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湖北中医杂志1982,(3):38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白头翁6-8g,山楂炭6-8g,香附6-8g,茯苓6-8g,苍术6-8g,砂仁1-2g,炙甘草1-4g,焦神曲8-12g。 |
加减 | 兼有外感发热,四肢欠温,呕吐,苔白腻而滑者加藿香6g,法半夏4g,苏梗4g;湿热较重,腹痛,便不爽或滞浓沫,舌苔薄黄质红者加葛根6g,秦皮6g,黄芩6g;久泻伤脾,脾虚失运,面色萎黄,神疲,苔薄质淡者加枳实10g,山药10g,莲肉10g;脾虚下陷,久泻脱肛者加黄芪10g,升麻4g,诃子6g;脾阳虚加炮姜4g,制附子4g;阴伤,皮肤干瘪,口渴,低热,睡中露睛,舌红少苔者去砂仁、苍术,加生地8g,石膏8g,乌梅8g。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消化不良。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浓缩200ml,多次少量频频服完。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消化不良50例中,年龄20日至3岁;病程3日至2个月。结果:临床痊愈4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