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汇总一下我看过的医书
    

四圣心源:汇总一下我看过的医书

本帖最后由 xiaodiega 于 2013/2/11 22:47 编辑 www.med126.com/zhuyuan/

今天是蛇年的第二天。一转眼,学医前前后后已经四年多了。过年在家有闲,回顾一下我这些年来的学医历程,汇总一下看过的书,供大家参考。

2000春-2001秋 启蒙时代

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系列):
  • 中医基础理论(还算有趣。有点哲学意味(咱本来就对哲学感兴趣)。基本算是学进去了吧。建立了些概念。对人体水液代谢循环(脾、肺、肾、膀胱)最有印象。也有看不太懂的,记得当年很长时间,都不理解“淤血”和“活血化瘀”是怎么回事儿)
  • 中医诊断学(实在太枯燥了。硬着头皮看完。很佩服当年读书的毅力)
  • 中药学(实在太枯燥了...不说了)
  • 方剂学(当时看的这些书里头,就数这本书看了觉得最有收获。大概知道中医是怎么开方子了...若干年后,唯一记得的一个经方,就叫“小青龙汤”。至于组成药味,早忘了)
  • 中医内科学(边看边摘笔记,写提纲摘要)
  • 中医各家学说(只看了半本。看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靠学的那么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里的知识,无法理解后世医家那些形形色色的理论)
  •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人卫出版社的。内经+伤寒+金匮+温病。草草浏览一遍,实在看不懂)

趣味读物:
  • 中国传统医学漫话(印象中蛮有趣的,也算看得懂。还推荐给同事看)
  • 中医解梦(主要用内经理论来解梦。较多应用五行理论。有点意思。但没看完)

其他:
  • 把《家庭医学全书》里的中医篇的一百多页也啃了一下...还有一本《太医名医奇案赏析》读了几页,算是当年唯一看过的一点医案...话说当年因为一位朋友的诱导,激起了一点点小兴趣,然后从这一点兴趣出发,想对一门有趣的传统学问,作一些了解。然而实在没啥书可看啊。没有网络,也不知该从何学起,就觉得学教材总没错,于是就从上海书城买了几本教材回来啃。至于学习方法,还是学校里临时抱fo脚应付考试的那一套。但也正因为书少,四大基础,每本都读了两遍以上,算是“精读”了吧。当然,看得懂看不懂,能懂多少,过了一两年后还能记得多少,是另一回事。当年年纪轻无家无口,上一辈的身体还好,又没有网上买药的途径,没有任何临床实践机会,其实学了也白搭,呵呵。。

2002-2009 黑暗时代

只记得中医之脾不等于西医之脾,拿这个与人辩论中医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又记得教材里说温病学说是中医学在清代的大发展,于是跟人说中医也并不固步自封,中医也在发展...除此之外,算是勉强还记得起五行生克的顺序,还有什么滋水涵木、补土生金等几个名词。其他的...都还给课本了。
记得大概07年左右吧,逛福州路书店,偶然看到一本《思考中医》。拿起来翻了翻,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觉玄之又玄。摇摇头,又放下了。

2010 文艺复兴时代

前期以兴趣读物为主,后期以复习中医基础教材为主。

兴趣读物:
  • 马悦凌:《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不生病的智慧》
  • 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I、II、III、IV
  • (马悦凌和中里巴人的书是我单位里的徒弟买的。我有点兴趣,想借来看,她就干脆送给了我。这两套书于我,不啻于但丁的神曲,预示了一个复兴时代的诞生...)
  • 萧宏慈:《医行天下》。看后很羡慕,也很震撼。羡慕的是萧老师医行天下的潇洒,震撼的是拉筋正骨法治病的神奇。网上得知萧老师在北京开课,颇想去北京拜他为师。。。
  • 刘力红:《思考中医》(作为有深度的兴趣读物还可以。至少我2011年秋复读时,还不觉得肤浅。现在如果再看,可能是另外的感觉...)
  • 李阳波:《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 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
  • 卢崇汉:扶阳讲记
  • 罗大伦:《古代的中医》全集。真正的启蒙读物!强烈推荐!我是下载了天涯上完整的帖子,包括所有跟帖评论,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着看完的(后来买了全套书收藏,还另买了一套送给朋友)。看了就不舍得放下。多少次看得心潮澎拜,多少次看得泪流满面。正是在书中那些古代大医精神的激励下,我立下了自学中医的志向。
  • 罗大伦:阴阳一调百病消
  • 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当散文看不错)
  • 方舟子:批评中医(反面教材。下的电子版。记得刚开始看时还战战兢兢,怕这本书会说服我。怕这本书真的证明了中医是伪科学。看了以后才知道...肘子连半壶水都称不上。不过是以伪科学的精神来批判“伪科学”而已,呵呵。方老师的这本书真的起了反面作用,看完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医道,要以事实向身边所有的朋友证明方氏逻辑的荒谬...)

中医基础:
  •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视频(硬着头皮看完)
  • 朱文锋:诊断学视频(勉强看完)
  • 张廷模:中药学视频(马马虎虎看完)
  • 邓中甲:方剂学视频(看了一半)

2011-2012 信息浪潮时代

学习了内经的部分重要内容。
系统学习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临床最重要的学科。这一过程至今尚在继续,而且也是今后几年反复捣腾的重点。
先后私淑(原谅我用这个僭越的词)黄元御、彭子益、陈士铎三位老师。接下来打算拜叶天士为师。
借助《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对中医学两千年来的流派演变、各家学说争鸣及历代大师们的核心学术思想、处方用药风格有了大略的了解。
这一过程就不按时间顺序来写了,而按照学说门类来汇总读过的书目。
另,在信息浪潮时代,书不嫌太少,只嫌太多,只嫌读得不精,时间老不够用。一本书没读完,又想读另一本...经常同时交替地看好几本书,也经常有些书看了一半,后面看其他书了,就把这本书拉下了。

内经(2012):
  • 王洪图:内经教学视频(只看了1/3。不能说王老师讲得不好。但浅了点。看了前1/3感觉没学到多少新鲜东西,当时又有重临床、想学更实用技术的迫切需要,不愿意多花时间深钻在理论里。就没再看下去)
  • 李中梓:内经知要(马马虎虎看完)
  • 内经 教参第二版(读得较仔细。除五运六气部分留着暂时没读外,其他章节都看完了)

下面计划要看的:

伤寒论(2010秋-2012):
  • 郝万山:伤寒论教学视频(郝老师讲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入门推荐)
  • 张喜奎:仲景临证传知录(小说体的伤寒论解析)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讲得很透,而且融入了很多刘老自身的临床经验。强烈推荐)
  • 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
  • 黄元御: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下面计划要看的:
  • 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
  • 伤寒论教参
  • 陈明(编):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金匮要略(2011-2012):
  • 王雪华:金匮要略教学视频(看了70%。实在看不下去了)
  •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 黄元御:金匮悬解
  •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 陈明(编):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下面计划要看的:
  • 程门雪:金匮篇解
  • 张家礼:金匮要略讲稿

温病学(2012):
  • 刘景源:温病学教学视频(刘老师讲得很好。入门推荐。网上下载的八套视频(四大基础+四大经典)中,个人以为真正值得看的,也就是郝万山的伤寒论,加刘景源的温病学。其他的基本可以无视)
  • 赵绍琴:温病纵横、温病浅谈(正如伤寒从郝万山视频+刘渡舟书入门,温病,我是从刘景源视频+赵绍琴书入门的)
  • 赵绍琴温病讲座
  • 吴鞠通:温病条辨(马马虎虎通读了一遍。还需要再研究)

下面计划要看的:
  • 王孟英《温热经纬》
  • 温病学教参
  •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张文选著)

黄元御(2011):
  • 四圣心源
  • 四圣悬枢
  • 难经悬解
  • 长沙药解
  • 玉楸药解
  • 素灵微蕴
  • 伤寒、金匮三书(见前)
  • 道德经悬解(严格说来,不算医书,呵呵)
  • 根尘不偶、行者的讲稿

彭子益(2011秋):
  • 唯物论的系统医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

陈士铎(2011秋..2012春):
  • 外经微言
  • 本草新编
  • 辨证玉函
  • 脉诀阐微
  • 石室秘录、辨证录(这两本书只看了一部分。后来兴趣转移,看其他书了)

中医各家学说:
  •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任老讲得非常好,绝不是照着教材照本宣科(尽管教材就是他编的),而是融入了很多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强烈推荐。)
  • 中医各家学说 教参第二版(浓缩各家之精华。对于无时间遍览各家医籍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强烈推荐)

其他读过的医书:
  • 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后者只读了半本)
  • 中医火神派探讨(看了半本)
  • 周慎斋:医家秘奥(任启松校注。看了大半本)
  •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只读了一半。有时间的话会看完)
  •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好书。大家都知道。看过两遍了)
  • 陆氏三世医案(彭子益推荐的。凭脉辨证。诊断还可以,用药感觉较杂,不是经方的路子)
  • 李冠仙:知医必辨(医话类。不错)
  • 衣之镖:伤寒论阴阳图说
  • 滑寿《诊家枢要》+李时珍《濒湖脉学》(太枯燥了。硬着头皮草草浏览。都记不清楚有无看完)
  • 任应秋:运气学说六讲
  • 赵绍琴验案精选
  •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
  • 张仲景医学源流(正在读)
  • 刘渡舟验案精选(正在读)

其他读过的兴趣读物与看过的视频:
  • 《名老中医之路-合集》(目前断断续续还只读了一半)
  • 张大明:小说中医;小说中医续集
  • 张大明:医案聊斋;医案聊斋续集
  • 李玉宾: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 任之堂主人: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
  • 任之堂主人:医间道
  • 李杰:剑胆琴心是中医
  • 沈佳:不平凡的中医(小说体医案)
  • 《中医不死!》、《大中医》、《女国医》(这些就是真正的小说了)
  • 百家讲坛:王新陆《解读中医》(很不错。看得热血沸腾)
  • 百家讲坛: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
  • 百家讲坛:罗大伦《大国医》系列

接下来的重点学习书目:

除上述伤寒、金匮、温病待读书目之外,重点读《叶天士用经方》(张文选著)一书,拜叶天士为师,揣摩其灵活应用与变通化裁经方之妙。
另,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上称教参第二版),值得推荐。主要是其中的四大经典+中医各家学说。我学内经和各家学说,主要就是这套书里面的。伤寒、金匮和温病的教参有时间也准备看一看。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2011年秋曾读过一小半。后因急于学温病学,放下了。以后有时间,会从头开始读。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有时间也可一读。




-----------恐怕中医教授都没有看过这么多书!
-----------实在是佩服啊,本人对中医有兴趣,现在在看《中医基础理论》和《四圣心源》,坚持看下去。
----------- 本帖最后由 gin19762002 于 2013/2/12 06:26 编辑 www.med126.com

先生
末學建議你若已對中醫產生興趣並生信心就要開始鑽深並拓寬
盡量不要再讀一些小說体裁的讀物,應著重在經典的鑽研
末學學習中醫三年半,也看完一百五十多本的書,這還不包括學校的教材
近來大多啃些厚重的醫案及醫診或配以四診的研究,醫學畢竟不同於其他學科
若先生胸有成竹,還是要試著幫病人看病,因為醫學還是一門實踐性的學問

-----------回复 gin19762002 的帖子

同意。
看小说类医书,只是调剂调剂而已。而且一般不占用正儿八经看医书的时间,只是比如在坐地铁的时候看看。因为那些时候没法看正经书(看正经书我都是要实体书,在上面划划线、查查资料、夹缝里偶尔写些心得的)。看看这些,总比看小说、看电影能够稍学到点东西。

所以,看那些书,其实不占用多少时间,呵呵。不过现在觉得看这些书收获越来越小了,也越来越没兴趣了。

前两年我主要理论学习为多,医案看得较少。而接下来的阶段,看医案(特别是经方、和经方化裁路子的医案(如温病学家很多医案。另刘渡舟的医案也相当灵活)),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至于临床,这两年我是有一些的(因为有,所以近两年的进步速度,要远大于2000-2001那个阶段)。一开始是家人和几个同事。从去年国庆后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亲戚朋友和邻居找我看病。现在我平均每周开10个方子左右,也算有些实践了吧。


-----------
wwfc 发表于 2013/2/11 23:31
恐怕中医教授都没有看过这么多书!

其实上面列出的书,很多都很水(之所以还列着,就是自己留个纪念、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而已)
去掉水分,真正值得看的、能学到东西的,可能不到其中的一半。


-----------回复 xiaodiega 的帖子

讚我也是每天都花好幾個小時在看中醫相關的書
一開始是勉強自己坐在書桌前讀書
最後就養成習慣,每天早上4點多固定起床唸書
這樣己三年多,醫案也看了上萬個,平時也有幫家人及朋友看病
也希望能更提升自己的醫術
另外,自己也會調整時間閱讀一些文學,歷史,哲學,社會人文,自然科學,軍事戰爭,棋奕,藝術,心理,宗教神話等書籍,一方面陶冶性情,一方面期望能從當中找到一些對拓展中醫思維有幫助的方法
而我發現很多老中醫也都有這樣的習慣,所以提出來做參考


-----------
xiaodiega 发表于 2013/2/11 22:32
今天是蛇年的第二天。一转眼,学医前前后后已经四年多了。过年在家有闲,回顾一下我这些年来的学医历程,汇 ...
"   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視頻(硬著頭皮看完)
    朱文鋒:診斷學視頻(勉強看完)
    張廷模:中藥學視頻(馬馬虎虎看完)
    鄧中甲:方劑學視頻(看了一半)
    王雪華:金匱要略教學視頻(看了70%。實在看不下去了)"

很能理解心情,呵呵。網上視頻講座,郝先生的算比較像樣的了。

另外一個王教授的內經講座,在一些有難度的地方都跳過去了,大概可以幫初學解釋文字,運氣篇則只字不談。另外,還有個楊X先生也講解過內經,運氣篇也只字不談。這二位先生覆蓋的內容比曲教授多,但那些硬碰硬的東西統統沒人談了,呵呵。任老的運气學說,也是不碰硬東西。另外一個楊教授(不好意思點名),大部頭解說周易和運氣學,可能可以拿來解釋一些基本概念,實際臨床就很難推薦什麼了。

內經的靈樞篇講的人不多,但是有很多要緊的內容。我現在有點傾向於來回鼓搗幾部經典,比閑書閑聊有用。


-----------看的多了,找不到重点了,看的越多,理论越乱,书上说的都不一样,呵呵
-----------回复 gin19762002 的帖子

医案看了上万个,厉害啊
我周末没多少时间读书,都花在小孩子身上了(学钢琴,画画,辅导作业...)。剩下有些时间,也花在给人看病开方子上面了。
我看书主要是周一到周四。因单位离家远,住宿舍,比较清静。基本上晚上看两小时。早上早起,在上班前看一个半小时。自诩起得蛮早了(5:40左右吧。大冬天的还要过一个小时才天亮。起得这么早,在周围人眼里都成另类了),不料兄台起得更早,四点多就起来了啊,佩服。
业余学医,时间是个大问题啊。只能靠早起来挤了。早上脑子清楚点,效率比晚上高一些。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