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鸡 > 鸡病防治 > 正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
    

鸡病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一、病原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www.med126.com/shouyi/pig/wenda/病毒属,法氏囊病毒粒子为二十面立体对称的球形,直径55~65纳米,无囊膜,单层核衣壳,法氏囊病毒能在鸡胚繁殖,鸡胚适应的法氏囊毒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肾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等各种细胞上生长良好,并产生病理变化。病毒抵抗力强,能耐受乙醚、氯仿、高温及胰酶的处理,对紫外线有抵抗力,56℃5小时、60℃30分钟均不能使其失活,耐酸(pH2)但不耐碱(pH12)。1%石炭酸、甲醇、福尔马林或70%酒精处理1小时可杀死病毒,3%石炭酸、甲酚或0.1%汞溶液处理30分钟也可灭活病毒,0.5%氯化铵作用10分钟能杀死病毒。法氏囊病毒有2个血清型,Ⅰ型法氏囊病毒对鸡有致病力,Ⅱ型病毒对鸡没有致病力。近年研究表明,Ⅰ型病毒存在变异株和超强毒株(vvIBDV),能突破传统疫苗的保护。
  
  二、流行特点
  
  发病日龄明显变宽 第一次免疫之后和第二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有3日龄发病的报道,最长可延长到200日龄的产蛋鸡,而且高日龄鸡群患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形成区域性爆发的报道。高日龄发病蛋鸡的临床症状和病变与传统毒株基本相同,但法氏囊与正常同龄鸡群随着性成熟而萎缩消失不同,表现为肿大出血,此时鸡群的死亡率也较低,一般低于15%。

  非典型病例增多,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 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3~5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宿主范围扩大 过去一直认为鸡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但最近研究表明,麻、鸭、鹅均可自然感染法氏囊病毒,成为病毒的携带者。从鸡舍采集到的小粉甲虫中分离到法氏囊病毒,说明其可能充当生物学和机械的传播媒介。

  出现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 法氏囊病毒变异毒株的抗原性与血清Ⅰ型存在明显差异,传统疫苗株对其交叉保护力仅为10%~30%,致病特性以出现亚临床型症状为主,没有经典毒株所导致的高死亡率及典型的腿肌出血等症状,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感染鸡群死亡率不高,但可引起肝脏坏死和明显的脾脏肿大。最典型的病变是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并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vvIBDV虽然抗原性无变化,但鸡血液中传统疫苗株高滴度的抗体并不能抵抗vvIBDV的攻击。临床症状与经典毒株相同,病变却更严重,可使法氏囊、胸腺、脾脏和骨髓严重损伤,死亡率在50%以上。

  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症、继发症增多,间接损失增大 法氏囊病毒可以造成法氏囊组织破坏,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导致免疫抑制。发病鸡日龄越早,免疫抑制越严重,如果鸡群2周龄以前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会造成终身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它疾病的抵御能力,发病鸡群极容易继发或并发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超过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的直接损失。

  免疫后仍然发病 造成免疫后仍然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免疫时鸡群正处于法氏囊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此时免疫可加速该病的发生;免疫时苗毒被鸡群较高水平的法氏囊母源抗体中和,出现人为的免疫空白期;超强毒株和变异毒株感染。

  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北方每年6~9月份,南方4~10月份多发。这一时期正是南、北方的多雨季节,温度较高湿度大,球虫病多发,往往鸡群在未免疫之前已经发生球虫病而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而影响了法氏囊的免疫效果。另外,一种小粉壳甲虫可以传播法氏囊病毒,夏秋季昆虫传播疾病也增加了法氏囊病的感染机会。

  三、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病初可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2天内可波及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发病后1~2天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7天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

  四、剖检与鉴别诊断

  剖检 病死鸡严重脱水,胸肌和腿肌常见刷状或线状出血,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并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的变化最为明显,感染后4~6天法氏囊肿大,可见出血或有淡黄色的胶冻样渗出液,感染后7~10天法氏囊萎缩。变异毒株只引起法氏囊迅速萎缩,超强毒株引起法氏囊严重出血、瘀血,呈“紫葡萄样”外观;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鉴别诊断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硒和VE缺乏症都出现肌肉出血,但缺硒和缺VE时无法氏囊病变,饲料中补充硒和VE后,病症逐渐减轻或消失。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新城疫都有可能出现腺胃乳头及其他器官出血,但鸡新城疫病程长,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无法氏囊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鸡传染性贫血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鸡,病鸡骨髓黄染,翅膀或腹部皮下出血(又称蓝翅病),胸腺、法氏囊萎缩。

  4.发生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鸡表现鸡冠苍白、精神沉郁、内脏器官和肾脏出血以及胸肌、心肌等部位有小白色结节或血肿,结肠上有小的囊肿。

  四、防制对策

  (一)严格的卫生消毒及管理措施

  1.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鸡法氏囊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病鸡舍病毒可较长时间存在,因此如何清除饲养环境中的法氏囊病毒成为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科学处理病死鸡、鸡粪等排泄物。加强日常消毒,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

  2.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鸡群体质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给鸡群创造适宜的小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同时要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

  (二)科学的免疫

  1.疫苗的选择 毒力低的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如B87、D78等,这类疫苗对法氏囊没有损伤,但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弱,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条件下不能诱发保护作用,无法有效地抵抗法氏囊野毒的感染。毒力高的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如2512可有效地抵抗法氏囊病毒感染,但对法氏囊有不可逆的损伤,会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影响其他疫苗免疫效果。因此疫苗的选择应根据传染性法氏囊的流行特点、鸡场法氏囊病毒的污染程度和鸡场的卫生状况、雏鸡母源抗体的水平及其均匀度、鸡的品种等来确定使用疫苗的种类。有母源抗体的鸡群可选用中等毒力疫苗,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可选用弱毒疫苗,二免时用中等毒力疫苗;对于法氏囊病毒污染程度较重的地区和鸡场,可以考虑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活疫苗,它们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强,免疫效果较好。

  2.免疫程序的制订 制订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以便选择适当的免疫时间,有效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尤其要考虑母源抗体对首免的影响,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雏鸡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不论母源抗体水平有多高,都会以一定的半衰期平稳下降,2~3周以后,母源抗体将不能有效地保护雏鸡免受传染性法氏囊强毒的侵袭,所以对雏鸡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的免疫,使其尽早获得主动免疫是当务之急,而法氏囊活苗的免疫是所谓的“占位”免疫,即只要法氏囊活苗能突破雏鸡的母源抗体并能先于法氏囊野毒在雏鸡法氏囊定殖即可成功免疫该雏鸡,以后的再次或多次活苗接种则只对首免或前几次免疫未成功的鸡只有效,因此主动免疫成功与否,与接种疫苗时传染性法氏囊母源抗体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接种疫苗时母源抗体太高,将对主动免疫造成干扰,如果接种疫苗时间太晚,则母源抗体消失,雏鸡得不到保护,所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适当的时机接种法氏囊疫苗是传染性法氏囊免疫成功的关键。

  初免时间的确定 一种方法是用琼脂扩散试验(AGP)测定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然后推算合适的首免日龄,如果阳性率低于80%,鸡群应在10~17日龄进行首免;若阳性率达80%~100%,在7~10日龄再采血测定一次,如阳性率低于50%,鸡群应在14~21日龄首免,若超过50%,鸡群应在17~24日龄首免。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种鸡的免疫情况确定初免时间,种鸡开产前和产蛋期注射过灭活疫苗的,其后代母源抗体一般比较高,雏鸡应在14~18日龄首免;种鸡没有注射灭活疫苗的,其后代母源抗体一般比较低或没有,雏鸡应在1~5日龄首免。

 
 


畜牧导航: 养鸡资讯   鸡价格行情   养鸡技术   鸡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鸡问答   鸡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