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瑶族医学 >> 瑶族医药 >> 正文:突结 -瑶药黄豆、黑豆、黑大豆药物说明书
    

突结

  
一级分类
常用植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突结
年份
duc giev
别名
黄豆、黑豆、黑大豆
来源
蝶形花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茎密生褐色长硬毛。羽状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7~13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全缘,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花白色或淡紫色,蝶形;总状花序腋生。荚果长方形,微弯,下垂,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2~5粒,黄绿色或黑色卵球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态分布
全国各地栽培。产于广西各地;分布于全国各省份。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晒干备用。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
活血,利水,祛风除湿,解毒。
传统应用
黄疸合并水肿、脚气病、肾虚遗尿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
方例
化学成分
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1]等。并含异黄酮类:大甙式,染料木甙[2,3]。皂甙类:大豆皂醇A、B、C、D、E[4,5],与甙元结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与糖的比例为1:1[6]。胆碱[7],叶酸,亚叶酸[8],泛酸[9],生物素[10],唾液酸[11],维生素B12[12],水解产物中含乙酸丙酸[13]。
药理
1.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减肥作用  本品所含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可使高脂饲料所致高脂血症家血中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明显降低[1]。对于高糖饲料所致肥胖小鼠,本品皂甙可抑制其体重增加,减少血清、肝中脂质含量和体内脂肪含量,此效果可能与其能抑制胰岛素的作用有关[2,3]。本品所含磷脂也有显著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大豆磷脂口服可使血胆固醇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损伤减轻,此可能与磷脂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促进脂酶活性及抗脂质过化等作用有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也可见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等明显降低[4-6]。
2.保肝及抗脂肪肝作用  本品所含皂甙酸有明显保肝作用,对于过氧化脂质所致大鼠肝损伤,大豆总皂甙可显著抑制之,使血清转酶及游离脂肪明显降低[7,8]。本品所含磷脂可使细胞膜磷脂酰胆碱及亚油酸含量增高,细胞膜流动性加大,肝内脂肪蓄积减少[9]。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本品总黄酮在离体及整体试验中有显著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作用,同时可见冠脉阻力降低,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小,血压下降等。于麻醉犬,还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同时伴有血管阻力降低。
4.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  大豆皂甙对阿霉素所致小鼠死亡有显著保护效果。200mg/kg灌服阿显著抑制可霉素所致小鼠心肌过氧化(LPO)脂质的升高,抑制率为70%,腹腔注射对阿霉素所致心肌LPO升高的ID50大豆皂甙为27.9mg/kg,其所含5种单体皂甙ID50分别为154.50mg/kg、Ⅱ288.40mg/kg、Ⅲ33.90mg/kg、A1为26.3mg/kg、A2为17.8mg/kg。对阿霉素所致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和胆固醇的降低大豆皂甙也均可显著对抗之。对NADPH依赖的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大豆皂甙及其单体皂式对丙二醛形成的抑制弱而对H2O2生成的抑制强。表明其主要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起始反应[10]。
5.抗肿瘤作用  大豆皂甙元能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分化,作用弱且不完全,但当与乳香有效成分BC-4或Ara-C合用则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并表现明显的分化诱导活性,与cDDP合用也能增强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11,12]。对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大豆甙元于10μg/ml~40μg/ml浓度可抑制其增殖,并明显降低其克隆形成能力及体内的成瘤能力,并在抑制生长的同时增加黑色素的生成,明显改变B16细胞形态,表明也能诱导B16细胞的分化[13]。
化学成分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食物成分表》,12.1963。
[2]Zrwin wlaz.C A,1931,25(21):56751.
[3]Hsu Kuarg-kan,et al.C A,1961,55(25):25935b.
[4]Meyer Armin,et al.C A,1950,44(16):7282c.
[5]Willner E D,et al.C A,1965,63(4):4345h.
[6]Gestetner B,et al.C A,1966,65(10):15716c.
[7]Glick David.C A,1945,39(11):23423.
[8]Kondo Kinsuke,et al.C A,1954,48(16):9485i.
[9]Fabio Ivor Pedroso.C A,1964,60(6):7369e.
[10]Filippov V,et al.C A,1954,48(17):10136i.
[11]Mayer F C,et al.C A,1965,62(2):1965e.
[12]Jusaku Takahashi.C A,1960,54(18):18813i.
[13]Mochida Koichhi,et al.C A,1969,70(3):10406w.
药理参考文献
[1]高贵清等:《中药通报》,1984,9(4):184。 [2]大南宏治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2,(6):371。 [3]Kowano Y,et al.Int J Obes,1986,(1):293. [4]Adams C W,et al.J Pathol Bacteriol,1967,94:73. [5]Clandinin M T,et al.Nutr,1980,110:1197. [6]李立等:《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2):45。 [7]Ohminemi H,et al.Planta Med,1984,50(5):440. [8]北川勋等:《化学と生物》,1983,21(4):224。 [9]Salvioli G,et al.Gut,1978,19:844. [10]谷泽久之:《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6):346。 [11]焦鹭等:《中华血液学杂志》,1990,11(2):83。 [12]景永奎等:《药学学报》,1993,28(1):11。 [13]景永奎等:《中国药理与毒理学杂志》,1992,6(4):278。
附注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