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卫生部直属 | 浙江 | 河南 | 广东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山西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 湖北 | 广西
贵州 | 云南 | 四川 | 陕西 | 重庆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新疆兵团 | 辽宁 | 吉林 | 海南 | 西藏 | 黑龙江 |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国卫生人才网 > 甘肃卫生人才网 > 酒泉 > 正文:玉门市卫生网: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通知》的通知
    

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通知》的通知

来源:玉门市卫生信息局 更新:2013-7-12 中国卫生人才网
玉门市卫生网: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有关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公告》的公告:玉门市卫生局文件玉政卫发[2012]123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通知》的通知 市属及驻玉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8号)转发给你们,夏秋季节属于手口足病高发季节,请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做好

玉门市卫生局文件

玉政卫发[2012]123号

 

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通知》的通知

市属及驻玉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8号)转发给你们,夏秋季节属于手口足病高发季节,请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做好手口足病中医药防治工作。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发〔200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各地应用中医药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在总结各地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现印发给你们,提供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二○○九年四月一日

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

(2009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历年均有发生,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在总结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今年部分地区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药的使用情况,特制定本指南。

一、证治方案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或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痿软,甚则发生喘、脱,危及生命。

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

(一)普通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咽痛、流涎,倦怠,纳差,大便多秘结,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参考处方:银花野菊花、黄连、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肠、直肠点滴。

加减:

1.高热、抖动、易惊加羊角粉冲服;

2.便秘加生大黄

3.咽喉痛加元参板蓝根

4.咳嗽杏仁、炙杷叶。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金莲泡腾片,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二)重型

1.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汗少,疹出不畅,嗜睡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昏睡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热祛风。

参考处方:生石膏、生大黄栀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广地龙全蝎、羚羊角粉(冲服),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肠、直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喘促,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迟缓,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参考处方: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浓煎鼻饲或直肠滴注。

重症患儿发病急,传变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三)中医药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蜜调外涂敷用,1日2-3次。

二、预防及生活调护

(一)预防

本病流行期间,婴幼儿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

可使用以下方药:

1.白菊花6克 生甘草3克 生山楂10克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适量频饮。适用于素有内热的小儿。

2.生薏米10克 扁豆10克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适用于素有脾胃虚弱的小儿。

上述两方剂量适用于3-5岁小儿,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生活调护

患儿饮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发物。

主题词:中医 手足口病 通知

主送:各市、州卫生局,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厅直有关单位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