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Ze lan
|
傣药名 | 香帕曼
|
别名 | 哈帕唤
|
中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单叶佩兰的全草或根。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单叶佩兰 Eupatorium japenicum Tbunb.
多年生草本,高0.8~2m。根茎横走,稍长。茎直立,圆柱状,下部光滑无毛。叶对生,下部的叶常早枯,中部的叶有短柄,通常不深裂,叶片长圆卵形,长5~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叶脉羽状,背面洽脉被疏毛,有腺点,操之有香气;上部叶较小,通常不分裂。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生于枝顶,花序基都有一小苞片;总苞钟状,总苞片约9枚,覆瓦状排列;管状花约5朵,白色,花冠下部呈管状,上部稍宽,顶端5裂。瘦果具5棱,有腺点,冠毛白色羽毛状。花期秋季,果期9~11月。
生于阴湿林下。我国除新疆、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开之前采收,去杂质,晒干备用;鲜品随用随采。
|
药材鉴别 |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40~80cm,表面棕色或暗紫红色,具纵皱纹及散在紫色斑点,被白色毛茸;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纤维状,中央具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破碎,皱缩卷曲,完整叶片展平后常3裂,裂片呈卵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质脆易脱落。花序着生于枝端,管状花多存在,外有膜质总苞残存,有的还带有瘦果。气芳香,味徽涩。
显微鉴别 ①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较多腺毛和非腺毛散在,腺毛头部由4个细胞组成,直径36~80μm,非腺毛由3~6(~10)个细胞组成,长220~400(~520)μm,基部直径20~75μm,表面隐现疣状突起,有时中部细胞缢缩,下表面叶脉上非腺毛尤多。②茎表面观:表皮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腺毛多,形状与叶上腺毛相似。非腺毛由5~7(~11)个细胞组成,长200~400(~600)μm,基部直径30~70μm,外壁上有疣状突起。
|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挥发油,其成分有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冰片烯(bornyl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α一松油烯(α-terpinene),α一松油醇(α-terpined),橙花醇(nerol),牻牛儿醛(geranial)等[1]。
叶含香豆精(conmarin),邻一香豆酸(o-coumaric acid),麝香草氢醌(thymodydroquinone)[2],白头婆内酯(eupanin)[3],白头婆素(eupachifolin)A、B、C、D、E。[4],华泽兰素(euvasimnlicin)A、B及去乙酰基华泽兰素(deacetyleupasimplicin)A、B[5,6]。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辣,气香,性平。入水、风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社风利水,消肿止痛。
|
主治 | 主治“拢牛”(小便热涩疼痛),“阻伤”(跌打损伤),“拢蒙沙喉”(风湿热痹证,肢体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或泡酒,15~30g。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韩淑萍,等.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39
[2]中冲太七郎,等.药学杂志(日),1958,78:559
[3]NakNirna S,et a1.C A,1979,91:5373n
[4]Ito K,et a1.C A,1980,92:324895q
[5]Takahashi T,et a1.C A,1980,93:66582t
[6]Takahashi T,et al.C A,1980,93:114734t
药理
[1]李美丽,等.癌症,1993,12(3):203
[2]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79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