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岩莲花、红花岩松、岩松。
|
汉语拼音 |
shi shang kai hua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Fourarista stonecrop
|
药材基原 |
为景大科植物石莲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石莲 二年生草本。花茎高15-60cm,直立,带红色,全株无毛,有时被微乳头状突起。根须状,肉质。茎生叶莲座状,匙状长圆形,长3.5-6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生叶互生,宽披针状线形至近倒卵形,长2.5-3cm,宽4-10mm。圆锥状或近伞房状花序,总花梗长5-6cm,叶状苞片小而条形;萼片5,宽三角形;花瓣5,红色,披针形至卵形,先端常反折;雄蕊5,较花瓣短;鳞片5,正方形,先端有微缺;心皮5,卵形,基部合生,先端急狭。蓇葖果,具喙,喙反曲。种子细小,平滑。花期7-10月,果期9-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800-2400m山坡岩石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8-9月采集,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本品原植物经订正为岩松Sinocrassula indica(Decne.)Berger,参见“岩松”条。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酸;辛;微寒
|
归经 |
肝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止咳
|
功效分类 |
清热凉血药
|
主治 |
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烫伤;痢疾;热淋;血热出血;肺热咳嗽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或蒸酒。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inocrassula indica(Decne.)Berger[Crassula indica Dence.]
|
科属分类 |
景天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