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Ci shi
|
苗药名 | |
苗药拼音 | |
别名 | 卡布冷
|
考证 | 本品载于《认药白晶鉴》。《认药白晶鉴》称:“卡布冷分三种:上品产自须弥山南坡狮状磁岩,能吸引罗盘的指针指北。中品能连续吸十根针。下品能吸细针及细小铁屑的黑褐色石块。”《无误蒙药鉴》谓;“状如铁矿石,浅蓝靛色者坚硬,黑色者较软。磁石分四种:能从二指远的地方吸针,针的另一头又可吸针,连续吸十根,吸铁屑如头发者,称吸铁磁石;虽不吸针,但质不劣,坚硬能刮铁,砍断铁,刮下的铁屑被吸附,称为砍铁磁石;粉末泡的汁液滴在铁器上,过几天,铁器被钻透,称为钻铁磁石;虽不吸针,但能吸针旋转,称旋转磁石。”并附有矿物形态图1幅。上述矿物形态恃征描述及附图,与磁石形态特征基本相符,故历代蒙医药文献所载的卡布冷即扫六金(磁石)。
|
中药材基原 | 为氧化物类尖晶石族矿物磁铁矿。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磁铁矿Magnetite
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少数为菱形十二面体,晶面上常常有平行条纹。通常以粒状或致密块状体出现。铁黑色;晶体有时带有浅靛蓝色。条痕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断口呈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5.5~6.5。相对密度4.9~5.2。性脆。具强磁性。
见于许多岩浆和变质岩中。主产于辽宁、山东、江苏、广东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采收加工 | 开采后,除去杂石,选择吸铁能力较强者(称“活磁石”或“灵磁石”)入药。若放置日久发生氧化,其磁性便会减弱,乃至失去吸铁能力(称“死磁石”或“呆磁”),影响药效,故应用铁屑或泥土包埋,以保持磁性。已失去磁性者,与活磁石放在一起,磁性可逐渐恢复。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褐色,有金属光泽者磁性强,无金属光泽者磁性弱。条痕黑色。体重,质坚硬,致密,断面不整齐。有土腥气,无味。
以色灰黑、断面致密有光泽、吸铁能力强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并微带棕色。近等轴粒状,沿粒间往往被赤铁矿替代;赤铁矿呈亮灰色,纤维状,非均质明显。正交偏光镜下为均质性;反射率20%(伏黄)。
理化鉴别 取本品细粉约0.5g,加盐酸10m1,振摇,静置。取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上清液lm1,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铁盐) ②取上清液lm1,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检查铁盐) ③取上清液lml加铁氰化钾试液,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亚铁盐)
|
化学成分 | 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其中氧化亚铁(FeO)31%,氧化铁(Fe2O3)69%。此外,少数变种含氧化镁(MgO)、王氧化二铝(Al2O3)等,有的尚含锰、钛、钙、氧化硅等[1]。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辛、咸,性平。
|
功效 | 镇静,愈伤,接骨,清脑。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研末,入丸、散。外用:研末,取适量与其他药配用。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1.治血协日性疾流脓,头痛 莱菔10g,木香5g,孔雀翎炭5g,磁石(制)15g,硇砂25g,干姜15g。制成煮散剂。每次3~5g,每日2~3次,水煎少加黄油,凉后取适量清凉液滴耳。(《蒙医药方汇编》六味莱菔散)
2.治视力减退 麝香3g,磁石(制)30g,铜绿(制)20g,牛黄、西红花各10g,石膏(制)50g,贝齿炭20g。共研细粉,用白酒浸泡数日,稀释后取适量清凉液滴眼,每日2次。(《蒙医药方汇编》七味磁石散)
3、治白脉病,中风,四肢麻木,筋骨疼痛,风湿 诃子、草乌(制)各100g,石菖蒲80g,木香60g,沉香、甘草各40g,珊瑚(制)、珍珠(制)、肉豆蔻、禹粮土各30g,丁香、磁石(制)各20g,麝香10g。制成丸剂。每次1~3g,每日1次,晚临睡前温开水送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蒙药分册)1998年,扎冲十三味丸)
|
制剂 | |
临床研究 |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刘玉琴.矿物药.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218
药理
(1)Volkonskii V A.Geraatol Transfuzio1.1989,34(12):37
(2)杜景喜,等.黑龙江中医药,1990,(1):48
(3)岳旺,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2):42
|
苗药名出处 | |
参考 | 《中华本草》蒙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