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Peng sha
|
维药名 | 谈卡尔
|
别名 | 谈那卡尔、苏阿各《药物之园》。
|
考证 | |
中药材基原 | 为硼酸盐类硼砂族矿物硼砂精制而成。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硼砂Borax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单晶体常呈粒柱状或原板状。集合体有晶簇状、粒状、块状、散粒状、升华状、豆状、皮壳状等。无色或白色,有时微带浅灰、浅黄、浅蓝、浅绿等色调,玻璃或油脂光泽。解理三组,其中一组完全,另两组个完全。硬度2~2.5,性脆,相对密度1.69~1.72。久置空气中易变成白色粉状。
主产于干涸的含硼盐湖中。我国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均有出产。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一般于8~11月间采挖矿砂,将矿砂溶于沸水中后,用以下方法处理。①倒入缸内,然后在缸上放几条横棍,棍上系数条麻绳,下坠铁钉,垂入缸内,待硼砂水溶液冷却后,即在绳上或缸底有成串的大块结晶析出,取出干燥,即得“月石坠”及“月石块”。②倒入盆中,将硼砂水溶液向四周摆动,冷却后即可得盆状之结晶体,称“盆砂”。
|
药材鉴别 | 本品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而形状有异,有坠形或盆形。坠形多呈不规则圆锥状,锥端联结在一条绳子上成串状;盆形上部略凹下,表面不平坦,其上附有柱状、粒状结晶,下部半圆形,较平滑。现今商品多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均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玻璃样光泽。久置空气中,暴风化成白色粉末。体较轻,质脆易碎。无臭,味先略成,后微带甜,稍有凉感。可溶于水,易溶于沸水或甘油中。
以无色透明、纯净、体轻质脆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中负突起。干涉色为Ⅱ级黄色,在垂直光轴切面上呈现异常的蓝和棕的干涉色,目不消光。二轴晶;负光性,折光率:Np=1.447,Nm=1.469Ng=1.472;双折射率:Ng-Np=0.025。
理化鉴别 (1)本品燃之,易熔融,初则体质膨大酥松似海绵,继加热则溶化成透明的玻璃球状。(检查硼盐)
(2)取本品水溶液,加盐酸成酸性后,能使姜黄试纸变成棕红色;放置干燥,颜色即变深,用氨试液湿润,即变为绿黑色(检查硼酸盐)
(3)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检查钠盐)
|
化学成分 | 硼砂主要含四硼酸钠(Na2B4O7·10H2O)还含少量铅、铜、钙、铝、铁、镁、硅等杂质[1,2]。
|
药理作用 | 1.防腐作用 硼砂有较弱的防腐作用,培养基中含10%硼砂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炭疽杆菌、福氏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白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应用纸片法证明对白喉杆菌、牛型布氏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也有抑制作用[1]。硼砂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及紫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白念珠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作用较次[2]。 2.抗惊厥作用 小鼠以硼砂灌胃或腹腔注射,连续5d,有显著抗电惊厥作用,对戊四氮阵挛性惊厥也有明显拮抗作用[3]。 3.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硼砂LD50为2383±27mg/kg,其抗惊厥作用的ED50为97mg/kg,治疗指数(LD50/ED50)约为24.6[3]。另据报道硼砂、西黄芪胶混悬液灌胃小鼠LD50为2454mg/kg[4]。 |
炮制方法 | 1.硼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成碎粒即可。
2.煅硼砂 取净硼砂碎粒,倒入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鼓起小泡无水气挥发或爆鸣声时,呈白色酥松的块状,取出,冷却碾粉。
本品易溶于水,应防潮保管放置干燥处,防尘。
|
性味 | 三级干热。
1.《拜地依药书》:“干热。”
2. 《药物之园》:“三级末干热。有毒。”
|
功效 | 通便消炎,排气消胀,消食开胃,理气止痛,通利经水。
|
主治 | 主治大便干结,中耳炎,口腔炎,痔疮,气阻腹胀,积食纳差,胃脘胀痛,经水不通。
1.《注医典》:“止牙痛,杀牙虫。主治牙痛,虫牙。”
2.《拜地依药书》:“软化器官,止牙痛,杀牙虫,防止牙齿的腐蚀,消除牙龈腐烂的液体。”
3.《药物之园》:“软化物质,润肤生辉,消除痔疮,除腐生肌。有腐蚀牙齿,凋落牙齿的副作用,这种作用反复用药几日后出现。”
|
用法用量 | 内服:0.5~1g。外用:适量。入小丸剂、蜜膏、散剂、伤粉等。
|
注意事项 | 对支配器官如脑、心、肝有害,若用需配阿拉伯胶、米醋。
|
代用药 | 若本品缺货,可用胡桐泪代。
|
附方 | |
制剂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四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0 [2]长春中医学院,等.中国矿物药.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96 药理 [1]微生物学研室.山东医学院学报,1959,(8):42 [2]朱润衡,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83,16(4):221 [3]蔡克中,等.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6,6(2):28 [4]岳旺,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42 |
维药名出处 | 《注医典》
|
参考 |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