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金水六君煎功效主治药物组成
    

金水六君煎

别名
处方来源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药物组成
当归2钱,熟地3-5钱,陈皮1钱半,半夏2钱,茯苓2钱,炙甘草1钱。
加减
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7-8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5-7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1-2钱。
功效
润枯燥湿。益阴化痰。
主治
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症。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水2钟,生3-7片,煎7-8分。食远温服。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1.支气管哮喘:吴某某,男,74岁,门诊病历208108,1963年10月30日就诊。主诉: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已三年。一年来经中西医诊治,服小青龙汤,麻黄素,氨茶硷等药物,仍无著效。来门诊时,咳嗽气喘,呻吟不已。自诉胸痞不舒,咯痰不爽,颇有气机欲窒之状。诊其脉来细弱而虚,两尺略带涩象,舌苔微白而腻,中见光剥,渴喜热饮,食不知味,高年脾弱失运,下元失纳,积痰随气而升,拟金水六君煎等意,固肾降逆为治。方用姜半夏、杏仁各二钱,茯苓、熟地各三钱,当归、陈皮、炙草各一钱,别直参、五味子五分,白芥子八分,胡四钱。服二剂复诊,咳嗽已减,气促渐平,胸痞见舒,精神转爽。原方加附子一钱,别直易潞参,嘱服二剂,后经访问,基本恢复健康。
2.浸润型肺结核肺气肿:郑某某,男,58岁,干部。1982年2月8日初诊。患者形容消瘦,咳嗽胸闷,气急喘促,反复发作多年。近二年来症状明显加重,发作时喘息抬肩不得卧,咽喉痕痒,喉间漉漉有声,胸闷气促,自觉有气从下而上,直窜喉间,且咳嗽频频,呕吐清涎,甚则喘时面红耳赤,眼泪鼻涕不止,胃纳呆。X线胸透:1.右侧浸润型肺结核;2.肺气肿。舌红,苔腻,脉弦细。中医辨证:虚喘(肾虚作喘,兼有痰湿)。治以补虚纳气,兼化湿除痰。方用金水六君煎加减。处方:熟地、栝楼皮各15g,当归、杏仁、茯苓、法半夏、橘红、五味子、葶苈子各10g,苡仁24g、白蔻仁6g,生谷芽30g。12日复诊,服三剂症减。照方六剂,诸症大减,因要返汕,拟上方加减,由患者带处方回汕常服。后询其亲属,谓回汕后病情稳定,无火发作。
3.肺原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朱某某,男,68岁,退休干部。住院号01294。患者因胸闷气急,动则气喘十余年,近半个月来加剧,于1982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时症见形体消瘦,面色微红,语声低顿短促,胸闷气急,呼吸气促,动则气喘,口干口具不多饮,夜间尤甚,喉间有痰,粘稠难咯,晨起则咯出白色粘稠痰液数口,间有腰痠腿软,每遇寒冷天气易受风寒而上症益甚。曾先后多次治疗未见效。X线胸透:1.肺原性心脏病;2.慢性支气管炎。舌黯红,苔黄腻而干,脉弦细而代,证属喘证(虚实交错,本虚标实)。治以宣肺平喘,理气化痰,补虚纳气。用银芩泻白散加减。共服八剂后,喘证稍减,痰易咯出,能起床步行至厕所解二便,亦不须停顿休息。此时痰浊阻塞肺络的症状缓解,而上气不接下气等肾不纳气的症状突出,乃即转用金水六君煎加减以治本。处方:当归、熟地、茯苓、法半夏、橘红、杏仁、五味子、款冬花、紫菀各10g,甘草6g。服至1983年2月9日共40剂,病情好转出院。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1.《成方便读》。凡年高之人,血脉枯涩,经络隧道多不流利,若有湿热内盛,肺失治节之令,则咳嗽连声,断续不已。甚则周身经络掣痛,或闪气心痛,斯时也不得不以二陈之属化其痰,然恐血枯之人,不足以当其燥,故特加归、地以濡其血而泽其枯,方为不偏不倚,两得相宜,全在学者酌宜用之耳。
2.《中国医学大辞典》:二陈汤为祛痰之通剂,盖以痰之本,水也,茯苓利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制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俱加茯苓,呕者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此方取熟地寒润,当归辛润,加此二味,用为脾肾虚寒,水泛为痰之剂,不知肺寒非干姜、细辛合用不可,肾寒非姜、附重用不可。若用归、地之寒湿助其水饮,则阴霾四布,水势上凌而气逆咳嗽之病日甚矣。
备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金水六君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金水六君子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经论书籍: 《经络全书》 《四圣心源》 《内经评文》 《灵枢悬解》 《素问悬解》 更多>>
伤寒金匮: 《伤寒说意》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悬解》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更多>>
诊治书籍: 《脉诀刊误》 《脉诀乳海》 《脉理求真》 《脉确》 《脉象统类》 更多>>
本草书籍: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纲目》 更多>>
方言书籍: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经》 《急救便方》 更多>>
内科书籍: 《中国医籍考》 《中风论》 《重订灵兰要览》 《重订广温热论》 《止园医话》 更多>>
妇科书籍: 《产宝》 《产鉴》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更多>>
儿科书籍: 《保婴撮要》 《保幼新编》 《慈幼便览》 《慈幼新书》 《达生编》 更多>>
外科书籍: 《金疮秘传禁方》 《救伤秘旨》 《立斋外科发挥》 《伤科补要》 《伤科大成》 更多>>
五官书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包氏喉证家宝》 《喉科秘诀》 《喉科指掌》 更多>>
针灸书籍: 《针经指南》 《针灸大全》 《针灸甲乙经》 《针灸聚英》 《针灸神书》 更多>>
医论书籍: 《思考中医》 《四圣悬枢》 《塘医话》 《推求师意》 《外经微言》 更多>>
医案书籍: 《马培之医案》 《奇症汇》 《三家医案合刻》 《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更多>>
综合书籍: 《急救广生集》 《景岳全书》 《明医杂着》 《明医指掌》 《儒门事亲》 更多>>
养生书籍: 《食疗方》 《寿世传真》 《寿世青编》 《心医集》 《服食导饵》 更多>>
其它书籍: 《本草问答》 《疯门全书》 《厘正按摩要术》 《医暇卮言》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