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 | Tou hua xian mao
|
傣药名 | 帕借依哦
|
别名 | |
中药材基原 | 为仙茅科植物大叶仙茅的根茎。
|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 大叶仙茅 Curculigo capitulata(Lour.)O.Kuntze.又名:松兰、岩棕《中药大辞典》。
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粗厚,肉质,顶端在叶丛下生出多数白色须根。叶基生,柄长30~60cm,有槽,近对折;叶片长方披针形,长30~90cm,宽7~15cm,主脉在下面极凸出而使叶片呈折叠状,全缘,无毛或背脉被毛。总花梗短于叶,长10~30cm,被褐色长毛,顶端下弯;苞片披针形,被长毛;头状花序或穗状花序曲垂,卵形或球形,直径2.5~5cm;花具小梗;花被6片,卵形,长6~8mm,被毛;雄蕊6,花丝短,花药贴合;子房棒状,花柱细长,柱头圆,微3裂。蒴果棒状,长3~6mm,内有种子多数。种子极小,近球形。花期夏季。
生于海拔700~2500m的密林中。分布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各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净切断晒干备用,鲜品随用随采。
|
药材鉴别 | |
化学成分 | 根茎含大叶仙茅苷(curcapitoside)[1],尼亚希木脂素苷(nyasicoside),(+)-(1RL,2S)-1一O一丁基尼亚希木脂素苷[(+)-(lR,2S)-l-O-butyl nyasicoside],(一)-(lS,2S)-1-O一丁基尼亚希木脂素苷[(一)-(lS,2S)-l-O-butvl nyasicoside],1-O-甲基尼亚希木脂素苷(l-O-methyl nyasicoside)及3”一去羟基尼亚希木脂素苷(3”-dehidroxy nvaslcoslde)[2]。
|
药理作用 | |
性味 | 味涩、微苦,性凉。入水、土塔。
|
功效 | 补气缩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一30g。外用:适量,研粉或磨汁调涂。
|
注意事项 | |
附方 | |
药物分类 | 植物药
|
参考文献 | 化学成分
[1]Chang S S,et al.C A,1996,125:137784c
[2]Chang W L,et a1.J Nat Prod,1997,60(2):76
|
傣药名与别名出处 | 《西双版纳傣药志》
|
参考 | 《中华本草》傣药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