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出疹性疾病,又称婴儿玫瑰疹。临床以持续高热,3-5 |
天后热退疹出为特征,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儿,传染性不强,临床经过良好。四季均可发 | |
病,以春冬两季为多。本病的病原尚未分离成功,近年来认为可能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所致 | |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 |
症状描述:
|
发热期:起病急,体温骤升,多为高热39-41℃,持续3-5天。全身症状较轻,可见 |
咽部轻到中度充血及头颈部(枕骨下和颈后)淋巴结轻度肿大。 | |
出疹期:发热3-4天后,热退疹出。皮疹形态不规则,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 | |
压之退色。首先见于躯干、颈部,近迅速波及全身。皮疹分布以躯干多,面部较少,肘膝以 | |
下极少或没有。皮疹持续时间短,1-2日内很快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 |
发病原因:
|
可有幼儿急疹接触史,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 |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象常见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其余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 |
疾病辨析:
|
麻疹:卡他症状重,有麻疹粘膜斑,全身症状较重,皮疹于发热高峰出现,出疹初期热度持 |
续不退,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脱屑。 | |
风疹:前驱期短而不显,发热不著,皮疹出现早,发热1-2日内出现,多有融合,出疹后 | |
1-2日退热。 | |
肠道病毒感染:埃可病毒16型可引起特殊的出疹性热病,似幼儿急疹,但传染性较强,可 | |
见于较大儿童和成人,咽部多出现疱疹或溃疡,并有较显著的结膜炎,皮疹分布较广泛。 | |
药疹:有用药史,皮疹多见于四肢,多有融合,停药后皮疹渐消退。 | |
治疗方法:
|
发热期 |
证候:突然高热,纳差,尿黄,或见呕吐,腹痛,泄泻,咽红目赤,但精神如常,舌红,苔 | |
薄黄,指纹青紫,脉浮数。 | |
治法:疏风清热。 | |
主方:桑菊饮加减。 | |
用法: | |
加减:腹痛加枳实;泄泻加葛根、生扁豆;高热惊厥加蝉衣、地龙。 | |
出疹期 | |
证候:热退身凉,周身出现麻粒样红色丘疹,针尖大小,从颈部延及全身,压之退色,一、 | |
二日即消退,不留疤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滞。 | |
治法:凉血解毒。 | |
主方:化斑解毒汤加减。 | |
用法: | |
加减:皮疹痒甚加银花藤、白鲜皮;口渴便干加花粉。 |
经论书籍: | 《经络全书》 | 《四圣心源》 | 《内经评文》 | 《灵枢悬解》 | 《素问悬解》 | 更多>> |
伤寒金匮: | 《伤寒说意》 | 《伤寒心法要诀》 | 《伤寒悬解》 | 《伤寒寻源》 | 《伤寒医诀串解》 | 更多>> |
诊治书籍: | 《脉诀刊误》 | 《脉诀乳海》 | 《脉理求真》 | 《脉确》 | 《脉象统类》 | 更多>> |
本草书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从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经》 | 《本草纲目》 | 更多>> |
方言书籍: | 《洪氏集验方》 | 《华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经》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内科书籍: | 《中国医籍考》 | 《中风论》 | 《重订灵兰要览》 | 《重订广温热论》 | 《止园医话》 | 更多>> |
妇科书籍: | 《产宝》 | 《产鉴》 | 《妇科秘方》 | 《妇科秘书》 | 《妇科问答》 | 更多>> |
儿科书籍: | 《保婴撮要》 | 《保幼新编》 | 《慈幼便览》 | 《慈幼新书》 | 《达生编》 | 更多>> |
外科书籍: | 《金疮秘传禁方》 | 《救伤秘旨》 | 《立斋外科发挥》 | 《伤科补要》 | 《伤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书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条辨》 | 《包氏喉证家宝》 | 《喉科秘诀》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针灸书籍: | 《针经指南》 | 《针灸大全》 | 《针灸甲乙经》 | 《针灸聚英》 | 《针灸神书》 | 更多>> |
医论书籍: | 《思考中医》 | 《四圣悬枢》 | 《塘医话》 | 《推求师意》 | 《外经微言》 | 更多>> |
医案书籍: | 《马培之医案》 | 《奇症汇》 | 《三家医案合刻》 | 《邵兰荪医案》 | 《孙文垣医案》 | 更多>> |
综合书籍: | 《急救广生集》 | 《景岳全书》 | 《明医杂着》 | 《明医指掌》 | 《儒门事亲》 | 更多>> |
养生书籍: | 《食疗方》 | 《寿世传真》 | 《寿世青编》 | 《心医集》 | 《服食导饵》 | 更多>> |
其它书籍: | 《本草问答》 | 《疯门全书》 | 《厘正按摩要术》 | 《医暇卮言》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