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慢性胆囊炎 中医治疗方法/实验室检查
    

慢性胆囊炎

一般描述: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本病常与胆道结石合并存在。其分为感染性胆囊炎、
代谢性胆囊炎和阻塞性胆囊炎三种类型。中医称此病为胆胀,是因湿热痰瘀等邪阻滞于胆,
或因情志郁怒等刺激,使胆气郁滞不舒,。以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痞胀等为主要表现的内
脏胀[著]病类疾病。
症状描述:  
反复发作性上腹痛:疼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
胆绞痛:有反射性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发热黄疸不常见。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间歇期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闷不适、嗳气、泛酸、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
体症描述:  
右上腹部压痛,或可扪及囊性包块。
murphy征阳性。
急性发作时,可有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
发病原因:  
有结石刺激、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胆固醇代谢障碍、胰液消化酶返流等,或
由急性胆囊炎遗留而来。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胆,涉及肝与脾。由于饮食偏嗜,情志失调
,湿热未尽,邪著胆腑,以致肝气郁滞,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气血淤阻,湿热蕴结,甚至形
成砂石,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故现右胁痞胀、疼痛,纳呆腹胀等症而反复发作。
本病较为顽固,常反复发作,且多数合并有胆石,正气尚旺者一般预后良好,若体弱而经常
发作则预后较差。
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依据:★ 右上腹痛,Murphy征阳性。★ 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史。
超声检查:可发现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结石、膨大的胆囊、胆囊钙化和胆囊乳状不透明阴影等
。★ 胆囊造影时胆囊不显影,可显示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和浓缩功能不良。
腹腔镜检查:色泽为灰白色,胆囊缩小和明显粘连以及胆囊变形。中医认为本病多见于女性
肥胖者。好发于30-50岁。可有胆瘅病史,病程较长,常呈慢性迁延性经过,可反复急
性发作。
右上腹部隐痛,痞胀不舒,纳呆,腹胀,嗳气,便溏。诸症于进食油腻后加重。
发作时可为右上腹绞痛,放射至右肩,可伴发热,或有恶心呕吐。右上腹有压痛,胆囊区触
痛明显,甚或触及肿大之胆囊。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
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缩小或变形。
X线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阳性结石及胆囊钙化、胆囊膨胀的征。★ 胆囊造
影:可发现胆石及胆囊缩小、变形,胆囊浓缩与收缩功能不良,胆囊显影淡薄等慢性胆囊炎
征象。
十二指肠引流:可发现胆汁内有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沉淀,被胆汁黄染的脓细胞、华枝睾
吸虫卵、梨形鞭毛虫滋养体等。
纤维腹腔镜检查:发现胆囊失去光滑、透亮和天蓝色的外观,变为灰白色,并有胆囊缩小和
明显粘连。
疾病辨析:  
消化性溃疡
慢性肝炎
慢性胰腺炎。中医鉴别:胃疡、胃络痛、胃痞、胃胀、胃癌等:据病史、体征、X线钡餐、
胃镜和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资鉴别。
胰胀(慢性胰腺炎):中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X线腹部摄片有时发现胰腺钙化或结石,胰
功肽试验排泄率明显减少。
肝著(慢性肝炎):有肝热病或肝瘟病史,无胆阐急性发作史,肝功能异常,肝脏多肿大,
B型超声波及胆囊造影无胆囊异常发现。
肝癌、胆癌:病史短,进展快,腹痛、黄疸等呈进行性加重,B型超声波、CT等检查可资
鉴别。肝癌并有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肝肿大且坚硬不平。
治疗方法:  
肝气郁滞证
证候:上腹胀痛,连及胁肋或肩背,胸脘满闷,口苦厌油,舌苔薄白或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青皮郁金延胡索、香附行气止痛;大便干燥,加大黄槟榔;腹胀,加
厚朴、草豆蔻;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嗳气、呕吐,加代赭石、炒莱菔子;伴胆石,
内金金钱草海金砂
肝胆郁热证
证候:右胁疼痛,痛牵脊背,口苦口干,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苔黄,脉弦。
治法:清泻肝胆、理气止痛。
主方:清胆汤
用法:
加减:心烦、失眠,加丹参枣仁;黄疸,加茵陈、胆草;口渴喜饮,加花粉、麦冬;恶
心呕吐,加制半夏竹茹
肝郁脾虚证
证候:右上腹胀痛,痞闷不舒,纳呆,腹胀,嗳气,便溏,舌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
主方:柴芍六君子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木香、郁金等;有畏冷、肢凉者,加干、炮附子;胁腹冷痛,加吴茱萸
乌药;有血虚证候,加熟地当归
肝胆瘀滞证
证候:右上腹疼痛,痛有定处,状如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方:复元活血汤
用法:
加减:一般可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口苦、心烦,加胆草、黄芩;脘腹胀甚,加枳壳
木香;恶心呕吐,加制半夏、竹茹。
肝郁阴虚证
证候:右胁隐隐作痛,或略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午后低
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疏利肝胆。
主方:一贯煎
用法:
加减:心烦、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灼痛,加白芍甘草;急躁易怒,加栀子
、青皮、珍珠母。
其他疗法: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主穴为胆囊穴、胆俞,配穴为内关、上脘,平补平泻法。
★ 耳针疗法:胆穴、胰穴、交感,中度刺激或留针。
★ 电针疗法:右胆俞(接阴极)、胆囊穴、日月、中脘、梁门、太冲(接阳极),每次2
0-30分钟,每日1-2次。
单方验方:
★ 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砂15g,白芍15g,柴胡15g,水煎服。
玄明粉、海金砂、广郁金,等量研末,每次3g,每日3次,开水送服。
★ 姜二金汤:生姜6-10g,橘皮10g,郁金10g,鸡内金10g,水煎,代茶
饮。可常服用,适用于肝郁脾虚证。
利胆汤:竹茹12g,枳实10g,陈皮6g,茯苓10g,水煎,代茶饮。可常服用
,适用于肝郁脾虚证。
★ 消炎利胆茶: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水煎,代茶饮。适用于肝胆郁热证。
山楂片2片,每日3次。
敷贴疗法:芒硝30g,生大黄60g,均研细末,大蒜头1个,米适量,共捣成糊状,
布包外敷于胆囊区。
饮食宜低脂、易消化。
评   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症状减轻。
未愈:症状无变化。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经论书籍: 《经络全书》 《四圣心源》 《内经评文》 《灵枢悬解》 《素问悬解》 更多>>
伤寒金匮: 《伤寒说意》 《伤寒心法要诀》 《伤寒悬解》 《伤寒寻源》 《伤寒医诀串解》 更多>>
诊治书籍: 《脉诀刊误》 《脉诀乳海》 《脉理求真》 《脉确》 《脉象统类》 更多>>
本草书籍: 《本草崇原》 《本草从新》 《本草撮要》 《本草分经》 《本草纲目》 更多>>
方言书籍: 《洪氏集验方》 《华佗神方》 《回生集》 《本草分经》 《急救便方》 更多>>
内科书籍: 《中国医籍考》 《中风论》 《重订灵兰要览》 《重订广温热论》 《止园医话》 更多>>
妇科书籍: 《产宝》 《产鉴》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更多>>
儿科书籍: 《保婴撮要》 《保幼新编》 《慈幼便览》 《慈幼新书》 《达生编》 更多>>
外科书籍: 《金疮秘传禁方》 《救伤秘旨》 《立斋外科发挥》 《伤科补要》 《伤科大成》 更多>>
五官书籍: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包氏喉证家宝》 《喉科秘诀》 《喉科指掌》 更多>>
针灸书籍: 《针经指南》 《针灸大全》 《针灸甲乙经》 《针灸聚英》 《针灸神书》 更多>>
医论书籍: 《思考中医》 《四圣悬枢》 《塘医话》 《推求师意》 《外经微言》 更多>>
医案书籍: 《马培之医案》 《奇症汇》 《三家医案合刻》 《邵兰荪医案》 《孙文垣医案》 更多>>
综合书籍: 《急救广生集》 《景岳全书》 《明医杂着》 《明医指掌》 《儒门事亲》 更多>>
养生书籍: 《食疗方》 《寿世传真》 《寿世青编》 《心医集》 《服食导饵》 更多>>
其它书籍: 《本草问答》 《疯门全书》 《厘正按摩要术》 《医暇卮言》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