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 常用植物药
|
二级分类 | |
分类 | 结端旁
|
年份 | jaih dorn baangv
|
别名 | 黄花参、观音串
|
来源 |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根粗壮,淡黄色。单叶互生,纸质,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12厘米,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花黄色,花瓣中间龙骨瓣背面顶部有撕裂成8条鸡冠状附属物;总状花序单生于枝顶,具密花,长达30厘米。蒴果球形,长7~8毫米,种子2,密被短柔毛。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
生态分布 | 生于山地疏林边、溪旁、路边灌丛中。产于广西上林、武鸣、天等、靖西、那坡、天峨、罗城、金秀、龙胜、富川等县市;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性味 | 味微苦,性平。
|
功效 | 行气血,壮筋骨,养阴清肺,健牌利湿,活血调经。
|
传统应用 | |
用法用量 | |
方例 | 1.小儿贫血 结端旁(黄花倒水莲)25克,血风(走马胎)15克,铜卡扎咪(鹅不食草)10克,雷突(花生)种子15克,水煎服。
2.产后黄疸 结端旁(黄花倒水莲)20克,紫九牛(翼核果)15克,元培亮(广西黄柏)皮10克,五爪风(粗叶榕)15克,红弱端(台湾榕)15克,配鸡肉适量炖服。
3.体弱 结端旁(黄花倒水莲)30克,紫九牛(翼核果)30克,血风(走马胎)20克,大钻(厚叶五妹子)20克,小钻(南五味子)20克,五爪风(粗叶榕)15克,巴卡紧15克,猪脚一个炖,于晚上睡前服。
4.肝脾肿大 结端旁(黄花倒水莲)60克,水煎服,并于患处用唐楚咪(灯心草)火点灸后,用结端旁(黄花倒水莲)适量配酒糟捣敷患处。
5.月经不调 结端旁(黄花倒水莲)、麻灵安(地榆)、血风(走马胎)、走马风(心叶紫金牛)、肥桂旁(月季花)、肥心使(茜草)根,卡槓(桔梗)、别涯楼(杜仲)、九龙钻(九龙藤)、八套咪(木贼)、十涯磨(天冬)、来仍(韭菜)各15克,双(姜)6克,加水500毫升共煎,取汁煮鸡肉(鸡肉先用油盐炒),每天1剂,分2次服。
6.神经衰弱 结端旁(黄花倒水莲)、九层风(鸡血藤)、紫九牛(翼核果)、走马风(心叶紫金牛)、骨蒙群咪(土人参)、挟红台(桂党参)、独龙矮(血党)、巴卡紧(五加皮)、叶凡台(何首乌)、油必旧(茯苓)、肥心使(茜草)各10克,甘仔(柑)陈皮、(甘草)各6克,每天1剂,配猪瘦肉水煎,分2次服。
7.半导不遂(1)结端旁(黄花倒水莲)、巴卡紧(五加皮)、木翁紧(大叶臭椒)、得骨亮(台湾泡桐)、五爪风(粗叶榕)、甘仔(柑)根各6克,每天1剂,配猪脚或猪骨头水煎,分2次服,连服20天。(2)鹞鹰风(通草)、九节风(接骨金粟兰)、四方钻(四方藤)、大钻(厚叶五味子)、小钻(南五味子)、巴卡紧(五加皮)、木通美(木通)、扭骨风(榼藤子)、九龙钻(九龙藤)、表扑亮(柚)、入山虎(两面针)、扁化别(细辛)、切翠林(七叶一枝花)各60克,水煎洗身。
|
化学成分 | |
药理 | |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 |
药理参考文献 | [1]郭建生等:《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2(3):40。
|
附注 | |
出处 | 中国瑶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