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这样的中药材怎么可能会有疗效呢!----惊人的中药材市场造假黑幕
    

本草求真:这样的中药材怎么可能会有疗效呢!----惊人的中药材市场造假黑幕

虫草腹藏金属条 海马怀玻璃胶 人参查无药效


 保障质量的两个关键——产地正宗和商家诚信都出了问题

  一些地下作坊偷偷熏制霉变药材,连清平市场也公然摆卖假冒中药

  本报记者 孙朝方 实习生 陈子文

  虫草“腹中”竟藏着竹签和金属条!日前,来穗出差的广西商人覃先生在某药材市场买了半斤“加料”冬虫草。无独有偶,美籍华人伍先生也有此遭遇。稍早前,荔湾区药监局查获一批名贵“加料”药材——有人为牟取暴利,用胶水往虫草上粘粉、在海马腹中灌注玻璃胶等。一位药材市场管理者表示,场内人参几乎都打过硫磺。

  一直以来,中药材被戏称为“三无”产品:无品牌、无生产厂家、无批准文号。吃进肚里的药材安全吗?成了管理部门和老百姓的隐忧。

  其实,中药材质量问题正面临“尴尬”。广州市荔湾区药监局领导指出,保障中药材质量的关键,是产地正宗、商家诚信经营。而目前,这两点成了难以保证的“老大难”。“现在市场上假药逐步减少,有的中药材如板蓝根、人参等,长相和正宗产地的一模一样,本身也不是假药,但药检发现有效成分很少甚至为零,毫无药用价值,”他坦言,令管理者头疼的是,目前对处于源头的药农(产地)几乎无法监控。现实潜伏的“乱”,令中药材“质量关”雪上加霜。

  连日来,记者走访广州中药材市场,发现“地下”市场、非法加工、仓储混乱等暗流涌动。而经过调查采访,记者看到了一个还须继续整顿的广州中药材市场。

  对广东中药材市场的管理,本报曾多次深入采访。前年,本报刊发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伪劣中药材难煞老中医》,披露中药材质量下降问题;去年,本报曾以《监管汤料!挽救“广东靓汤”》为题,揭露伪劣中药汤料横行市场的伎俩;今年7月,本报记者又多次暗访周边药材市场,以《发霉药材熏出“靓汤料”》的重头报道,再次揭开伪劣药材黑幕……如此“增肥”

 药是“真药”,药效几乎为零

  为啥?霉变虫蚀用硫磺熏过就充好药,所谓野生全是作假今年7月,家住广州荔湾区的陈伯意外中风,家人为便利,按医生药方在附近药材市场配了药。几天后,陈伯病情恶化。医生检查配药发现:所谓的天麻有一半竟是土豆片,防风南星黄芩麻黄等十多味中药品质芜杂。陈伯的遭遇多少暴露出药材市场的“质量隐忧”。连日来,记者查访中药材市场,发现尽管治理整顿不断,非法加工、售卖假劣药材、“地下”交易等仍屡禁不止———

地点:滘口码头

  硫磺“打出”靓贝母 检查刚过又“繁荣”荔湾滘口码头,十几个废弃仓库出租做了药材仓。仓区飘着浓浓的中药味,十几辆大小货车挤着装卸货,工人们忙着过秤、运货。路边一溜儿晒着贝母、当归鸡骨草等,仓库里堆满了用箱子和麻袋包装好的药材。仓区零星分布着八九间小平房,墙壁熏得黑黄,地上散落着一些青黄色粉末。报料人说,这是用来熏蒸药材的硫磺柜。一个硫磺柜封着,里面正在“打磺”。“北1仓”被几个药商租做仓库和加工场,中药材从这里装件出口或销往周边市场。沿着三楼小门,爬过三四米高的药材堆,一条窄道上摆着切片机、打包机,仅容一人走动。仓库通风差,很闷热。附楼一间十几平万米的房里,几个工人正在切片,旁边放着几大袋贝母,切好的贝母又亮又白。自称老板的周某介绍,这些贝母打过硫磺,才有现在光白、松软的质地。记者抓起一把切片闻了闻,被一股浓烈的硫磺味呛得直咳嗽。四楼天台上,晒着一片白花花的贝母片。周某说,晒干后就能装袋出售了。一个工仔透露,通常晚上在天台上搭棚熏蒸中药材,白天加工。“打这么多硫磺,没事吧?”记者问。“晒晒就没味了,贝母这么硬,不打(磺),很难切片,卖相也不好”。“不是不允许切片吗?”“大家都这么做,没人管”,周某说,他们有几个加工点,每月销货很多,旺季时一天要加工几百斤。在“北1”、“北13”等仓库,记者目睹了药商取货时现场交易的情景。调查发现,在黄岐滘边东约村、红星村等,也散落着一些硫磺熏蒸中药材加工点。日前,根据记者报料,广州市药监局、荔湾区药监局等突查了该仓区。被查的商户无法提供药材经营许可证及工商执照等,大部分仓库及加工场立即紧闭大门,执法人员无法入内检查。但随后不久,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繁荣。第2 页try showAd(3,0,1); catch(ex)

  地点:花地湾

  曾被取缔今又偷开 租金不到清平一成本月2日下午,广州花地湾地铁口西北侧,几个药材仓铺围成的院落里,晒满了各种药材。记者以进货为由,找到一位广西刘姓老板。对方表示,主售药材有十几种,加工后主要销往清平药材市场,绝对比清平市场便宜。因为这里每平方米的租金不到清平的十分之一,还不用缴税。记者谎称想找人加工一批霉变的当归,刘老板热心“授道”:如果量少,自己用硫磺熏蒸切片就行了。遇到药材出问题,他们都这么处理。药材仓东面,一批新建成的铺面正在招租。一位孙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招租药铺和仓库。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拥有上千档口的中药材市场。广州市药监局流通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规定,中药材市场必须有国家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国家已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停止发牌十多年,没有审批新市场。而且,中药材仓库建设须向药监部门报备,但目前仍没收到花地湾的有关申请。据了解,十多年前花地湾曾有一个中药材仓储中心,后因演变成变相经营中药材的非法交易市场,2003年被政府取缔。
     地点:清平市场

  虫草插满竹签铁条 禁售药材仍有摆卖稍早前,台山华侨伍先生在清平市场花1.9万元买了一斤冬虫草,发现里面竟暗藏数十根竹签和金属条。后经药监部门查实,责令档主退货。采访中,一些业者表示,因为检查不断,清平药材市场现在“干净”多了。据荔湾区药监局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场药材质量投诉比去年减半。广州市药监局稽查情况也显示,近期清平市场中药材合格率保持在较高点。但记者发现,场内售假及违规经营问题仍然存在。其中,多种国家禁售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仍在市场售卖,如梅花鹿茸麝香杜仲、川贝、苁蓉、生南星等。一些店铺为招揽生意,特意标明“野生”。一位药监部门的人士称,所谓“野生”很多是假冒的。在一家经营石斛的档口,一伍姓老板向记者兜售“野生霍山石斛”,开价120元/公斤。专家告诉记者,野生石斛是国家禁售药材,市价起码数千元,目前市场上充斥着的大量野生石斛都是假冒品。记者在清平市场黄沙金属药材仓采访时,几个药场老板听说记者手头有一批虫蚀的黄芪,多次打电话给记者称,不管虫蚀多厉害,只要便宜,多少货都要。但对“买来做什么”,则三缄其口。据调查,清平、黄岐周边有一些经营劣质、报废中药材的商贩,他们以极低的价格买回一些霉变、虫蚀药材,稍作加工、包装、分类后,卖到市场上或按一定比例掺入好药材中出售,从中谋取暴利。


清平药材市场虫草变“毒”草 含铅超标400倍

中大教授将市场买来的虫草送检,结果令人大惊


药材市场买回的虫草,竟然“五毒俱全”——铅、镉等五种重金属全都含量奇高,其中含铅量超出国家规定的粮食限量卫生标准400多倍。昨天,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的叶教授拿着花大价钱买来的名贵药材,无奈感慨:这是虫草,还是毒草?

他问:在“问题药材”频现、没有技术条件、检测费用高的现状下,老百姓食用中药材安全,是否只是“空中楼阁”?

铅含量超粮食标准400多倍

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这包“问题”冬虫草,它手感有点湿软,发出轻微的腥味。

叶教授说,虫草是他稍早前在清平路药材市场一家档口买的,当时档主没有给票据,只留下档口号和一张“叫卖”野生名贵药材的宣传单。

叶教授说,家人洗虫草时发现,水的颜色不对,“以前泡洗后会有点杂质,但水很清,这次水色挺吓人”。他在网上看到有人用金属给虫草增重牟利的信息,怀疑自己也“中招”,便将虫草送到中山大学测试中心检验。

检验结果让叶教授吃惊:虫草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其中铅含量超过粮食标准400多倍。

五分钟泡出一杯“怪色”水

检测报告显示,叶教授送检的虫草,子座(根部)与虫体铅、镉、铁含量(mg/kg)分别是160、0.57、1682和131、0.28、448。而国家粮食标准中,铅、镉、铁最高限量卫生标准(mg/kg)分别是0.4、0.05、70(目前我国中药材尚无国家标准)。

叶教授现场给记者做了个试验。在一只盛有纯净水的试杯里放入两根广州买的虫草,另一同样试杯里放入双倍的香港正规药材店买的虫草。五分钟后,前者沉入水中,纯净水变成黄绿带灰色;后者漂在水面,纯净水毫无杂色。

叶教授认为,清平路买回的虫草不是假货,但比假货更让人心惊,“用面粉、土豆什么的造假,被骗也就算了,铅、镉这些东西吃多了能要人命”。

他说,连续食用含铅、镉等重金属的中药材,会造成中毒,严重威胁人的健康。

一位专做虫草生意的李姓药商告诉记者,虫草不少是“加料”出售的,撒铁粉或用水银、铅等重金属加重,一公斤能“变”1.5公斤,而且卖相好,表面看不出来。他认为,叶教授就是买到了这种“加料”虫草。

叶教授怀疑,虫草中还有有害的汞、砷等,他准备稍候送检。

天天药材煲汤怎知安不安全

作为生命科学院学者,叶教授有进行药材检测的便利条件。在药材市场买药材的大量普通百姓,“一闻二看三品尝”的“土办法”,如何保障得了食用安全?

近来,本报陆续接到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投诉,假冒伪劣、重金属超标等五花八门。一位老中医对记者感慨: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现在有时十服八服也没见疗效。部分中药材质量下降,已影响到中医疗效和百姓用药安全。

据了解,如果消费者自行送检,一次检测费起码两三百元。市民梁女士无奈:难道每次买药材,还要提心吊胆自费检测有没有毒?

业内人士分析,中药材重金属超标,有两种可能:产地土壤因严重的工业污染而含有砷、铅等有害元素;不良商贩用铅等重金属增重药材牟利。目前,药监部门无法监控中药材产地,对药材质量的监管方式仅是各种检查。


来源:金羊网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8/1/1 19:59 编辑 www.med126.com]
-----------有药商坦言“游击”十多年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保护

  在一些药商看来,广州地下药材生意一直“有空子可钻”,他们从中挖走了多少桶金,没人说得清。业内人士估计,广州药材市场每年黑市交易偷逃税款在数百万元以上。

  “地下”药材交易为何久治不绝?

  据悉,国家已对中药材专业市场停止发牌十多年,

  清平中药材市场是广州唯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全国120亿元中药材交易额中,1/4花落清平。一位市场研究者认为,清平市场从街头小集市到公司化,经营、管理、交易模式的转变,出现一定的不适应。加上地处市中心、配套不完善等先天不足未解决,药材产地无法有效监控,部分药仓游离在监管之外,问题依然不少。在既定格局下,广州中药材市场首先应慎重考虑的是如何“安内”。

  正如清平市场一位管理者所言,中药材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淘汰而是如何规范。

  地下交易随时可进行

  广州市药监局稽查分局一位领导讲了一件事。稽查部门曾在某宾馆客房逮住了买卖高丽参的商贩,但对方坚持称不是在交易,而是赠送朋友,稽查人员也无可奈何。

  取证难,几乎成了药监部门对地下药材交易执法的“死穴”。一位药监干部表示,地下交易往往无货单、无账本、无发票,查出来的如果是真药,一点办法也没有。《药品法》没有规定中药材不得随身携带、随处存放。也就是说,地下交易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据调查,这类黑市交易大多发生在一些仓区周边。但目前广州究竟有多少药材仓库、设在哪里,药监部门并不掌握。

  据广州市人大代表赵云燕调查,清平中药材市场周边不具备仓储条件的无证仓库就达100多个。“仓储市场到了哪里,当地都挺支持的,”一位药商坦言,广州地下药材市场“游击”十多年不绝,离不开形形色色的“保护”。

  周围商铺廉租诱药商

  据了解,清平市场最早是占道经营的集市,入室后曾提出选址扩建,国家要求就地改造,并在市场周围圈出了准许经营的红线。

  清平市场地处市区,扩建成本高昂,商铺月租金每平方米达200-1000元,仓储也不足。而同样的铺位或仓库,在黄岐、花地湾等地,每平方米月租金只要二三十元,巨大的成本差异,吸引了不少经营者。

  据悉,清平、黄岐曾争设中药材专业市场,但因国家对该类市场“只减不增”,加上黄岐素有广州的“中山九路”之称,两者易互挖墙脚、恶性竞争,结果在物流、交通、仓储配套、租金等方面被业者看好的黄岐最终出局。

  一些药商望租金却步,干脆做起“地下”生意。一位药商与搭档在清平市场有一个小档口,只能做零售,货物批发业务都到外面的仓库进行。换句话说,他一直在违规经营。

  像他这样的地下药材商并不少见,他们的游离除了利益,也有几分无奈。药监部门有关人士称,目前搬迁扩建清平药材市场没有可能。

  药仓设在哪自己话事?

  调查显示,清平药材市场周边及广fo交界一带,散布不少药材仓库。它们的存在是否合法,又如何监管?

  广州市药监局流通处一位负责人称,设立药材市场的配套仓库须向药监部门报备,黄沙金属仓是清平药材市场的配补仓库,是经批准的,药监部门没有批准其它市场外仓库。清平市场内的药仓已纳入日常监管,但经营者在外面租用的仓库,则无法监管。

  据介绍,一般药品生产企业都要通过GSP认证,对药材仓库在面积、温度、湿度以及“五防”(防虫、防尘、防污染、防霉等)方面有严格要求。但市场里的档口不是企业,不需GSP认证,也就没有相应的仓储要求。即便如此,市药监局流通处处长刘志深表示,药材仓库也应场地清洁、通风,有遮阳、防潮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以保护中药材品质。

  据记者调查,不少药材仓都是没有间隔的大杂房,通风差,有的药仓内甚至养了狗等宠物。一些散落的药材仓库,更是完全靠自律与诚信经营。

  “打磺”禁令形同虚设

  日前,荔湾区药监局打掉一个硫磺熏蒸沙参的作坊,工人竟然戴着防毒面具“打磺”。

  国家2005年《药典》要求,为避免残留大量二氧化硫及砷、汞等毒害物质,禁止硫磺熏蒸中药材。记者调查发现,中药材“打磺”仍屡见不鲜。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硫磺熏蒸是中药材加工的传统工艺,适当使用可以防虫、防霉。但如通过熏蒸改变药材形态,比如熏制发霉药材以求药材卖相好,就要禁止。

  “明文规定的很多东西操作不了”,荔湾区药监局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国家《药典》及广东有关药材加工的规定不多,也没规定药材中硫磺残留指标。检验设备和方法跟不上,有时现场看到硫磺熏蒸,检验不出也没办法。“打磺”、制售假劣药材等最多罚没、罚款,违法成本低,不少人有恃无恐。

  他认为,目前对切片、中药饮片也缺少细化界定。如国家不允许切制饮片上市销售,但茯苓、fo手等数十种药材,都需要趁鲜切制,这算不算饮片?据悉,广州药监部门已就药材切制、“打磺”如何界定等问题,向国家药监局汇报,要求予以明确规定。

来源:羊城晚报
-----------广州西塱有个土特产市场“挂羊头卖狗肉”,违法批售、仓储中药材!

  根据读者报料,记者连日来多次探访了荔湾区花地南路“留香土特产交易市场”,发现这里对国家明令禁止的“打磺”(硫磺熏蒸药材)、切片以及超范围经营药材,市场招商者一律“绿灯放行”,招商不到三个月,近800套店铺已所剩无几。明知违法违规却趋之若鹜,这是怎么回事?

  做药材切片打磺都行

  本月13日下午,“留香土特产市场”内,招商广告随处可见,偶有货车出入。

      报料人说,“土特产市场”只是个幌子,市场内“挂羊头卖狗肉”,进行的大都是中药材交易。

调查

  药监部门连呼“不可能”

  中药材专业市场必须经国家审批开办

  “留香市场”的招商广告称,市场将成为广东最大的干果、土特产、药材批发交易中心。该市场负责人表示,入场租赁的很多是药材商。记者调查发现,“留香市场”批售、仓储中药材的情况严重。

  这样一个地段优越、配套现代的专业市场,如此公开招商、公然交易中药材,是否获得了合法的许可?记者就此咨询广州市药监局和荔湾区药监局,对方吃惊之余连呼“不可能”,因为按国家有关规定,中药材专业市场必须经国家审批,地方政府无权审批开办。目前,广州唯一合法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清平市场。

  市场负责人说,拿到了土特产交易市场经营许可证,该证是否可以经营中药材?广州市药监局有关人士称,只能售卖87种食药两用以内的中药材,这些中药材是指当地农民(或药农)自产(或自采、自养)、自炙、自销的地产中药材。像杜仲、灵芝白术、人参、石斛等药材,其无权经营,批售切片、饮片或“打磺”等更属违法。

  对于承租商信誓旦旦“可以做”的切片,荔湾区药监局药械科工作人员表示,经营中药材切片,必须通过药监局药械部门严格审定,并办理相关证件才能进行。该人士表示,租用“留香市场”的地方做中药材仓储,也是不允许的。目前,广州合法的中药材仓库只有黄沙金属仓,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地方。

  求解

  明知违法为何仍趋之若鹜

  药商冲着10元租金而来

  采访中,“留香市场”的药商们对陌生人很警惕,他们深谙药材经营的法规政策,却明知故犯,短短两个多月,700多套店铺租售一空。该市场负责人在招商时,毫不讳言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事实,却声称“清平能卖的这里都能卖”。

  为何明知是违法经营仍趋之若鹜?

  记者在“留香市场”出具的出租合同上找到了答案——每平方米10元的低廉租金。一位药商说,这是广州所有批发市场中最便宜的。据了解,目前广州及周边的大型土特产、中药材批发市场,主要有清平专业市场、金属仓库、黄岐南方市场和留香市场,其中清平市场是唯一合法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清平市场一个32平方米的店铺每月铺租要11000多元,管理费800元,停车、晒场等费用另计。而在“留香市场”,每月只需320元的租金、30元的管理费,还有免费的停车场、晒场。

  来自安徽亳州的药商程子锦觉得,这对经营中低端药材的药商来说,就是无法抗拒的诱惑,而且目前市场里这样的药商居多。“那么高的租金,卖一个月的药,还不够租金”,程子锦说,这样的现状,逼着像他这样的药商,只好进入“地下市场”谋生。

  据查,“留香市场”原是广州观赏鱼博览中心,这个总投资3亿元、占地1400亩的博览中心,曾是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建成后不知何故改造成了批发市场。市场甫一招商,就“瞅”上了清平、黄岐等市场的药商。据悉,目前已有近百户清平中药材市场的药材商落户“留香市场”。

  本报去年曾就广州中药材市场仓储不足、店铺租金高昂等问题,作过调查探讨,如今这一现象愈发严重,中药材市场混乱、“黑市”交易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位药监部门的人士认为,执法部门因此与不法药商十多年的“游击战”,耗费了国家、社会的大量资源,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经营权、经营场地、租售成本等问题,“游击战”会一直劳民伤财地持续下去。

  故事

  一个药商的广州“流浪”记——

  19年生意,搬市场打游击家常便饭

  在广州做了19年药材生意,安徽药材商程子锦自称一直在“流浪”。漂泊了十几个市场,数日前他去“留香”看了,很想去,却怕这么大的市场太招摇,容易被查,有些担心。

  1988年,程子锦作为老家“跑外的”,带着大包小包的中药材,从家乡亳州来广州打市场。听说广州黄沙后道有个仓库,就在路边铺张报纸,摆卖起中药材。1993年,仓库被拆除,程子锦只好搬到了原广州市工商局市场服务中心开设的南北中药材市场,尽管这里也不是中药材专业市场,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他还是租了铺位。

  三年后,南北中药材市场停业,程子锦搬到租金较贵的有色金属仓库,每平方米80-100元,如今金属仓已成了清平中药材市场的储存仓库。但那时药监部门经常检查,“他们一来我们就不敢开门”,程子锦整日提心吊胆做着生意。后来,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租金、无法正常经营等原因,程子锦和很多药商离开金属仓库,散布在南北中药材市场附近、芳村坑口、果品市场等。

  1999年,程子锦搬进花地大道中药材仓储中心,那里的铺租每平方米只要40元,仓储十四五元一平方米,交通便利,生意也好做,“当时那里有近300户做中药材的”。程子锦度过了4年令他难忘的稳定的“黄金时光”,2003年中,广东省药监局整顿花地中药材仓储中心,程子锦被迫搬到黄岐、窖口一带的市场,继续漂泊。期间,与药监部门的游击战几乎没断过。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一个租金合适的大市场接受我们,谁也不想这么漂着”,程子锦说,他的“流浪”故事,是广州许多外地药商的辛酸经历。这一切,都是租金惹的祸。

记者:孙朝方 李春日韦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看到,该市场规模很大,远远望去,十几排二层结构的商铺错落有致。市场东入口处,是个宽阔的广场,工作人员说,可以停车也可以晾晒药材。市场有18条街,每条街30至80个门牌号,每间商铺都标着街号和门牌号。

  市场招商部一位陈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场内有近800个档口,每个档口约80平方米,可以下店上仓,也可以都做仓库,结构租户随便改。整个市场占地8万平方米,换算起来,相当于120个标准足球场!

  “这里都能经营什么?”记者佯称做药材生意,问。

  “想做什么都行,我们这里不限制,现在进来的基本都是做药材的。”

  “做川贝、石斛、人参这些,会不会经常有人查?”记者表示顾虑。陈某称,小心点就行,既然敢出租,就能保证安全,“我这里"打磺"、切片的都有,你怕什么?”旁边一人插话说,9月初区药监局还来调研,如果有问题,能开吗?

  陈某说,市场今年10月初开始招租,现在就剩下二十几间铺了,早来的都做一个月了,“再不赶紧,过几天就没了”。记者在招商部里没有看到挂出市场经营许可证,于是询问,陈某说:“我们证照齐全,没问题”。

  记者提出,市场没有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许可证,很多药材不能卖,能否帮忙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一位稍年长的市场负责人有点生气:“办什么证啊,我有一个市场许可证就行了,你何苦再去办证?一个月30块钱的管理费,不比你又是工商、又是税务的好得多?”

  店铺分上下层易躲难查

  市场的东广场,五六个工人正在翻晒药材。

  “这是什么药?”记者随口问。几个光膀子的文身男子警惕地打量一下记者,没搭理。多次询问后,一个染着黄色长发的男子才没好气地说:“这不是白术嘛!”

  “白术不是不可以在这里卖吗?”“怎么不可以?不可以,我们晒来干什么!”该男子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记者快走。

  穿过广场,7街16号,是家卖福建福安太子参的店,里面堆满了一桶桶的人参。记者提出买一些回去试试,遭拒绝。档主说,只做批发生意,“只要诚心拿货,应有尽有”。

  9街50号也是家参行,店里摆满了各种人参。老板介绍说,他主做高丽参、红参、东洋参和西洋参,东北的货源。记者发现,这里还售卖大量的人参切片,便问:“在这里切的?”店员很小心地说,外面切好运来的。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店铺都分上下两层,有的一楼还搭建了阁楼,有需要的商户可以在二楼切片或“打磺”,易躲难查。

  5街23号,经营野生石斛、牛大力、野生灵芝等药材。按规定,土特产市场严禁售卖上述药材。对此,老板刘先生显得无所谓。记者陆续在市场内发现了天麻、红花紫河车、当归等超范围经营的中药材。

  在18街,市场主管陈某指着一长排南北走向的店铺说,这里是“人参一条街”,70多间店全租出做人参生意了。是时,该街大部分店铺关着铁闸。陈某说,这里不少是租来做仓库的,不是进出货时间,很少开门,“只要装修过的,仓库里都有货”。记者看到,一些店铺的二楼亮灯或晾着衣物等,已经有人入住。

  据观察,开门经营的数十家档口,多半都在批售国家禁止在土特产市场经营的中药材,其中包括鹿茸、杜仲、肉苁蓉、野生石斛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据广州市药监局有关人士称,这些药材即使在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也是禁售的。

  铁闸锁铺只做熟客生意

  采访中,每次都有许多店铺铁闸紧闭。一些档主看到记者后,眼光疑,对记者的询问小心翼翼,一些人干脆连连摆手,说“这里没什么生意,我们也打算撤场了,拉闸的铺都是空的”。

  15日,记者就此问市场主管陈某,他说“很多铺里有货”,为让记者信服,他带记者来到天台。原来,每个店铺的天台上,都配了一个搭建防雨棚的晒场,免费供租户使用。晒场之间由天桥通连,上下有货梯。陈某说,药材晒在上面,电梯一关,不好上来,很安全,而且晒场也可以“打磺”。记者看到,市场东、西、南三面临近住宅区,便问“打磺”会不会被居民投诉,陈某表示没问题,“即使闻到了,也不知是哪里来的”。

  走在天台上,可以清楚看到一些二楼仓库,堆满了或装箱装袋、或堆在地上的中药材。靠南街铺的一个仓库窗边,摆着几个盆子,陈某说是用来“打磺”的,旁边是一架切片机,屋里暗,看不出是否有人。

  随行的线人说,市场内加工过的人参,基本都会“打磺”。采访中,有的档主并不回避人参打磺的事。一位档主说,只要不被现场抓,事后没人去较真查证。据知情人透露,那些拉闸的店铺档主,都是做药材的“老江湖”,警惕性高,基本只做熟客生意。
调查

  药监部门连呼“不可能”

  中药材专业市场必须经国家审批开办

  “留香市场”的招商广告称,市场将成为广东最大的干果、土特产、药材批发交易中心。该市场负责人表示,入场租赁的很多是药材商。记者调查发现,“留香市场”批售、仓储中药材的情况严重。

  这样一个地段优越、配套现代的专业市场,如此公开招商、公然交易中药材,是否获得了合法的许可?记者就此咨询广州市药监局和荔湾区药监局,对方吃惊之余连呼“不可能”,因为按国家有关规定,中药材专业市场必须经国家审批,地方政府无权审批开办。目前,广州唯一合法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清平市场。

  市场负责人说,拿到了土特产交易市场经营许可证,该证是否可以经营中药材?广州市药监局有关人士称,只能售卖87种食药两用以内的中药材,这些中药材是指当地农民(或药农)自产(或自采、自养)、自炙、自销的地产中药材。像杜仲、灵芝、白术、人参、石斛等药材,其无权经营,批售切片、饮片或“打磺”等更属违法。

  对于承租商信誓旦旦“可以做”的切片,荔湾区药监局药械科工作人员表示,经营中药材切片,必须通过药监局药械部门严格审定,并办理相关证件才能进行。该人士表示,租用“留香市场”的地方做中药材仓储,也是不允许的。目前,广州合法的中药材仓库只有黄沙金属仓,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地方。

  求解

  明知违法为何仍趋之若鹜

  药商冲着10元租金而来

  采访中,“留香市场”的药商们对陌生人很警惕,他们深谙药材经营的法规政策,却明知故犯,短短两个多月,700多套店铺租售一空。该市场负责人在招商时,毫不讳言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事实,却声称“清平能卖的这里都能卖”。

  为何明知是违法经营仍趋之若鹜?

  记者在“留香市场”出具的出租合同上找到了答案——每平方米10元的低廉租金。一位药商说,这是广州所有批发市场中最便宜的。据了解,目前广州及周边的大型土特产、中药材批发市场,主要有清平专业市场、金属仓库、黄岐南方市场和留香市场,其中清平市场是唯一合法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目前,清平市场一个32平方米的店铺每月铺租要11000多元,管理费800元,停车、晒场等费用另计。而在“留香市场”,每月只需320元的租金、30元的管理费,还有免费的停车场、晒场。

  来自安徽亳州的药商程子锦觉得,这对经营中低端药材的药商来说,就是无法抗拒的诱惑,而且目前市场里这样的药商居多。“那么高的租金,卖一个月的药,还不够租金”,程子锦说,这样的现状,逼着像他这样的药商,只好进入“地下市场”谋生。

  据查,“留香市场”原是广州观赏鱼博览中心,这个总投资3亿元、占地1400亩的博览中心,曾是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建成后不知何故改造成了批发市场。市场甫一招商,就“瞅”上了清平、黄岐等市场的药商。据悉,目前已有近百户清平中药材市场的药材商落户“留香市场”。

  本报去年曾就广州中药材市场仓储不足、店铺租金高昂等问题,作过调查探讨,如今这一现象愈发严重,中药材市场混乱、“黑市”交易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位药监部门的人士认为,执法部门因此与不法药商十多年的“游击战”,耗费了国家、社会的大量资源,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经营权、经营场地、租售成本等问题,“游击战”会一直劳民伤财地持续下去。

  故事

  一个药商的广州“流浪”记——

  19年生意,搬市场打游击家常便饭

  在广州做了19年药材生意,安徽药材商程子锦自称一直在“流浪”。漂泊了十几个市场,数日前他去“留香”看了,很想去,却怕这么大的市场太招摇,容易被查,有些担心。

  1988年,程子锦作为老家“跑外的”,带着大包小包的中药材,从家乡亳州来广州打市场。听说广州黄沙后道有个仓库,就在路边铺张报纸,摆卖起中药材。1993年,仓库被拆除,程子锦只好搬到了原广州市工商局市场服务中心开设的南北中药材市场,尽管这里也不是中药材专业市场,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他还是租了铺位。

  三年后,南北中药材市场停业,程子锦搬到租金较贵的有色金属仓库,每平方米80-100元,如今金属仓已成了清平中药材市场的储存仓库。但那时药监部门经常检查,“他们一来我们就不敢开门”,程子锦整日提心吊胆做着生意。后来,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租金、无法正常经营等原因,程子锦和很多药商离开金属仓库,散布在南北中药材市场附近、芳村坑口、果品市场等。

  1999年,程子锦搬进花地大道中药材仓储中心,那里的铺租每平方米只要40元,仓储十四五元一平方米,交通便利,生意也好做,“当时那里有近300户做中药材的”。程子锦度过了4年令他难忘的稳定的“黄金时光”,2003年中,广东省药监局整顿花地中药材仓储中心,程子锦被迫搬到黄岐、窖口一带的市场,继续漂泊。期间,与药监部门的游击战几乎没断过。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一个租金合适的大市场接受我们,谁也不想这么漂着”,程子锦说,他的“流浪”故事,是广州许多外地药商的辛酸经历。这一切,都是租金惹的祸。
记者:孙朝方 李春日韦)
来源:羊城晚报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8/1/1 19:52 编辑 www.med126.com/wszg/]
-----------以后广州地区的朋友去抓中药真是要小心了!
-----------关键时没有国家级的中药材部门,全是一些私人商贩搞的,能不掺假吗。你骂他心黑也好丧尽天良也好,他就有人搞,如果由国家机构直接搞,应该就会好些
-----------我春节时在那里买了点西洋参,回来泡茶喝都没有参味。那里的雪蛤一律都是假的。一个给我看过病的民间高手让我去香港抓药,说香港和东南亚的药材质量比国内好。后来去香港时就顺便抓了点药,价钱比国内贵好几倍。但煎出来的药真是不同,光是颜色和味道就能看出差别。
-----------香港的中药质量是比我们国内好得多。不过其实广州也有很好的中药店。
-----------呵呵,还是回到农村自己采草药吧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