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中药新药,开拓世界市场
李德敏
引子 并非杞人忧天
药品生产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不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它的利润之高却雄居其它行业之首。它有稳定的市场,人人都需要它。连年来药价不断攀升,国家虽出台许多限价降价措施,但民众仍抱怨治不起病。根源在哪里?新药可以自定价,西药新药基本上都是外国人研制的,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临床需十年时间,投入上亿美元,而成功率仅万分之一,开发成本如此之高,新药怎能不贵?中国人买不起新药专利,只得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合资药厂,大量利润流失到国外。这种情况在近期不会改变,因为我国不可能在药品研究上投入大量财力,药厂或私人更不可能干投入上亿美元十年之后才见效益的傻事。这本来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但是碍于国体国威,舆论界不肯揭短,所以广大国民并无忧患意识。
扬长避短 以中药替代西药
中药在民众中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中药学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过去的秀才会看病,近百年来西方文化的入侵才割断了文化与中医学的联系,甚至一度曾把中医学当成糟粕剔除出去。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下陆续建立了中医院校,中医才被称为科学登上大雅之堂。后又提倡中西医结合,使中医接受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但事实上,中西医理论与实践并没有水乳交融,所进行的大量工作则是用西医学注解中医学,在药物研究上,走的是分析中药有效成份之路,即从中药中提取西药,忽视了中西医理论与药物本质区别:中医理论——宏观科学,西医理论——微观科学。中药——复合物,西药——单一物。难怪中医界权威人士惊呼:中医院校培养的是中医的掘墓人。
在这种形势下,四十五年来中医确实得以复苏,但远远不能与西医抗衡,中医从业人数和中药用量与西医相差悬殊。
从事中药研究,投资少见效快,效益也就高,一家一户就能搞得起,我用自身的实践说明这一问题。
1975年我受马王堆千年不腐女尸的启迪,决心搞出当代的纯植物消毒剂。开始我用现代中草药
药理学提供的杀菌力强的草药配制,做了上千次试验,效果都不好,只好甩掉拐棍走路,很快取得突破,检测指标如下:
一、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真菌、酵母菌作用五分钟,杀灭率99.9%,作用十分钟达100%,达到了高效消毒剂的标准,完全无毒、无腐蚀、不受酸碱和有机物的影响,这些优点是化学消毒剂无法达到的。
二、对HbsAg(乙肝表面抗原),病毒浓度在10μg/ml以下时,植物消毒剂作用20分钟,对病毒破坏率达100%,浓度在100μg/ml时,作用20分钟,破坏率仍达99.7%以上。
三、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5分钟,杀灭率达99.57%。
用植物消毒剂替代化学消毒剂已经成为可能,化学消毒剂的一统天下将被打破。
消炎药大军中,中药也被排挤得无立锥之地,而我研制的纯植物消毒剂,可以担当内服、外用消炎药使用,无论何种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或是毒物引起的炎症,还包括外伤型瘀血,均能做到药到病除,用药次数之少使西药消炎药望尘莫及。口腔糜烂涂药一至二次即愈,牙龈炎牙周炎当日愈,病毒感染的
带状疱疹二至三天愈,灰指甲通过浸泡半月至二十天痊愈。气管炎可以用吸雾法治愈,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的说法已成过去。
西药中尚无解百毒的药物,上述消毒消炎药可以消除空气中80%以上的有害有毒气体,包括汽车尾气、沼气和化工厂、农药厂、印染厂、动物养殖场以及动物制品厂等场所产生的绝大多数毒气,不论是单纯毒物或复合毒物,生物毒物或化工毒物,这是用常规化学知识无法理解的,因为用多种植物的提取物其化学成份有数百种,各有各自的功能。
从这一现实看问题,草药到底有多少种用途,谁也无法预料,原因何在?
植物是在与细菌病毒、害虫、毒物的斗争中演化发展的,它通过改变或产生体内物质成份来适应环境,所以植物是万应灵药,而且永不会产生抗药性,否则,就意味着植物的灭绝。
纯植物型的消毒、消炎、解毒剂的研制,是我从1975年开始至1992年结束,我与妻子两人包揽一切,花费仅几十万元。这十七年中还要扣除我治病的三年时间,剩下的十四年,多半时间还在从事气味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创立了一个新学科——气味学,发表了十几篇重要学术论文。
更要着重指出的是,我和我爱人都不是学医的,一个学机械,一个学建筑,等于是从零开始的。这充分表明,开发中药是中国的优势,而用中药替代西药是即成现实。
淘汰抗生素和化学农药已不可回避
化学农药带来的污染是不可克服的,它消灭不了虫灾反而消灭了益虫益鸟,也是不可克服的矛盾,所以要生态农业的呼声不可抗拒。抗生素必然要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已成为共识,不产生抗药性的消炎药物出现之日,便是抗生素消亡开始之时。用植物制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技术也正等待推广。埋怨细菌和昆虫太狡猾都是徒劳的,生存竞争是生物界的共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人的科学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则必然失败。
气味学是揭示生存竞争规律的钥匙,它的主要观点是:
一、植物和微生物皆有呼吸,也有嗅觉,而且是它们的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嗅觉是毒物鉴别器,是生命的守护神;
二、气味是生物界的共同语言,用产生气味和接收气味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
三、植物产生或改变气味,可以达到化解毒物和防病虫害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复合气味;
四、单一化合物对生物的伤害是单一方式的,是产生适应性(抗药性)的根源所在。
中草药是复合物,单
一味药其化学成份也不是单一的,所以草药不会产生抗药性,不吃某种植物的昆虫永远不吃它,就是有力的证据。
已知成份的单一化合物才为药的定义是站不住脚的,不知成份的草根树皮可以为药,气味学理论为中药撑腰。
纯植物型消毒消炎解毒剂就是用气味学理论为指导研制出来的,所以称之为气味医药,商品名字叫“敏芝异味消”(又称百毒克星),药物的优越性能又反证了气味学的正确性。
中科院前院长卢嘉锡题词:“研究气味科学,勇攀科学高峰”。
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唐由之说:“气味学,中医药学的新发展”。
全国消毒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有森说:“由于该消毒剂是纯植物制剂,又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因此该消毒剂可以派生和发展成许多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产品。”
中药的潜力是巨大的,发展中药是一条平坦大道,一个人、一个家庭都可以进行并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了什么?
草药的化学成份分析研究,有助于筛选草药的质量或发现新药源,而目的绝不是制造成西药的手段或过程。因为提纯了的草药仍不能避免产生抗药性。
倡导气味学,用气味学理论指导医药的研究,对中西医学都是一个新的机遇。
在回归自然的激流冲击下,草药热已在全球兴起,中国人吃外国人生产的中药的时代不是怂人听闻,因为许多出版社视气味学专著为异端邪说而拒绝出版,尽管它的大部份文章已经在国家级报刊上多次发表。气味医药已获得批准文号,但我无经济实力使它上市,中国的企业界不了解它,国家又不准出口技术,《人民日报》的情况汇编又呼吁不动,悲剧就发生在我是一个平民百姓,人微言轻嘛!
真理的声音是挡不住的,科学进步是大势所趋,《家庭》杂志的一篇报告文学[注]已引起巨大的反响。气味医药既已出土,谁能阻止它长成参天大树呢?
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重放光彩已为期不远了!
[注] 《家庭》杂志2000年6月下半月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是《嗅觉世界里的一对执迷伴侣》。
[
Last edited by 山村中医 on 2006/8/9 at 1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