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4):208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黄柏65%,蜈蚣6.4%,雄黄13%,轻粉13%,冰片2.6%。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宫颈糜烂、宫颈核异质细胞。 |
制备方法 | 上药并研成极细末,密闭存藏。 |
用法用量 | 以窥器撑开阴道,暴露宫颈,用干棉球拭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在预先制成的专用棉球上(扁形而且较宫颈稍大,中央贯穿长棉线,无菌干燥),撒药粉1g左右,用长柄镊子送入阴道,使药粉紧贴于宫颈上。棉球线头留于阴道外,待24小时后,患者自行拉出棉球。轻者1周上药1次,重者1周上药2-3次。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宫颈核异质细胞71例,逆转为巴氏1级者11例,逆转率为15.5%;逆转为巴氏Ⅱ级者60例,逆转率为84.5%;总逆转率为100%。治疗宫颈糜烂163例,年龄25-55岁。宫颈细胞学涂片巴氏Ⅰ、Ⅱ级。遵照群组配对的原则,以年龄和宫颈糜烂范围(分度)为分组标准,将其中89例重、中度宫颈糜烂患者分为3组,即乳酸加黄蜈散治疗组、单纯黄蜈散治疗组和清洁处理对照组,另将74例轻度宫颈糜烂患者不予处理,作为无处理对照组。疗效标准:初次检查后3个月,或局部处理25次后行阴道镜检查,糜烂面全部被覆鳞状上皮者为显效;糜烂面部分为鳞状上皮覆盖,但仍有部分柱状上皮者为无效;宫颈糜烂范围较初诊时扩大,自觉症状加重者为恶化。结果:①黄蜈散治疗组、清洁处理组和无处理对照组间疗效比较,在限定的时间(处理3个月时)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阴道镜复查,并用Ridit分析法比较3组间疗效,表明:黄蜈散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其它两组,清洁处理组和无处理对照组疗效较差,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宫颈糜烂局部处理25次时复查,比较乳酸加黄蜈散组(用1%乳酸溶液浸泡棉球擦拭宫颈和阴道后再上药)、单纯黄蜈散组和清洁处理组之疗效,并经Ridit分析法处理,表明:乳酸加黄蜈散组和单纯黄蜈散组疗效显著优于清洁处理组,但乳酸加黄蜈散组与单纯黄蜈散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③乳酸加黄蜈散组、单纯黄娱散组与清洁处理组宫糜患者的宫糜修复形式大致相同。但同年龄组、同官糜面积和类型的黄蜈散治疗组与清洁处理组相比,后者宫糜患者修复过程较长,鳞状上皮再生速度较缓慢,偶尔可观察到鳞状上皮再生停滞或柱状上皮重新替代再生之鳞状上皮的现象。④黄蜈散对官糜局部组织有消炎、消肿和促进正常鳞状上皮再生的作用。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