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鱼尾草、醉鱼儿草、(木鹿)木、闹鱼花、痒见消、四方麻、阳包树、 鱼鳞子、药杆子、驴尾草、羊尾巴、防痛树、鸡公尾、毒 鱼藤、鲤鱼花草、药鳗老醋、野巴豆、老阳花、萝 卜树子、药鱼子、土蒙花、花玉成、四棱麻、羊饱药、羊白婆、金鸡尾、洞庭草、白皮 消、铁帚尾、红鱼波、红鱼皂、铁线尾、四季青、白袍花、糖茶、水泡木、雉尾花、楼梅草、 鱼泡草、鱼藤草、洋波、鱼背子花、一串花、狗 头鹰、红鱼(鱼可)、鱼白子花、野刚 子鱼尾子、鱼花草、毒鱼草 |
汉语拼音 | zui yu c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醉鱼草科植物醉鱼草的茎叶。 |
动植物形态 | 落叶灌木,高1-2.5m。树皮茶褐色,多分枝,小枝四棱形,有窄翅。棱的两面被短白柔毛,老则脱落。单叶对生;具柄,柄上密生绒毛;叶片纸质,卵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稀疏锯齿;幼叶嫩时叶两面密被黄色绒毛,老时毛脱落。穗状花序顶生,长18-40cm,花倾向一侧;花萼管状,4或5浅裂,有鳞片密生;花冠细长管状,微弯曲,紫色,长约15mm,外面具有白色光亮细鳞片,内面具有白色细柔毛,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雄蕊4;花丝短,贴生;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蒴果长圆形,长约5mm,有鳞,熟后2裂,基都有宿萼。种子细小,褐色。花期4-7月,果期10-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00-2700m的山坡、林缘或河边土坎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全株含醉色草甙(buddleoglucoside)即是刺槐甙(acaciin)等[1]。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取本品粉末1g,置50ml三角瓶中,加95%乙醇40ml,浸泡过夜,滤过。残渣加入适量乙醇提取,滤液合并至50ml,供试。 1.取滤液2ml,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浸液较澄明,不立即析出沉淀,放置过夜后,方有黄棕色沉淀产生,振摇即混悬呈较均匀液体。 2.取滤液2ml,加三氯化铁试液2滴,浸液透明,放置过夜,无沉淀析出。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醉鱼草有某些杀昆虫作用。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苦;性温;有毒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解毒、驱虫、化骨硬 |
功效分类 | 解表药;活血药 |
主治 | 痄腮、痈肿、瘰病、蛔虫病、钩虫病、诸鱼骨鲠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流行性感冒:醉鱼草五钱到一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②治钩虫病:醉鱼草五钱(儿童酌减)。水煮二小时,取汁一百毫升,加白糖,于晚饭后与次晨饭前分服。服药量可由五钱逐次增至五两。个别服药者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昏乏力等症状。(《全展选编·传染病》)③治疟疾: 醉鱼草、白英各一两。水煎,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内服,连服二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跌打新伤:鲜醉鱼草全草,五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酌加红酒、开水炖一小时,内服。(《福建民间草药》)⑤治外伤出血:醉鱼草叶晒干研末,撒在伤口,并轻轻压一下,有止血作用。(《福建民间草药》)⑥治误食石斑鱼子(中)毒,吐不止:鱼尾草研汁服少许。(《普济方》)⑦治痄腮:醉鱼草五钱,枫球七枚,荠菜三钱。煮鸡蛋食。(《湖南药物志》)⑧治瘰疬:醉鱼草全草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⑨治风寒牙痛:鲜醉鱼草叶和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漱口。(《福建中草药》) |
临床运用 |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用复方醉鱼草片剂,每次8片,日服3次(1日剂量为生药醉鱼草5.3钱,紫金牛4.7钱,芫花2.6分),10天为一疗程。用药后近期疗效明显,一般在3-5天后咳嗽缓解,脓痰转稀,容易咳出,喘息减轻,但不能完全控制。副作用有胃部不适,舌咽干燥,肠胀气,个别诉头昏,停药后即消失。 2.治疗支气管哮喘: 取醉鱼草煎服,每曰2次,每次2两。试治 l例,于每次服药后10-15分钟吐出大量黄脓样痰,约2周后自觉胸部紧闷有明显改善,继续服药 l个半月(总药量达6斤),症状逐渐消失,3个月后随访病者已恢复工作,虽在天气改变时亦未发作,检查两肺呼吸音清淅。 |
各家论述 | 1.《福建民间草药》:能活血行气。 2.《湖南药物志》:消风去湿,行气化痰,解毒止咳。治腹痛,腹泻,痈肿,关节痛。 3.《闽东本草》:消食去积滞,杀虫。治蛔虫绞痛。 |
考证 | 出自《本草纲目》; 1.《履巉岩本草》:醉鱼儿草,人家池沿边切不可种之,恐误落花叶在水中,鱼误食之,必有伤矣,其香气触之亦损。 2.《纲目》:醉鱼草,南方处处有之,多在堑岸边作小株生,高者三、四尺。根状如枸杞。茎似黄荆,有微棱,外有薄黄皮,枝易繁衍。叶似水杨,对节而生,经冬不雕。七、八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俨如芫花一样,结细子。渔人采花及叶以毒鱼,尽围困而死,呼为醉鱼儿草,池沼边不可种之。此花色状气味并如芜花,毒鱼亦同,但花开不同时为异尔。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醉鱼草花和叶,人及家畜食多量后引起的中毒症状为头晕,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和震颤。解救方法洗胃,导泻,服大量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肌注维生素 B1及对症治疗。广州草药医师介绍:防风二钱,甘草二钱,清水四碗煎至二碗饮;金兰草四钱(又名细叶风尾草),清水四碗,煎至一至二碗饮服。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uddleja lindleyana Fort. |
科属分类 | 马钱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