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jin gang da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百部科植物黄精叶钩吻的根及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黄精叶钩吻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节多而密。茎直立,不分枝,高14-40cm,基部有鞘。叶3-5枚,互生于茎上部,叶具柄;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1cm,宽3.5-8cm,先端近急尖,基部浅心形而略向叶柄延,主脉7-9条,小脉网状和近于横出平行。花小,单生或2-4朵排成总状花序;总花梗丝状,下垂,长1.5-2cm;花梗长8-15mm;苞片小,丝状;花被片4,黄绿色,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大小儿相等,长3mm或更长,宽2.5-3mm,边缘反卷;雄蕊4,花丝粗、短,花药黄色,椭圆状拱形,斜内向;子房卵形而扁,具胚珠数颗。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山西、浙江、安徽。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谷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根含粉蓝黄杨胺(pachysamine)A,异萼金刚大定(croomionidine),异萼金刚大碱(croomine),二去氢异萼金刚大碱(didehydrocroomine)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凉;有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活血止痛药 |
主治 | 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1.5-2.4g,嚼或磨碎开水冲。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roomia japonica Miq.[C.kiushiana Makino] |
科属分类 | 百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