致死的LD(50)提高2.7倍,有明显解毒效果。熊去氧胆酸钠、鹅去氧胆酸钠与胆酸钠合用的解毒效果更强。熊胆还有明显抗士的宁惊厥的作用。 16.镇痛作用:熊胆中各种胆汁酸的镇痛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脱氧胆酸比熊脱氧胆酸的效果好;胆酸则比熊脱氧胆酸差。 17.其他作用:熊胆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抗过敏、镇咳、祛痰、预防动脉硬化、解热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对急性肾炎、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毒性:急性毒性(LD(50))见下表。 慢性毒性试验,以UDCA 500mg/kg给小鼠口服6个月,没有检查出毒性。大鼠在妊娠第9天至第14天时口服UDCA300与400mg/kg;或者小鼠在妊娠第7天至12天时口服UDCA 300与1500mg/kg,没有发现任何致畸毒性。把(14)C-UDCA给有胆管瘘的大白鼠口服,发现在胆汁中以高浓度存在,消化管的吸收率、向肝细胞的摄取能力、从肝细胞向胆汁的分泌率都高。把(14)C-UDCA给小鼠口服15min后,在肝、胆汁、肠管都发现放射性,在测定期间并未见放射性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 另外,给小白鼠口服或静脉注射(14)C-UDCA,测定排泄的UDCA,放射性几乎全在粪便中发现,在呼吸气中与尿中没有发现放射性。 UDCA急性毒性(LD(50))实验结果: 动物 口服 皮下给药 腹腔给药 静脉给药 大白鼠 5g/kg以上 2g/kg 以上 1080mg/kg 310mg/kg 890mg/kg 320mg/kg 小白鼠 10g/kg以上 5.8g/kg 1200mg/kg 285mg/kg 6.2g/kg 1250mg/kg 240mg/kg |
药物筛选 | |
新药的临床评价 | |
实验动物的品种 | 犬,小鼠,大鼠,豚鼠,蛙,蟾蜍,猴。
|
方剂组成 | |
药物和剂量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棕熊胆:味苦,寒。
|
归经 | |
功效 | 较黑熊胆为次。清热解毒、明目、利胆。犬齿:止血。
|
性味分类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外用或内服。
|
用药忌宜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历代藏医药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晶珠本草》记有“熊胆止血,去腐,生肌,敛糜烂。本品之名有质孜达若、索格麦朵、图嘎麦念、纳保介焦尔、亚吉介焦尔、扎多木徐青等”。《藏医药选编》记载“熊胆为一些动物胆之珍品,能固守脉口(血管),解毒疗伤,除胆热,明目。主治血管破裂,各种疮疡,胆病,目疾。”
|
药物应用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