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7):414
|
剂型 |
片剂
|
药物组成 |
女贞子、生地、丹参、板蓝根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流行性出血热。
|
制备方法 |
上药制成浸膏片,每片重0.3g,糖衣片重0.5g,每片含量相当于原生药0.6676g。
|
用法用量 |
预防服药水于每年10月、11月、12月3个月内共服药9次。每次服药3日,间隔7日。服药每日10-14片。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12个自然村,年龄13-65岁的易感人群中,有自愿服药进行预防观察者8025例(大多为以野外作业为主的农民),随机分成2组,服药组4421例,对照组3604例(服用安慰剂)。结果:服药组中,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清PCAB法检查结果,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者6例,发病率为135.72(指10万人中发病135.72人,下同);对照组中诊断为本病者21例。发病率为582.69,2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预防片的保护率为76.7%〔(1-135.72÷582.69)×100%〕。流行病学比较:其中2个村于1982年本病的发病率为441.13,1983年投药后为67.86,降低373.27;10个村于1983年本病的发病率(即10万人中的发病率)为832.5,1984年投药后为297.5,降低535。对疫区100例服药人员进行了服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结果:服药1个月、3个月与服药前相比较,淋巴细胞转化和活性E-玫瑰花结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增高(P<0.01),表明本方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药理作用 |
将实验大鼠和豚鼠随机等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预防片研成细末,按每日每鼠2片(含生药0.6g)的剂量拌入给药组动物的饲料中喂服。对照组在同一动物房内常规饲养,不加其他处理。观察指标为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总E-玫瑰花环形成率、l型变态反应抑制试验、血浆cAMP、cGMP含量测定。结果:①对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前,2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明显差异;实验后,给药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自身给药前(P<0.001)。②对大鼠总E-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实验后,给药组无论是前后自身比较,还是与对照组平行比较,其玫瑰花环形成率均有显著提高(P<0.001)。③豚鼠I型变态反应抑制试验:对照组100%过敏,而给药组的过敏率为60%;给药组的反应强度亦轻于对照组,过敏死亡率分别为30.00%和88.89%,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对大鼠血浆环核甙酸的影响:2组间cGMP值无明显差异;给药组的cAMP值及cAMP/cGM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和0.05)。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