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伤寒论206年前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桂枝9g(去皮),甘草6g(炙),生姜9g(切),芍药9g,大枣12枚(擘),厚朴6g(去皮,炙),杏仁50枚(去皮、尖)。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素患喘病,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自汗,鼻塞喘咳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药加水700ml,微火煮取300ml,去滓,温服100ml。覆取微似汗。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本方加味:桂枝、生白芍、杏仁、厚朴、陈皮、半夏、五味子、仙鹤草、生姜、大枣、炙甘草。用量据年龄而定,仙鹤草一般用10-15g。每日1剂,水煎分服。一般3-5剂控制临床症状,症状控制后去生姜、大枣,加黄芪、当归、蛤蚧冬虫夏草并研末,1岁每日3g,每增加1岁增加1g。连服6个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大者9岁,最小者8个月,其中8个月至1岁5例,1-2岁25例,3-5岁66例,6-9岁24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半年。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者;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但偶有发作,服药后可迅速控制;好转:临床症状控制,发作次数减少;无效:发作不能控制。结果:治愈75例,占62.5%;显效24例,占20%;好转15例,占12.5%;无效6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