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辨证要点
    

脉法精微:辨证要点

1. 脉病人不病则病重,人病脉不病则病轻。 (〔清〕王孟英《王氏医案译注》)

2.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

3.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

4.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素问·至真要大论》)

5.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

6.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

7.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

8.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

9.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10. 有一份恶寒,即有一份表证。(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表里寒热》)

11.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汉·张机《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2.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汉·张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呕,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4.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汉·张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5.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汉·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6.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汉·张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 脾病身痛体重。(《素问·标本病传论》)

18.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19.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20.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

21.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22.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23.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

24.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

25.凡治血证,须知其要; 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

26.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27.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28.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29.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30. 辨舌质可验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yin之深浅。 (〔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 )

31.病不应脉,当思其病;脉不应病,当思其脉;药不应病,当思其药。(〔明〕杭世骏 )

32.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者,必须仔细察脉。(〔明〕李榳《医学入门》)

33.湿病在表,一身尽痛;湿病在里,一身不痛。 (〔明〕汪昂《医方集解》)

34.热在上焦,咽乾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在下焦,便秘溺赤。(〔明〕李榳《医学入门》)

35.凡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 (〔清〕程杏轩《医述》)

36. 治病必先辨症,辨症须辨兼症,徐洄溪谓有一症不具,即需审慎者,固难为见病治病、知常不知变者道也。(〔清〕费绳甫《孟河费氏医案》)

37. 卫虚则外寒而栗,营虚则内热而咳;营虚则咳伤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清〕程杏轩《医述》)

38.逢节发病,必非议补之时。(〔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