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jia du xing ca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十字花科植物家葶藜的全草和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家葶苈 一年生草本,高20-40m,通常被蓝灰色粉霜。茎直立,单一,通常在顶部分枝。基生叶倒卵状椭圆形,一回或二回羽状全裂或浅裂,裂片少数有锯齿或全缘;茎生叶线形,羽状多裂,长2-3cm,顶端急尖;茎上部的叶线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无毛,果期显著伸长,花小,多数,排列疏松;萼片椭圆形,长1-1.5mm,有白色膜质边缘,外面常被白色短柔毛;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长圆状匙形,长1.5-2mm;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2mm,短雄蕊长约1.5mm;雌蕊1,子房近宽椭圆形,长1.5-2mm,宽约1mm,花柱界限不显,柱头头状。短角果圆卵形或椭圆形,长4-6mm,先端微凹,基部圆形,边缘有翅,花柱长约为缺口之半。种子每室1粒,卵形,长约2.5mm,扁平,果瓣红棕色,光滑,无边缘。花期6-7月,果期8-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新疆、山东及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栽培或逸为野生。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草春、夏季采集、种子于8-9月果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去除杂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全草及种子含挥发油0.115%,主要成分为苯乙睛(benzyl-cyanide),硫氰酸苄酯(benzyl thiocyanate),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等。全草还含独行菜碱(lepidine),种子还含芥子碱(sinapi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温
|
归经 |
|
功效 |
祛痰止咳;温中;利尿
|
功效分类 |
祛痰止咳药;温中药;利尿药
|
主治 |
咳嗽;喘息;痰多而稠;呃逆;腹泻;痢疾;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疥癣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Lepidium sativum L.
|
科属分类 |
十字花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