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行医济世90载,岳阳105岁老中医爱撒人间
    

岐黄密室:行医济世90载,岳阳105岁老中医爱撒人间

阅读提示
   
  虽然已年届105岁高龄,却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唐诗宋词张口即来,800多种中草药如数家珍,打起拳来迅疾如风。有着90年行医经历的传奇老中医王昌松,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位“湖南省名老中医”之一,后被列为世界名中医。走过一个世纪的壮阔人生,而今,原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的他,仍不辞辛劳地散发着一位苍生大医的光与热。永做一个好医生,解除病人的疾苦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

   
       “历三朝变幻风云活国活人德高望重千秋远,享百岁霞觞福寿祝公祝裔柱馥兰香万古长”,走进王昌松老人行医堂,一副对联首先跃入记者眼帘。尽管已是105岁的高龄,但他每天清早6点准时起床,8点准时步行至位于亮山社区的诊所,为慕名而来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把脉看病。
   
      4岁习“四书五经”,10岁跟父亲学医,15岁独立行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成为屈指可数的“湖南省名老中医”之一,后被列为世界名中医、中华传统医学专家的王昌松从不服老,如今他平均每天接待20多位病人,没有节假日,免费为贫困患者看病治疗,替百姓治病减灾成了他一生的快乐和追求。

聪颖少年16岁悬壶济世
   
      1902年,王昌松出生在岳阳市云溪区文桥镇东风村。他的爷爷和父亲是当地名中医,他刚开始咿呀学语,父亲就叫他诵读“医学三字经”,4岁开始,请秀才教他读四书五经。严父(师)出高徒。在认为“不可绝教”的父亲手把手的教育下,9岁的王昌松便能背诵“四书五经”的许多名篇,10岁开始,父亲教他学中医。由于耳濡目染父亲的医风,加上天资聪慧和勤奋,不到半年,王昌松对几百种中草药不仅能识别,还能闭上眼睛靠摸和闻辨别。有一次,父亲故意在一单药方中加了一味无关紧要的药,以此考验王昌松,他在捡药时发现了,马上向父亲指出,得到父亲的赞许。王昌松15岁那年,春节前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看病,家属问老人还能活多久,父亲没有作声。王昌松给老人仔细把脉后说:“今年过年不用怕,怕的是明年立秋啊。”第二年立秋前,事情很快得到印证。但王昌松却遭到了父亲的训斥:“儿子啊,行医之人只管看病救人,你怎么断人生死呢?”不过,此后他父亲允许他独立行医看病。这次开始,是一次漫长的征程,晃眼就是90年。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从未间断过治病救人,他和妻子创办的益寿堂毁于日寇的侵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在家晴耕雨读,清贫度日,深造医学,以精湛的医技造福乡邻。
   
      1951年参加工作后,在路口铺卫生院,他曾独自深入当时“治疗麻疹”一线,被授予“中南区种痘特等模范”,后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并荣获“湖南省名老中医”称号。1977年后,他分别在临湘城关镇医院和市二医院工作直至退休。王昌松从父亲那里传承了家教的严和行医中需要的爱,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女儿王凤英成了他的“得意门生”,如今70多岁退休的王凤英又成了父亲得力助手,为老百姓行医济世。
   
      历经1个多世纪的王昌松,笑容始终挂在脸上,往事犹如过眼烟云。在王凤英的记忆中,父亲的家教非常严格,从小就要求她诵读“医学三字经”,教育她要学好本领,要待人诚恳,对待每个人都应该尊重。长大后,考上湖南医学院,寒暑假回来就跟着父亲实习,遇到难题就请教父亲。毕业后参加工作,看到父亲有时白天遇到难题,晚上通宵翻书,直到找到答案为止,这更加激励了她奋发向上。王凤英的儿子王少维从湖南省中医学院毕业;女儿王春芳几年前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远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一家人全都继承了王老的衣钵。

医德高尚心系百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王昌松做人、行医几十年如一日,心系百姓,从不分地位高下、身份贵贱;治病求本,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
   
      1988年,已经86岁的王昌松退休了。由于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仍有不少病人慕名前来。考虑到方便病人,家人临时租了间小房子当诊所,加上他从不收挂号费,慕名者天南海北地跑来了。19年来,他接诊病人不下14万人次,按每人5元挂号费计算,光该项费用他就免收病人约70万元,而对经济困难的病人或五保老人,王昌松心里只有“帮助”二字,免收他们所有药费。
   
      近90高龄的葛正湘,系原黄浦军校16期学员,现居临湘陆城敬老院,因当时战乱连年,亲朋失散后,劳苦一生致病魔缠身。王昌松深感其孤苦伶仃,十余年来嘘寒问暖,免费对其疾病予以救治,生活上予以帮助,其高尚医德,感动乡邻。湖北监利农民曾文忠,曾经在湖北同济医科大学确诊“肝硬化、肝腹水”。因家境贫寒,放弃治疗,后经他人介绍找到当时还在云溪工作的王昌松,至今已30余年,其间免费看病、赠药,贴补来往路费,给予生活援助,不计其数。36岁的四川籍陈民来岳阳打工,感冒后又查出患有“肺结核、乙肝”,因经济拮据,精神几度崩溃。王昌松慷慨解囊,在医药上免费予以救治5年,后又招收其妻在诊所中免费学艺,并每月给予800元工资,供其生活至今。
   
      像这样资助没钱治病的病人的事例不胜枚举,王昌松不图名利,从来不收红包,拒绝了许多治愈患者送来的匾牌、锦旗。“他们本来就疾病缠身,治疗需要大量的钱,送我匾牌、锦旗的花费,何不叫他们用在急需的医药费上?”王昌松平淡地回答,道出的是深奥的人生哲学。他说,我并不缺钱,行医90年,也该好好享享清福了,但病人不答应。而当病人吃了自己开的药一天天好起来时,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百姓治病减灾”。原来在老家陆城过年时,王昌松总是叮嘱家里人不关财门,要饭的老公公老婆婆都被请上桌。一位南京的王先生患有非常严重的慢性病,在王昌松这里花了不到1000元就治好了。他再度从南京辗转来到岳阳,写下一首诗:“病入膏肓气息咽,五湖四海访名贤;岳阳楼下遇高人,沉疴顿愈享晚年。”
   
      王昌松不仅是个妙手回春的医者,他还培养和资助过众多优秀的学生。家住路口铺附近的王林新高中毕业后,找上门来要学医,没有门第之见的王昌松见其勤奋好学,就留在身边。几年前,又出资鼓励其考入湖南省中医学院,如今王林新正在攻读研究生。王昌松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每当家乡遇有难事,他总是慷慨解囊,修桥铺路兴学校,总要援手。

薄滋味少愠怒乃长寿之道
   
      “皓首穷经耳目聪,精神矍铄语雍容。人间不满余须满,世上难逢我亦逢。敬老尊贤沾国惠,扶危救困树医风。诞辰多蒙亲朋祝,寿考维祺不老松。”在采访过程中,王昌松朗诵了这首百岁寿辰时他的即兴赋诗。爱好诗词的他是洞庭诗社的成员,常在偷闲之时写几首诗词楹联抒发心声。在感叹王昌松耳聪目明的同时,记者也深为老人的记忆力所折服。
   
      他记忆力惊人,几十年前所发生的事所诵过的诗词,脱口而出。2000年洞庭诗社举行活动,出一上联:春到岳阳城,喜洞氮飞雪,长炼流霞,八百里鱼米丰登,政通人和四化建。王昌松略假思索,诵出下联:光临龙涎井,睹湘竹现斑,君茶吐秀,七二峰烟云蔚起,心旷神怡三醉亭。
   
      他的家族不仅是医学世家,也是长寿之家。王昌松的父母都活了99岁,他的老伴也是97岁才去世。“薄滋味、少愠怒”是王老的养生秘诀。他一辈子没和别人红过脸,妻子16岁给他,相处81年,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嘴。王凤英说父亲对病人的和气是出了名的。她说,现在来她父亲诊所看病的人很多,不免有些人想赶时间插队而引起争吵。但性情温和的王老总是劝大家以和为贵,并答应看完在场的所有患者。他说,性情平和才有益健康。在饮食上王昌松不沾烟酒,喜清淡,从不吃狗肉羊肉猪肉也很少吃,鸡蛋、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是主要食物。现在,除了每天上午接诊外,只要有闲暇,王昌松总是看书,晚上还不忘看1小时的电视,尤其是战争题材的,很能吸引他的眼球。2002年10月14日是重阳节,家住市二医院的百岁老人王昌松那天赶了回时髦,从南湖广场看到东茅岭商业步行街,老人不时地发出感叹:岳阳变化真快!变化真快!
   
      如今,王昌松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整理出自己的诗词,并且整理出自己几十年来治疗疑难杂症的病例,争取早日成书传后人。

作者:刘朝阳 周小平 稿源:长江信息报
-----------是俺老家人呢,呵呵!自豪!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