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猪谨防几种热点病
-----
疾病控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时至深秋,仍需要抓好养猪生产过程中疾病防治工作,本文对目前的养猪生产中的几个热点病介绍如下:1、蓝耳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猪发生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流行特点: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秋冬季节,且各个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得病,但以妊娠母猪和2日龄~28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其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接触传染和空气传递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旦传入可出现持续感染达16个月之久,2个月~3个月内有85%~95%的母
猪血清学检查呈阳性。2、猪伪
狂犬病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征,多数动物于局部皮肤呈现持续性的剧烈瘙痒。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也有差异。哺乳仔猪出现
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
流产。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痒现象。
流行病学: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动物甚多,有猪、牛、羊、犬、
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猪多为隐性感染。这些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较长期地带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粪尿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本病。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以致引起流产和死产。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3、圆环病毒病病原:猪圆环病毒病是指以PCV-2型圆环病毒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他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本病的病原体是PCV-2型圆环病毒,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PCV-1型没有致病性。发病类型和临床症状主要有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皮炎
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
震颤、肠炎等。当前,应重点注意PMWS、PRDC、繁殖障碍和先天性震颤。4、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身上;病原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其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为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料肉比提高。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节肢动物叮咬以及
器械的机械性传播。5、胸膜
肺炎本病是由
胸膜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典型症状和病变,多呈最急性和急性病程而突然死亡,慢性或呈衰弱性消瘦。主要通过空气沫传播,在集约化饲养密度较大的条件下最易传播,特别是运输过程拥挤或气候突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病,成年猪呈隐性经过或表现为呼吸障碍。本病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世界性工厂化养猪五大疫病之一。6、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本病毒对热、
消毒药和酸碱的抵抗力均很强。流行特点: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病猪和带病毒猪是传染源。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带毒排毒。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经胎盘感染。由于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容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猪场在大鼠感染后,其粪便带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媒介。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发生本病的猪群,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传播相当广泛。许多种猪场常有本病存在。7、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一些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传染病症的总称。急性型常为出血性
败血症和脑炎,慢性型则以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症为特点。而E群链球菌引起的淋巴结脓肿最为常见,流行最广。C群引起败血性链球菌病危害最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流行病学: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新生仔猪感染,多为母猪传染所致。据报道,我国流行的败血性链球菌病病愈猪,经6个月仍能从扁
桃体检出本菌。伤口(如新生仔猪
脐带伤口)和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各年龄猪均易感,其中新生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猪发病较少。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常呈地方流行性,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短期内波及全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新疫区流行期2周~3周,高峰期1周左右。猪淋巴结脓肿的发病率可达90%,猪群内可连年发病。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