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著名的“五禽戏”,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
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当然,由于自古以来,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儒、道、fo、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
[
Last edited by 五味堂主 on 2006/7/30 at 19:01 ]
-----------咦?怎么感觉应该还有下文的样子
-----------
Originally posted by 非舟莫适 at 2006/7/27 11:16:
咦?怎么感觉应该还有下文的样子
.
原贴内容是完整的,不知为什么不能完全显示。幸好我都留底了,但是奇怪,我编辑时内容都在,多分了一下段落提交后看到的就是完整的了。不知是否是程序BOG(现在是4.1.0的版本,不知本站用的是不是)。
谢谢 非舟莫适 兄提醒,原贴已经改好了。
[
Last edited by 五味堂主 on 2006/7/30 at 19:14 ]
-----------中医全部理论实践都是围绕人体的气机打转,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不知气不足与论中医。
-----------烦请先生能否解释下: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句话
-----------不进不出(上下口)则身体缺乏后天补给,自然机体了无生机,神无所依;气血升降停止了,则徒有其气无传载之径,生命自然危矣。
不知可是这个意思?
-----------6楼所讲应该没错
-----------有不生不化乎?
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堂主台鉴:
弟以为是否可以反过来理解为妥. 先有气功,先是古人的内求, 才深入理解“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总结规律. 然后才逐渐建立中医学说.中国人是以"气"来立论,在内求中体会人体的气和气脉的运行.
三七先生说" 中医全部理论实践都是围绕人体的气机打转,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不知气不足与论中医。"
fo学西来, 是从"心"入手, 同有内求(指向自身的生命活动), 但它不强调"气", 许多fo学大德, 也到很高的境界, 但不讲气.当然千百年,儒释道的融合,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指在修行的法门),以至于有论坛同仁问"气"在哪里? 入手的法门不同, 体会自有差异. 求同存异, 我们的宗旨是解决身心的病痛. 以上看法给堂主汇报而亦.
医安,
明空于闽南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
-----------
原帖由 明空 于 2006/9/20 10:23 发表
堂主台鉴:
弟以为是否可以反过来理解为妥. 先有气功,先是古人的内求, 才深入理解“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总结规律. 然后才逐渐建立中医学说.中国人是以"气"来立论,在内 ...
先感谢逸湘先生的“操作失误”,帮我调出这失礼未复的帖子;再向明空师兄致歉:实在汗颜!请师兄见谅。
“中医”、“气功”都是近代的名词,且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
什么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中国传统医学就是中医。(有人传统医学的内涵或哲理来诠释中医的概念,在研究和理解上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概念的解释上未免有添足之嫌了,因为“中医”叫开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别于西医,仅此而已。)
什么是气功:前面已有多处论及,在此略过。气功也是为了方便概括各种锻炼方式(武功、导引、吐纳、静坐等)的共性(三调及三调合一)而新拟的名词,比之“中医”更加晚成。
拙文撰文之初,仅仅为了描述气功与中医的肱股关系,未曾有将中医与气功作蛋鸡之争的想法,但也并不是就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而是结合本站与本版的主从关系、结合本版主题与气功体系的从属关系而草拟的“小规则”,或言“地方治安条例”吧(不知道这样比喻能不能说明我的意思),目的是简约初学者对中医与气功的初步认识,不致偏听偏信、漫无章法。若于此加以研究,我就犯了没有疏忽的疏忽之过了,惭愧!
师兄之意涉及医疗与锻炼的先后关系,我们也可以简要地“回顾”一下历史:远古的医疗与锻炼先后谁属,真的无从考究,仅凭文字记载或考古所得那是
盲目相信“科学证据”而盲人摸象,原因很简单,锻炼的雏形可能是跳跃取暖御寒、可能是闲暇练习深呼吸或奔跑,这些很多动物都会,何况早期的人类?极可能也是这样逐步实践总结而来的的锻炼经验。医疗技术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局限于神农时代才是医学的源始,更早期的医疗方法也是在动物存在后就在有意无意间被发现或逐渐衍生的,到了神农时代才有了药物应用的大的总结发展……
既然医疗、锻炼本无严格的先后之分,那么我们是可以根据一定的主从关系来讨论的。比如,我们论坛以中医为主,本版以“健身气功”等健身功法为主,而“健身气功”所有理论都是传统医学理论所涵盖的(传统医学原本就是以气化为理论灵魂的,尤其是道医分支阐释最为详细精辟;医学理论中的“气”也完全能够解释气功基本元素的“气”——其实二者本就一源,人体就是这一源的代表性载体之一,也是二者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与医疗一样为了人体健康而服务的项目,因此拙文的“疏忽”也算在思考中“疏忽”出来的,姑且自己标榜一番,能说明医疗与气功本是肱股关系就达到目的了。自得遗笑了~
外列数词,兴趣者共释:
医武同源
医武双修
医武双绝
神医奇侠
医武一家
医武不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