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猪腹泻疾病如何防治?猪病症状治疗诊断治疗预防
    

猪病症状治疗:猪腹泻疾病如何防治?

腹泻疾病如何防治?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猪腹泻疾病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也是困扰着集约化养猪场重要疫病之一,而且难于解决问题。由于腹泻疾病是引起仔猪和幼龄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猪腹泻疾病的特点:(1)以消化道感染为特征,仔猪的症状最严重,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腹泻(水样,黏液状,带血样),呕吐和高度脱水,幼龄猪死亡率很高。(2)仔猪腹泻普遍存在,传播迅速。(3)交叉混合感染多,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4)康复后的猪生长发育受到障碍。(5)细菌性腹泻在药物治疗不合理时容易发生抗药性和病程拖长。(6)猪腹泻疾病的发生与诱因有很大关系。 怎样控制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关键性问题对腹泻的病因应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只有作出确诊才能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办法。现将引起猪腹泻的因子、流行特征、主要临床症状和病变及诊断和防治办法分别叙述如下:一、 猪腹泻疾病发生的原因 猪腹泻疾病的病因时多种的,总的讲有两大类因子引起。一类时非传染性的因子,包括饲料营养,由于饲料缺乏,影响猪的正常发育和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气候的变化也是引起猪腹泻的一种主要诱因。特别时幼龄仔猪,在冬、春季节保温不良情况下,容易引发腹泻;饲养管理不当,仔猪大小没有分开饲养,小的往往吃不饱,如时间一长,猪变为瘦弱,在受外界应激因素影响,而引起腹泻。有的在饲喂过程不定量,饱和饿不均,也会引发腹泻;环境卫生差,猪圈粪便不及时处理,造成猪舍氨气浓度升高,猪长期字啊这样环境中活动,容易感染某种细菌或病毒而发生腹泻。非传染性腹泻的特点:除饲料因素可导致群发性腹泻外,其他原因往往时散发,病猪和健康猪同饲没有传染性,如将病因解除或及时对症治疗,可以康复,其死亡率一般不高。 二类时传染性的因子。这类的腹泻一定是由某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后而引起腹泻,具有传染性。传染性因子有细菌,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猪魏氏梭菌感染(猪红痢)、猪痢疾等;病毒性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圆环病毒感染;全身性感染并有腹泻发生的如猪瘟、仔猪伪狂犬病,还有体内寄生虫病。 传染性腹泻疾病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原发性肠道病原,此病原在肠道定居繁殖,引起肠炎和腹泻。二、是全身性感染,其病原经血液循环侵害肠道引发腹泻(继发性腹泻病原)。现将原发于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腹泻的传染性疾病作分别叙述。二、 病原微生物引起猪腹泻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一)猪大肠杆菌病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大肠杆菌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认为是非病原性。20世纪中叶研究者证实某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动物和人有致病性,常导致幼龄猪腹泻和败血症,而且对集约化养猪的危害日益明显,也是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重要病原之一。 大肠杆菌抗原结构复杂,有菌体(O)抗原171种;表面(K)抗原103种;鞭毛(H)抗原60种,它可以组合成许多血清型,菌毛抗原(F)被用于血清学鉴定。近年在仔猪黄痢病中分离到O-157血清型,O8、O138、O-141多见于猪,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和生化反应等方面没有区别。 大肠杆菌致病作用。菌毛的侵袭性是以菌毛的粘附特性对宿主的侵袭过程种起关键性作用,通过布朗运动、对流运动和主动接近定居点,使大肠杆菌在定居点沉积,这些现象为非特异性吸附,一部分会被宿主清除,另一种时菌毛黏附因子与宿主上皮细胞受体结合,这是种特异性吸咐,不易被宿主清除,是致病作用的关键,大肠杆菌定植后开始大量增殖。还有大肠杆菌产生外毒素,使肠粘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大肠杆菌引起仔猪腹泻有黄痢和白痢两种:1.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潜伏期短,生后12小时内即可发病。本病常发生于生后1周内,一般1-3日龄发病最多,而且死亡率高。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本病的发生于产房卫生条件及保温性能有密切关系。如果产房卫生条件差,母猪的粪便污染严重,母猪乳头不洁,加上产房保温不好,(1周内哺乳仔猪最适宜温度为28℃-32℃),极容易诱发黄痢。我们在调查二个猪场,1个猪场产房小(30-40头猪),保温性好,产房也比较清洁,没有粪便堆积,该场仔猪黄痢很少发生;另一个猪场产房大(100多头母猪)而母猪臀部相邻,粪便始终清除不干净,加上保温性能很差,(冬季保育箱仅18℃),在这样环境之下,该场黄痢发病率56%,死亡率35%。一窝仔猪出生时正常,短者在1天内,突然有1-2头仔猪排除黄色奖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仔猪很快消瘦、脱水,继而出现昏迷而死亡,接着同一窝其他猪也相继拉黄痢。死亡高峰1-3日龄,5日龄以后拉黄痢死亡率不高。死亡仔猪剖检见尸体脱水严重,肠道膨胀,含有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十二指肠段有弥漫性出血,空肠、回肠次之。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有的见肝和肾有坏死地方。2. 仔猪白痢本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者居多,而病死率较低。在一窝仔猪中发病是相继发生。如体格强壮者不发病,在不同窝仔猪中有的窝发病较多,有的窝不发病,但此病拖延时间较长。仔猪白痢与诱因也有密切关系。如母猪奶水不足,仔猪吃不饱,或母猪奶汁浓,仔猪易感口渴,因此仔猪容易吃污染尿粪水。另外气候骤然变化也会诱发白痢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具有腥臭味,病猪逐渐消瘦,拱背,皮毛粗乱。病程一般1周左右,大部分能自行康复,很少死亡,但发育迟缓。剖检见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肠粘膜卡他性炎症,有多量黏液性分泌物。(二)仔猪红痢本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的肠毒血症。1955年首次发生于英国,以后世界许多国家相继报道本病。我国1971年发现本病,据调查我国有15个省有本病的存在。C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能产生α、β毒素,特别β毒素,可引起仔猪的肠毒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形成芽孢后,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冻干保存其毒力和抗原性10不发生变化。本菌常存在一部分母猪肠道中,随粪便排出而污染猪舍环境或污染哺乳母猪乳头和垫料。当仔猪出生后不久吸吮被本菌乌日娜母猪的奶,本菌进入仔猪空肠繁殖,侵入绒毛上皮组织,沿基膜繁殖扩张并产生β毒素,使受害组织充血、出血和坏死。因此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在同一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最高可达100%,病死率一般为20%-70%。猪场一旦生了本病,不易清除。因为成猪肠道含有本菌,而污染土壤、下水道和尘埃中,这给根除本病带来一定难度。仔猪红痢最急性型在出生后1d内就可发病,症状多不明显,只见仔猪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程短促,很快处于濒死状态。急性型最常见,病猪排出红褐色液状稀粪,含有少量灰色组织碎片,病猪日益消瘦和虚弱,一般在2-3d死亡,致死率可达100%。剖检见空肠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含血的液体,空肠绒毛坏死。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病程长的以坏死性肠炎为主。黏膜有黄色或灰白色坏死性假膜,容易剥离,肠腔内有坏碎片。脾边缘有小点状出血,肾呈灰白色。腹水多成血性。
-----

大肠杆菌引起的多见
-----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和保温,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