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腕踝针疗法
    

针灸拔罐: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简易实用,有哪位先生对其较深的体会,对哪些病症更有疗效?能否提供更详实的资料?
-----------腕踝针疗法

分区与主治病症|进针点及其适应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腕踝针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易方法。

  分区与主治病症
  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为六个纵行区。
  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腹部、会阴部。
  主治病症:前额痛、目赤痛、鼻塞、流涎、咽喉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痛经、白带、遗尿等。
    2区:躯体前面的两旁(1区的两侧),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乳部、肺、侧腹部。
  主治病症:后牙痛、哮喘、胸胁痛等。
    3区:躯体前面的外缘(2区的外缘),范围狭窄。包括沿耳郭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主治病症:颞浅动脉痛,沿腋前缘垂直线部位的胸痛腹痛(本区病症较少)。
    4区:躯体前后面交界处,包括头项、耳以及腋窝垂直向下的区域。
    主治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腋中线部位的胸腹痛。
    5区:躯体后面的两旁(与2区相对),包括头、颈后外侧、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主治病症:颈后部痛、落枕、肩背部痛、侧腰痛等。
    6区: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1区相对),包括后头部、枕项部、脊柱部、骶尾部、肛门等。
    主治病症:后头痛、项强痛、腰脊痛等。
    四肢分区:当两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两下肢靠拢时,四肢的内侧面相当于躯干的前面;外侧面相当于躯干的后面;前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前正中线;后面靠拢的缝相当于后正中线,这样四肢的分区就可按躯干的分区类推。
    又以胸骨末端和肋弓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身体的水平线称横膈线,将身体六区分成上下两半,横膈线以上各区加“上”字,横膈线以下各区加“下”字。如上1区、下1区,以此类推,用称各区。

进针点及其适应证
   按分区查明病症所在区,即在腕踝部选取相应同一区的进针点。腕与踝部各有六个点,分别代表上下六个区。下面将各点位置以及适应证介绍如下:
   (1)腕部:进针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内关、外关)一圈处。从掌间尺侧至桡侧,再从腕背桡侧至尺侧,依次称作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上1:
    位置: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觉凹陷处。
    适应证:前额部、目疾、鼻疾、面神经炎、前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眩晕盗汗失眠、郁证、癫痫等。
  上2:
    位置: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即内关穴。
    适应证:治疗上 2区病证,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回乳、哮喘等。
  上3:
    位置:靠桡动脉外侧。
    适应证:治疗上 3区病症,如高血压、胸痛等。
  上4:
    位置:手掌向内,在拇指侧的桡骨缘上。
    适应证:治疗上 4区病症,如头顶痛、耳疾、颞下颌关节炎肩周炎、胸痛等。
  上5:
    位置:腕背的中央,即外关穴。
    适应证:治疗上 5区病症,如后颞部痛、肩周炎、上肢麻木、痹证、上肢运动障碍、肘、腕和指关节痛等。
  上6:
    位置:小指侧尺骨缘背。
    适应证:治疗上 6区病症,如后头痛、枕项痛、脊柱(颈胸段)痛。
   (2)踝部:踝部进针点,共有六个。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相当悬钟、三阴交)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下1:
    位置:靠跟腱内缘。
    适应证:治疗下 1区病症,如上腹部胀痛、脐周痛、痛经、白带多、遗尿、阴部瘙痒症、足跟痛等。
  下2:
    位置:在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
    适应证:治疗下 2区病症,如胁痛、侧腹痛、过敏性肠炎。
  下3:
    位置:胫骨前缘向内1cm处。
    适应证:治疗下 3区病症,如膝关节痛等。
  下4:
    位置:胫骨前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
    适应证:治疗下 4区病症,如股四头肌部痛、膝关节炎、下肢痿痹证、下肢瘫痪、趾关节痛。
  下5:
    位置:在外侧面中央。
    适应证:治疗下 5区病症,如髋关节痛、踝关节扭伤等。
  下6:
    位置:靠跟腱外缘
    适应证:治疗下 6区病症,如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脚前掌趾痛。

  操作方法
   选定进针点后,皮肤常规消毒,医生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拇指拉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度角,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表层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病人有痠、麻、胀、沉感觉,说明针体深入筋膜下层,进针过深,须要调针至皮下浅表层。针刺深度约为1.5寸。针刺方向一般朝上,如病变在四肢末端则针刺方向朝下。
    针刺沿皮下浅表层进达一定深度后留针20-30min,不做捻转提插。一般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急症可每日一次。
    选进针点时:对局部病症,选病症所在的同侧分区的进针点,对全身性病症,如失眠、盗汗等可选两侧相应进针点。

注意事项
   (1)腕踝针进针一般应不同,进针痛时要调针,至不痛为度。调针时应将针退至皮下表浅部位,再重新进针。或检查针尖是否沿纵行直线方向插入。
    (2)若出现头昏,心慌等症需将针退出以防晕针。
-----------不错。急性病是很好。
-----------怎么更教科书上写得差不多阿
-----------我对腕踝针是作为体针的辅助治疗,临床体验是比单用体针效果要好。如中风后遗症。
-----------哪位老师用过腕踝针,希望学习交流一下。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