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Bai fan
|
蒙药名 | 白邦
|
别名 | 查干一白邦,达粗尔,嘎日粗尔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明矾石Alunite
三方晶系。晶形呈细小的菱面体或板状,通常为致密块状、细粒状或土状等。无色或白色,常夹带淡黄色及淡红等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解理面上有时微带珍珠光泽,块状者光泽暗淡或带蜡样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平行但不完全。晶体者断口呈贝壳状,块体者断口呈多片状、参差状,有时呈上状。硬度3.5~4.0。相对密度2.6~2.8。性脆。
主产于山西、甘肃、安徽、湖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随时采,采得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发浓缩,放冷后即析出结晶。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结晶或粒状,大小不一。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或不透明,表面略平坦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光泽。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玻璃光泽明显。气徽,味微、甘且极涩。
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负突起,折射率N=1.4564。均质体。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m1,使其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lm1,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分离,沉淀能在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铝盐) ②取滤液lm1,加氨试液至生成白色胶状沉淀,滴加茜素磺酸钠指示液数滴,沉淀即显樱红色。(检查铝盐) ③取滤液lm1,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④取滤液lm1,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按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硫酸盐)
(2)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紫色(隔蓝色玻璃透视)。(检查钾盐)
|
化学成分 | 明矾正为碱性硫酸铝钾[KA13(SO4)2(OH)6],其中氧化钾(K2O)l1.4%,氧化铝(A12O3)37%,三氧化硫(SO3)38.6/,水(H2O)13%。白矾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1]。
|
药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福氏、志贺)、伤寒和到伤寒杆菌、变形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力(纸碟、平板法);对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最强;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作用次之,对流感杆菌元作用(纸片法)。高浓度白研液对人型(H37RV)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1]。 2.抗阴道滴虫作用 10%白矾液在试管内(培养液与药液之比为1:1)有明显抗阴道滴虫作用[1]。 3.其他作用 白矾具有收敛作用,内服刺激性大,故除了用于铅绞痛外,一般均外用,可以止汗硬化皮肤(特别足部);尚可用于白带过多,溃疡(浓度为1%~5%)。如用于结合膜则需要做成蛋白结合剂。此外,可用于止血,以白矾棒或粉剂直接放于出血点,如鼻衄时,可用棉球浸泡饱和的白矾溶液塞于鼻孔。白矾水在体外能使血清立即沉淀,有强烈凝固蛋白质作用[1]。 白矾内服过量能刺激胃黏膜而引起反射性呕吐,肠内几乎不吸收,适量制止肠黏膜分泌而起止泻作用。 外用稀薄溶液能起消炎防腐作用,浓溶液侵蚀肌肉引起溃烂。 4.毒性 大剂量白研刺激大,可引起口腔、喉头烧伤,以及呕吐、腹泻、虚脱,甚至死亡。中毒后可用牛奶洗胃,并用镁盐作抗酸剂,虚脱者应对症治疗[1]。 |
炮制方法 | 1.白矾 拣净杂质用时捣碎,生用或煅制。
2.枯矾 取净白矾敲成小块,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溶化,继续煅至臌胀松脆,完全干燥,停火取出放冷,碾成细粉。
|
性味 | 味涩、酸、咸,性寒。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血,止腐,杀虫。
|
主治 | 主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呕血,协日疫,痢疾,疮疡,眼疾。
《金光注释集》:“破痞,疮,祛云翳。”
|
用法用量 | 内服:研末,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点眼。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制剂 | |
药物分类 | 矿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玉琴.矿物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58
药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680
|
蒙药名出处 | 《无误蒙药鉴》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