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瓢儿果、桐麻豌。 |
汉语拼音 | wu tong zi |
英文名 | Phoenix Tree Seed |
药材基原 | 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梧桐 落叶乔木,高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柄长8-30cm;叶片心形,掌状3-5裂,直径15-2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脉7条。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50cm,下部的分枝长达12cm,花单性或杂性,淡黄绿色;导管长约2mm,裂片5,长条形,向外卷曲,长 7-9mm,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无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花丝愈合成一圆柱体,约与萼片等长;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围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联合,部分离生,花柱长,柱头5裂。蓇葖果5,纸质,有柄,长6-11cm,宽1.5-2.5cm,被短绒毛或几无毛,在成熟前每个心皮由腹缝开裂成叶状果瓣。种子4-5,球形,直径约7mm,干时表面多皱纹,着生于叶状果瓣的边缘。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日本也有分布。 |
生态环境 | 多为人工栽培。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种子球形,状如豌豆,直径约7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微具光泽,有明显隆起的网状皱纹。质轻而硬,外层种皮较脆易破裂,内层种皮坚韧。剥除种皮,可见淡红色的数层外胚乳,内为肥厚的淡黄色内胚乳,油质,子叶2片薄而大,紧贴在内胚乳上,胚根在较小的一端。以饱满、完整、淡绿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黄色。①外种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6-22μm,侧面观长方形,长38-48μm,细胞腔小。②内种皮栅状细胞长柱状,长约190μm,两端平截,直径10-13μm,层纹及胞腔不明显。③外胚乳为浅红棕色薄壁细胞,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直径15-30μm。④淀粉粒存在于内胚乳细 胞中,单粒类球形、长椭圆形、广卵形、梨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 13μm,脐点点状、短缝状、人字状及星状,层纹不明显。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脂肪油其脂肪酸有苹婆酸(oterculic acid),锦葵酸(malvalic acid)等,还含具止血作用的生物碱及咖啡碱(caffein)。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1.止血:梧桐子粉6g/kg灌胃,连续3天,对兔血小板聚集有促进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 2.降压:梧桐子总生物碱0.3、0.6g(生药)/kg静脉注射,对麻醉猫有降压作用,并使心率减慢,对兔有类似作用,心率减慢更明显,总生物碱具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能降压与此有关。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平 |
归经 | 心;肺;胃经 |
功效 | 顺气和胃;健脾消食;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消食药 |
主治 | 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疝气;须发早白;小儿口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2-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疝气: 梧桐子炒香,剥(去)壳食之。(《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②治伤食腹泻: 梧桐子炒焦研粉,冲服,每服一钱。(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③治白发: 梧桐子三钱,何首乌五钱,黑芝麻三钱,熟地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纲目》:治小儿口疮,和鸡子烧存性研掺。 2.《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清热解毒。 3.《南宁市药物志》:煅末敷烂疮,收口生肌。 4.《四川中药志》: 顺气,和胃。治胃痛。 5.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脾消滞。 |
考证 | 出自《履巉岩本草》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 [F.simplex (L.) W.F.Wight] |
科属分类 | 梧桐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