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寒水石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查询
    

寒水石

  
别名 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水石、冰石石、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
汉语拼音 han shui shi
英文名 Crystalline Mirabilite, Gypsum,Calcite
药材基原 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或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
动植物形态 1.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单个晶体呈板状,集合体呈块状、片状、纤维状或粉末状。无色或白色、粉红色。有时透明,具玻璃光泽,解理面显珍珠光泽,纤维状者显丝绢光泽。硬度2,薄片具挠性。相对密度2.3-2.37。
2.方解石 Calcite 参见“方解石”条
资源分布 1.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方解石 Calcite 参见“方解石”条
生态环境 1.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 2.方解石 Calcite 参见“方解石”条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北寒水石 本品为纤维状集合体,呈扁平块状或厚板状。大小不一,厚0.5-3.5cm。淡红色,有的为白色;条痕白色。表面凹凸不平,侧面呈纵细纹理,具丝绢光泽。质较软,指甲可刻划成痕;易砸碎,断面显直立纤维状,粉红色。气微,味淡。以粉红色、有细丝纹、具光光泽、无杂石者为佳。
(2)南寒水石 参见“方解石”条。西藏产“南寒水石”主为粗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有棱角。主为浅棕褐色。具玻璃样光泽;半透明。
显微鉴别 (1)北寒水石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光性特征参见“石膏”条。
(2)南寒水石 参见“方解石”条。
中药化学成分 1.北寒水石 主要成分为硫酸钙(CaSO4·2H2O),尚含有铁、铝等杂质。
2.南寒水石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尚含镁、铁、锰、等杂质。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1)北寒水石 ①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检查结晶水)。②取本品粉末约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呈钙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参见“石膏”条。③红外光谱定性分析:IR λKBrmax cm\-1:3560,3410,3244,1150,1120,1004,673,663,604,455。与石膏图谱相同。④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石膏7.76(>10),4.30(8),3.82(9),3.08(10),2.88(3),2.80(1),2.70(2),2.61(1),2.54(1),2.23(2)。分析结果主要为石膏组成。 (2)南寒水石 参见“方解石”条。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辛咸;寒
归经 心;胃;肾经
功效 清热降火;利窍;消肿
功效分类 清热药
主治 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疽;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畏地榆。 2.《本草经疏》: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3.《本草求真》:虚人热浮,切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①治五脏六腑积熟,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 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方脉正宗》)②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本事方》鹊石散)③除热瘫痫: 大黄、干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金匮要略》风引汤)④治风热心躁, 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 寒水石半斤(烧半日,净地坑内,盆合,四面湿土壅起,候经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黄各二两,龙脑二分。糯米膏丸,弹子大,蜜水磨下。 (《姚僧坦集验方》龙脑甘露丸)⑤治男女转脬,不得小便: 寒水石二两,滑石一两,葵子一合。为末。水一斗,煮五升,时服,一升即利。(《永类钤方》)⑥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 凝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本草汇言》)⑦治牙齿内血出,并有窍眼,时时吐血: 寒水石粉、朱砂、甘草、脑子。上等分,为细末。每用少许,干掺有窍处。(《普济方》)⑧治汤火伤灼: 寒水石烧研敷之。 (《卫生易简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纲目》:凝水石其气大寒,其味辛咸,入肾走血,除热之功,同于诸盐。古方所用寒水石是此石,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则是长石、方解石。用者详之。
2.《本草经疏》:凝水石,《本经》味辛气寒,《别录》加甘,大寒无毒。《经》曰,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大寒微咸之性,故主身热邪气,皮中如火侥,烦满,及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也,易饥作渴,亦胃中伏火也,甘寒除阳明之邪热,故能止渴不饥。水肿者湿热也,小便多不利,以致水气上溢于腹,而成腹痹,辛咸走散之性,故能除热利窍消肿也。疗腹中积聚者,亦取其辛散咸软之功耳。凝水石,按本文云盐之精,则与石膏、方解石大相悬绝矣。因石膏有寒水石之名,而王隐君复云寒水石又名方解石,以致混淆难辨,其功能各不同,用者自宜分别。生卤地,味辛咸,碎之如朴硝者,是凝水石。其气大寒,能除有余邪热。《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者宜之,诸湿肿满属脾士者忌之,大宜详审,慎勿有误。
3.《本经逢原》 ;寒水石,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腹中积聚,咸能软坚也;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匮》风引汤,《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热也、如无者,戎盐玄精石皆可代用,总取咸寒降泄之用耳。
4.《本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5.《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6.《别录》: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小腹痛
7.《医学入门》:治小儿丹毒,烧为末,醋调敷之。
8.《纲目》: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
9.《医林纂要》:除妄热,治天行大热及霍乱吐泻,心烦口渴,湿热水肿。
10.《本草求真》:敷汤火伤。
11.《本草求原》:治心肾实热。
考证 出自《吴普本草》。《本草》所载的寒水石,据考证应为芒硝的天然晶体,但近代寒水石药材的商品,有红石膏与方解石二种,前者多用于北方,后者多用于南方。原矿物参见石膏及方解石条。 1.《名医别录》:凝水石,色如云母,可拆者良,盐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邯郸。 2.陶弘景:常山属并州,中水县属河间郡,邯郸即赵郡并属冀州域, 此处地皆咸卤,故云盐精,而碎之亦似朴硝。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为冰者佳。 3.《纲目》:寒水石拆片投水中,与水同色,其水凝动可夏月研末煮汤,入瓶倒悬并底,即成凌冰,故有凝水、水、寒水、凌水诸名。生于积盐之下,故有盐精以下诸名膏亦有寒水之名,与此不同。凝水即盐精石也,一名泥昔人谓之盐枕,今人谓之盐根。生于卤地积盐之下,精液渗 入土中,年久至泉,结而成石,大块有齿棱,如马牙消,清莹如水精,亦有带青黑色者,皆至暑月回润,入水浸久亦化颂注玄精石谓解池有盐精石,味更咸苦,乃玄精之类。男食盐,谓盐枕作精块,有孔窍若蜂窠窠,可缄封为礼贽者,皆物也。唐、宋诸医不识此石,而以石膏、方解石为注,误矣寒水石有二,一是软石膏,一是凝水石。惟陶弘景所注,凝水之寒水石,与本文相合。苏恭、苏颂、寇宗奭、阎孝忠家所说,皆软石膏之寒水石。王隐君所说,则是方解石。家不详本文盐精之说,不得其说,遂以石膏、方解石指为水石。唐、宋以来,相承其误,通以二石为用,而盐精之水,绝不知用,此千载之误也。石膏之误近千载,朱震亨始明凝水之误,非时珍深察,恐终于绝响矣。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Gypsum Rubrum;Calcit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Gypsum;Calcite
科属分类 钙化合物类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