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钱本草》以钱喻药:奇文一方度众生
    

岐黄密室:《钱本草》以钱喻药:奇文一方度众生

《钱本草》以钱喻药:奇文一方度众生作者:       刘森      来源:   金融时报
  张说(667-730年),字道济,自武后时代起,历仕四朝,三任宰弼,尤其是长期主政于玄宗朝,对开元盛世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掌文学之任30年,对唐玄宗推行文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说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有《钱本草》一卷。《钱本草》作于何时,有关史料无记载。根据其内容及张说的个人经历来看,大约应撰于开元14年他被系狱免职后,复又被起用至患病时期,即作于其晚年。

  《钱本草》全文仅180余字,文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即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钱本草》以钱喻药,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哲理,寓教深刻。首先,该文用精炼的数语定义钱这味灵丹妙药的性能:味甘美而发内热,虽含有不良的副作用,可使人中毒,但其功能强大,能令人青春长在,容光焕发,并能立即消除饥寒困窘之症。这种药对国家非常有利,但却腐败贤达,惧怕清廉之士。短短数语,说明张说对钱的本性的理解之深刻和对中医治病理论之精通。从传统中医的观念来看,中药治疗疾病的性能,略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等。生病是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正邪相斗,造成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药物多有偏性,中药治病,乃以其偏性治病之偏胜。“钱”这味药,虽味甘性毒,却偏性大,人与邦国,不可不用。用者,须解其性耳。

  其次,讲“钱”的服用,告诫贪婪之人,不可贪得无厌,要均平适量,若服之不当,则会造成“冷热相激,令人霍乱”。霍乱是一种爆发性肠胃疾病,有传染性,病势凶险,以“挥霍之间,便致缭乱”名,以起病突然、大吐大泻、烦闷不舒为特征,因饮食生冷不洁或感受寒邪、暑湿、疫疠之气所致。以霍乱之病症喻不正当“吸纳”钱者的表状,可谓惟妙惟肖。

  第三,讲“钱”的取予。“钱”无时无地不在,随时均可获取,但采之要有礼,不能乱采,否则,将徒劳无益,伤损精神。“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爱财如命的守财奴,一味地积累钱财,将酿成各种灾害;如随意挥霍浪费,没有必要的积累,则不免有饥寒困厄。

  第四,讲怎样使用、对待钱。传统的中医认为,造成人发生疾病的病因有六yin(风、寒、暑、湿、燥、火)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张说以儒家的道、德、义、礼、仁、信、智等代替“七情”而提出了对待使用钱的“七术”,并警告用“药”者,唯“七术”精炼之药(“钱”),才可长期服用,延年益寿。中医谓受七情的过度兴奋和刺激,造成疾病的症候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情志抑郁、怵惕不安,以至精神失常、头晕头痛等。而人如违背了道、德、义、礼、仁、信、智等儒家对人的行为的要求,则要病入膏肓,无“钱”可医了。药的采集、炮制、饮服,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治病首先要谙病理知药性。“钱”的精炼,主要是为了使用。用钱如用药,关键是要合理,“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张说此警言,用心良苦。

  张说的《钱本草》,积其一生仕途沉浮升降之经验教训,并针对时弊,用精思之文,对身系成败不可或缺的妙药——钱,作了淋漓尽致、惟妙惟肖的描写,用调侃却又严肃的笔调,勾画出了一个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封建文人对金钱的理解,不乏辩证之思维。今天,他对钱的理解,他的金钱观,对时下商品大潮中逐钱而动者,对感受无钱而受困厄者……恐怕应有所启迪吧。

  自货币产生以来,人们对它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但以开具药方的方式,用惜墨如金的妙文来表达对钱这个十分复杂的文明创造物的感受,张说大概是古今中外第一人。

  《钱本草》是一剂良药,服之效果如何,因人而异。笔者读之有感,因作小诗,题曰《读<钱本草>有感》:“奇文一方度众生,拈磨煎煮自有情。仁义礼信酿作德,人情冷暖化春风。招魂通鬼忌伤神,积散有度难自平。向使穷达遂君意,但愿长寿不求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